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好像這句話的關鍵詞在“禮”上,好像知道了何為“禮”,就能勿視聽言動那個“非禮”了。
俺最近讀這一句的時候,忽然有了新得,新的心得:在明白何謂非禮的同時,明白誰在非禮也相當重要,而且更重要。
在眾多的解釋中都把“非禮勿視聽言動”理解成“哪件事物是非禮的,然後避免去視聽言動”,俺忽然深深感到那樣的理解不免有些片麵了,俺的感覺是“非禮”是指我們本身的言行,一旦我們自己時刻“禮”了,我們就能“非禮勿視聽言動”了。
那麽到底什麽是“禮”呢?
論語在顏淵章中,孔子答曰弟子的種種都告訴了我們何為禮,如“其言也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在邦必達,在家必達”;“愛人”;“知人”;“居之無倦,行之以忠”;“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成人之美”;都是在告誡我們何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我感受到“禮”是一個無限的漸進的“層次”,(用層次這個詞是因為不知該怎麽表達)。天地人是通達的,真正合道了,就能體會到天地人的通達,也就達到孔子所曰的“仁”了。禮就是我們達到仁的階梯。
如我這樣自我還很強時,還不能達到時時刻刻“禮”時,該咋辦呢?“請事斯語矣”,眼下我對此的理解就是“覺察”。一個人靜坐時,比較能在“覺察”中,一開口說話,一聽人家說話,一做事情,一個對待,就往往把覺察丟在身後了,這就是非禮了。好吧,就這樣來練習吧!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