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章
恭聞天下之大,不離於一身;天道之微,不離於一心;心體虛明,則天理顯著;應事處正,則天下安靜。
是以知:道在人身,向外求之者,遠矣!德本於心,向外觀之者,昧矣!此等妙義,皆是指有道有德之聖人而言之也。若養之不純,積之不厚者,焉能如是哉!是故大聖大賢,修己之功,修之於不睹不聞之間;養己之德,養之於識心見性之妙。因道德之體用全該,天地之至理悉備,所以識照古今,明通造化。
天下至難之事,雖萬變交於前,燭之而不失毫厘,權之而不失輕重。事物之成敗始終,人事之禍福修短,陰陽之吉凶消長,古今之盛衰治亂,莫不天人一貫;莫不幽顯同觀!知之者,知其細微;見之者,見其本末也。此非以私智求之而然也!不出戶而自然能知;不窺牖而自然能見矣!
此章經旨,言道不離於一身之義。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戶者,門戶也。牖者,窗牖也。窺者,窺視也。
細詳出戶而知者,不過知其可知者也;窺牖而見者,不過見其可見者也。天下之事至廣,天道之理至妙,豈能以可知而知之乎?豈能以可見而見之乎?若以可知而知之,凡夫俗士,皆可得而知矣!若以可見而見之,凡夫俗士,皆可得而見矣!雖然不可知,不可見,亦非終於不可知,亦非終於不可見。但真知者,不在於出戶;真見者,不在於窺牖。
真知者,知之於理;真見者,見之於性也。知之於理,天下之事雖廣,未有不可知者;見之於性,天道之微雖妙,未有不可見者。是以聖人不出戶,而知天下;不窺牖,而見天道者,此也。 以此觀之,聖人之知天下者,非知之於天下,乃是知其理也;見天道者,非見於天道,乃是見其性也。
聖人之理,即天下之事;天下之事,即聖人之理。譬如:天下有君臣父子之事,聖人有君臣父子之理;天下有吉凶消長之事,聖人有吉凶消長之理。天下之事,雖屈伸往來,千頭萬緒之不齊,其當然處,未有不齊者;聖人之理,雖進退出入,逆順存亡之不一,其當然處,未有不一者。所以有此理,便有此事;有此事,便有此理。知其理,未有不知天下者也!
聖人之性,即天之道也;天之道,即聖人之性也。譬如:天之道,內外無間;聖人之性,動靜如一;天之道,普萬物而無心;聖人之性,順萬物而無情;天之道,用有風雲雷雨,其太極之全體,未嚐不具;聖人之性,動有喜怒哀樂。其正性之本體,未嚐不靜。所以有此道,便有此性;有此性,便有此道;見其性,未有不見天道者也。是故,性即理也;理即道也。
性也、理也、道也,三者一而已。能知其理,未有不知天下者;能知天下,未有不能見性者;能見其性,未有不能見天道者。天之道,不外乎一性;天下之事,不外乎一理;以此而知,以此而見。不知之中,自有真知之妙也;不見之中,自有真見之妙也。豈待出戶而後知乎?豈待窺牖而後見乎?出戶而知,窺牖而見者,凡夫之知見也。凡夫之知見,止可以形色為知見。非形非色者,則不可知,不可見耳!
切思天道之妙,雖渾渾莫可測度,觀夫無極太極,動靜陰陽,自可知,自可見耳!無極者,無名天地之始也;太極者,有名萬物之母也。有無極,便有太極;有太極,便有動靜;有動靜,便有陰陽。無極即太極;太極即動靜;動靜即陰陽。無極者,太極之靜也;太極者,無極之動也。動而為陽,靜而為陰。天地之間,不過陰陽動靜而已;陰陽動靜,不過發無極太極之理而已。是故無極太極,為造化之樞紐,萬物之根柢也。聖人盡性之妙,正在於此耳!能盡其性,故能知於無知,見於無見矣!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天下之事眾矣!天道之理微矣!欲求知見,本不可出而求之於外也。若以出而求之於外,終亦不能知,終亦不能見。所以遠行者,未曾走出形器之外;遠求者,未曾求入眾妙之門。其出愈遠,其心愈迷。故曰: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天下之事,天道之微,既知不可遠求,奈何今之人,徇於耳目之偏,牯於見聞之蔽;隻去遠處搜尋,不向性中默悟;不知‘知’非外來,‘見’非遠至。見見成成,小而細入微塵,大而包容法界。無不在我性分中也!學道者,可不舍遠而求諸近乎?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嚐聞聖人,善親天下者,不以事物觀天下,而以一身觀天下;不以一身觀天下,而以一理觀天下。一理者,天下之本源也。無所不通,無所不貫。以我之一理,觀於天下,便是萬物同然之理。何勞行訪於天下?何必遠去以搜尋!妙理自然吻合,我心之真知自然圓照。此便是不行而知也!不行而知,即是上文不出戶,知天下之義。故曰:是以聖人不行而知。
古之聖人,善觀天道者,不以天地觀天道,而以一心觀天道;不以一心觀天道,而以一性觀天道。一性者,天道之命令也。無物不有,無物不在。以我之一性,觀於天道,眼前便是法界;性理便是乾坤。何勞行訪多方?何必博古通今!一切有無之真名,自然顯露;心上圓明之道眼,自然洞見;我之真見,不必睜眼,而自然妙具。此便是不見而名也!不見而名,即是上文不窺牖,見天道之義。故曰:不見而名。此名字,如某事某件,皆可指名。
聖人雖不行而知,不見而名,豈徒知之而已乎?豈徒名之而已乎?正欲知之而成也,正欲見之而成也。既知其成,既見其成。性與天道,渾然一體;理與天下,同然一用。不容造作,不假人力;自然而然,無為而為;不為而成矣!故曰:不為而成。
天地人物,有無虛實,俱在此成字之中。譬如繼之者,善成之者性,即是成之之義。繼者,言其氣也。物之未成,初受此氣,便是繼氣之未受。先得此理,便是善。萬物秉受此氣而成,便是成。萬物既成,此理此善便是性。是以謂之:善成之者性。文中言,不為而成。如:陰陽成其象,天之道立矣;剛柔成其質,地之道立矣;仁義成其德,人之道立矣!天之成,成其氣也;地之成,成其形也;人之成,成其德也。天之氣,地之形,人之德,皆是一理而已。此理,在天為道,在人為性。聖人不為而成者,正欲成其性也。
細詳聖人知天下,見天道,聖人之性,於此而盡矣:萬物之理,於此而備矣!盡己之性,未有不盡人之性者;盡人之性,未有不盡物之性者。三者既盡,萬物之性成矣。萬物之性既成,即聖人之性成也。天下至大,聖人之性亦至大;天道無外,聖人之性亦無外。人能見我之性,則見聖人之性;見聖人之性,則見天道之不為而成矣!奚用外求哉?修行者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