深處人心

職業,家庭,信仰,人生,文化,世界,盡在人心
個人資料
正文

遭遇牛人:一個故事兩個功課

(2010-04-27 18:09:27) 下一個

八零年代後期,我當學術界的逃兵,到IBM作網路產品開發。我的大老板是個IBM Fellow,在工業界大名鼎鼎。我們團隊是他的“秘密武器”,成員多是名校調教出來的牛人,隻有我是個無名小卒。不巧的是,我在項目的末期加入團隊,他們已經把產品開發出來,正在測試。所以開始幾個月,我隻能打打雜幫點小忙,開會的時候大家高談闊論,我卻像個小呆瓜,什麽都不懂,又尷尬又心虛,滿懷壓力。

雖然產品已經開發出來,但是速度太慢。這些牛人各自開發一塊,大家都講得頭頭是道,忙著改善自己那一塊立大功。我不懂任何一塊,隻好依據基本原則分析一下到底哪裏最慢。我設法記錄每一個步驟的時間(timestamp),逐漸發現到95%的時間都在等待平台的回應。再分析一下,原來平台少了一個重要的功能,無法快速回應,我們的產品根本無法補救。我作個報告,團隊討論了幾天,大家決定這個問題無解,最後隻能放棄這個產品,宣告失敗。

我才覺悟到這些牛人對產品懂得太多,反而先入為主,以偏概全。最後真正的問題,還是我憑“常識”找到的。我學到第一個重要的功課:解決實際的問題通常不需要高深的學問;在兵荒馬亂中還能打出基本章法,才能平定天下。二十多年來,這個功課一再重複。我見過不少項目成功得很輝煌,不少項目失敗得很悲慘,成敗的原因都在於有沒有打出基本章法。有趣的是,沒能打出基本章法,往往正是因為花招太多,眼花繚亂!

可惜當年我的基本章法沒有解決問題立功,而是尷尬地找到死刑的判決。卻因如此,我有機會學到第二個功課。

隔了幾天,大老板和我一對一會談。我垂頭喪氣,談到我來IBM的第一個項目就以失敗收場,心裏頗有壓力。無可否認地,我們替公司浪費了很多錢。

大老板說:“如果你是工人,比方說是裝配玩具的,公司要以你工作的時數或生產的數量來付你工資。你工作時間長,做得快,多賺點錢;否則,可能挨餓。公司隻能這樣管理工人才不會賠錢。相反地,公司需要在科技專才身上投資,希望有朝一日他們為公司賺大錢。比方說,杆碼掃描器(Bar code scanner)就是個IBM的專利,到處收銀台都需要。一個員工作一輩子隻要發明這個專利,公司就賺不完了。當專業人員要有長遠的眼光,不要把自己當作工人了。”

我把這個功課叫做“和時間交朋友”,讓時間幫助你學習,成長,終於有所貢獻。相形之下,有太多的人“和時間結仇”,有的揠苗助長,有的被時間逼得無法冷靜,反而難有成就。二十多年來,每當我急躁起來的時候,就回想起大老板的一番話,慶幸有機會學到大牛的智慧。回頭看來,大老板的話果真應驗在我身上。我在IBM的前三年的確沒做出什麽成果,後三年卻辦成幾件很重要的事。公司果然不用急,最後還是賺錢的贏家。

中國人向來最注重教育,深信長期投資開發一個人的知識和能力。在這個急功競利的時代,更不要被一鳴驚人的花招吸引,被爆發戶的光彩誘惑,而失去了對自己的信心和耐心。在這個時代不對自己長遠投資,靠哪個公司這樣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