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處人心

職業,家庭,信仰,人生,文化,世界,盡在人心
個人資料
正文

你能接納怎樣的子女?

(2010-02-01 20:01:28) 下一個

中國傳統思想對人的要求又高又嚴,尤其是知識分子,學業,品行,才藝,職業,財富,權力,地位,樣樣都怕被比下去。從小讀曆史,盡是帝王卿相英雄豪傑的故事。一般人似乎終身辛勞,仍然微不足道,不但無法留名青史,連贏得父母,家人,親友的認可都不容易。

在美國工作後,才慢慢體會到美國社會非常強調接納(acceptance)。當年我們係上有位中年秘書,有一次她帶來好幾本她兒子婚禮的相片和我們分享。相片裏自然是華麗鋪張,美不勝收。讚美之餘,我順便問一下她兒子在那裏高就。沒想到她兒子高中畢業後去學習修冷氣機,現在還是個名副其實的“黑手學徒”。看她興高采烈地談她的兒子,我不禁想到中國父母可能不會顯擺這樣的子女,免得丟人現眼。中國人的接納,是要靠表現贏得的。

隔年,我剛信了基督教,就接觸到接納更難的一課。當時教會裏有一個公認很美滿的家庭,爸爸是個青年才俊型的教授,媽媽懷著老二,在家照顧四歲很可愛的老大。沒料到老二生出來,竟然有唐氏綜合症(Down syndrome)。大家約好一起去探望他們。

到了他們家才發覺,我完全不知道要說什麽。平常去看人家的小娃娃,是道喜。這個場合道喜聽來像幸災樂禍。說安慰的話也不對,明顯是輕視老二的意思。很難想象父母這時候的心情,是悲傷,羞愧,憤怒,抱怨,絕望,愧疚?他們用什麽心態麵對這個小娃娃?我去看看娃娃,稱讚幾句可愛,不敢提唐氏綜合症的事,快快躲到其他弟兄圈裏。雖然我真的關心,卻沒有勇氣或技巧談這種事。要是我們家發生這種事,我大概不願意別人來探訪。

過了一會兒,這位年輕的爸爸致詞感謝大家的探訪。他講到這個小娃娃很可愛,他們很喜歡。雖然養育唐氏綜合症的兒子是很大的挑戰,他們一定會盡力愛他。他們也為老二改變了他們家的計劃,決定留在美國不回台灣了,因為美國特殊教育的環境好很多。他和一些專家聯係過,準備從幼年期就開始輔導,讓老二能夠得到最好的栽培。他們也可能搬到這專家所在的城市,就近照顧。他謝謝大家的關心,也請大家為他們家禱告。

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後來我們搬了家,他們也搬了家,失去聯係。雖然我們有時會想到他們家,但始終沒有替他們作過任何事。倒是我們一直記得那天學到的功課,有時我們對子女失去耐心和愛心的時候,想到他們家,就覺得我們很幸運,也很慚愧。這些年來,我們在教會接觸到不少需要特殊教育的子女,他們父母的耐心和愛心都令人又尊敬又感動。我們牧師常說,神給我們子女,不隻是讓我們教導,也是給我們最好學習的機會。

每個人心底都深深渴望完全地被人接納,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我們能接納的其實很有限。想要完全地被接納,卻隻能有限地接納別人,難怪人生苦海無邊。養育子女正是學習接納人的機會。如果自己的子女都不能接納,我們還能接納誰?一個人最怕的是不能接納自己,要靠別人的肯定找到自我的價值。也許在高度強調個人成就的中國文化裏,接納子女正是學習接納自己的捷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Easy.Spi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梧軒主人的評論:

的確是的。我們都該數算恩典:)
梧軒主人 回複 悄悄話 所以我感謝上帝, 沒有丟這樣的難題給我. 我的倆個小孩, 各有各的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