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處人心

職業,家庭,信仰,人生,文化,世界,盡在人心
個人資料
正文

火雞烤鴨齊上感恩餐桌

(2009-11-23 18:09:11) 下一個


在美國轉眼過了二十多個感恩節,每一年自然都有可以感恩的。
起初感恩的是順利來美國求學適應英文環境得獎學金考試過關作論文順利。畢業以後又為找工作,換工作,子女成長感恩。在這異地他鄉,看似稀鬆平常的人生旅途,每一步都可能艱難無比,值得感

來美國的頭年,對美國文化所知有限,就在有限中學習適應。感恩節的餐桌上,中間自然有一隻大火雞坐鎮,周圍排一圈中式菜肴。好友們坐定,朝聖似地吃幾片白白幹幹的火雞肉。這就是感恩節的火雞大餐麽?大失所望之餘,把一圈中式菜肴一掃而空。剩下的火雞肉夾土司足足吃了幾周,真該感謝當年連火雞都怕的腸胃。

隨後幾年,感恩節的餐桌上也多了不少洋花樣。沾火雞肉的越梅醬,洋火腿,番薯,洋洋番番地過洋節。剩下的火雞,撕成雞絲,煮榨菜雞絲湯,倒也差強人意。有一年突發奇想,何不把火雞當作北京烤鴨來吃?火雞肉沾了海鮮醬,和蔥花包在薄餅裏吃,別有一番滋味。

又過了幾年,忽然醒悟,這不是掩耳盜鈴麽?明明想吃鴨肉,何苦烤火雞冒充鴨子?一不做二不休,幹脆把北京烤鴨供在中央,免了火雞這一俗套。感恩節不過是要一隻Bird,鴨子有何不妥?一家人吃得大呼過癮,沒人替火雞申冤。

等到子女上大學,有時帶一些外國同學回家過節,才覺悟到我們家的不中不西,不倫不類。火雞還是該吃的,烤鴨也是有特色的,讓它們都在餐桌上公平地競爭吧,這不是美國最典型的市場經濟?

火雞烤鴨在餐桌上攻城略地,實在是我們家適應中西文化的縮影。從學習西方文化,到調和中西文化,再憑品味選擇中西文化。有意思的是,早期幾年,看到的盡是中西文化的差異;年歲大些,看到的盡是中西文化相同之處。火雞烤鴨不都是一隻鳥,一頓飯,一場親友團聚,一個感恩的機會?奈何這個世界喜歡搞分裂,為名詞爭,為名利爭,為麵子爭,還為爭贏而爭!

這就講到今年我要特別感恩的事。我今年初在文學城開博,以“人心”的角度談天下的大小事:這個世界紛紛攘攘,作怪的是“肉做的人心”,護平的也是“肉做的人心”。感謝讀者們的回應,讓我在繁忙的工作中,能有熱情持續地寫著。神的恩典的確是夠我們用的。祝所有的讀者,有一個溫馨的感恩節,無論桌上供的是火雞或烤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林卡 回複 悄悄話 金玉良言,精準概括啊——“從學習西方文化,到調和中西文化,再憑品味選擇中西文化。有意思的是,早期幾年,看到的盡是中西文化的差異;年歲大些,看到的盡是中西文化相同之處。”
Easy.Spi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風行水上的評論:

哈哈,中國人在美國還是要有特色,從烤鴨開始吧:)謝謝留言。
風行水上 回複 悄悄話 很好的主意啊。我現在就是做烤雞,而不是火雞,中國的東西就是好吃,沒辦法,改不過來了。也不想改。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