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而無修無不修 悟而無悟無不悟

子曰“述而不作” 修行路上明子以學為主 博文多數摘自網絡 【明子心路】欄目例外
個人資料
正文

道德經 第46章

(2010-07-29 13:47:04) 下一個

知足章

        恭聞心為一身之主,其所以為體者,性也;其所以為用者,情也。性主於靜,情主於動。體用之中,動靜生焉;動靜之中,善惡具焉。是故動與善者,天理昭然,天德全備;如衡之平,如鑒之明;妄緣不能入,私欲不能生。主之者既善,發之於用,無不善矣。倘若動之於不善,則邪思橫出,妄慮叢生;可欲之心,無所不有;欲得之念,無所不至;其不足之心,如漏卮zhi難滿;其不正之念,若逝水之東流;此等妄動之心,以虛靈不昧之體,迷人於卑汙苟賤之中。一念之差,至於身亡命害而不悔;一時之錯,至於傾家敗產而不悟;此皆是欲得不足之心,所使然也。文中深以不知足者,戒之於此也。

       此章經旨,乃是取喻在上者,當以無為無欲,自然之道,治天下之義。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細詳修身之道,與治天下之道,其事雖異,其理則同。治天下之道,當以無為自然之道養民;當以無欲自然之道安民。譬如走馬,是有用之物,用之疆場以衛國;用之戰陣以禦敵;用之置郵以傳命。豈可用之糞田乎?有道時,國泰民安,上下無事,共處於清明之化,共安於成平之治。走馬之糞田,正是無欲無為之極治也。故曰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修道之人,若能不妄作妄為,不生邪思偏想,以中正之道立命,以和煦之氣養身,自然清靜無事。與天下有道何異乎?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天下無道之時,人不能安其業,物不能安其生;疆場不靜,戟戈四起,是戎馬為有用之時。千百為群,雲錦相望;至生於郊,可謂多之至矣。此皆是,不能以無事治民之害也!故曰: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修行之人,倘若守無為不養清靜,或生貪得之念,或求名利之榮;心上之刀兵橫出,性中之意馬叢生;千思萬想,頭頭不斷;是非人我,日日無休;三魂七魄,盡成魔軍之輩;五髒六腑,盡為交戰之場;神無一刻之守舍,心無暫時之清閑;如此,亦何異無道之天下也!欲保性命長久,豈可得乎?

 

罪莫大於可欲,

       內而身心不保,外而家國不安,莫不生於可欲。欲之為害,無所不至。譬如池酒肉林,象箸玉杯,皆是一念之欲;東填大海,西建阿房,亦皆是一念之欲。故曰:罪莫大於可欲。

      是故千鈞之弩,惟在一寸之機;一星之火,能燒萬頃之荒;一念雖微,所害甚大。修行之人,先要止念。念頭不止,雖晝夜無眠,殷勤求道,亦隻是空自勞形而已。

 

禍莫大於不知足;

        不但罪莫大於可欲,又且禍莫大於不知足。人生天地,萬善全備,一性渾然。本來未嚐不足,隻因物欲交攻,私意橫起;舍真投妄,而視虛假為真;認賊為子,而迷失真性;不識性中之真樂,不知心上之富貴,所以常懷不足之心也。卻不知天地萬物,皆是我心上之富貴;至道至理,皆是我性中之真樂。奈何世人,舍其自具之足,求其外有之足,如舍黃金之山,而求赤土之阜一般。為人君者不知足,則戟戈必起;為人臣者不知足,則禍辱必至;士農工商不知足,則貪多不已,欺詐日生。所以君臣百姓,凡有不知足者,禍必隨之而起!故曰:禍莫大於不知足。豈可不知戒乎!

 

咎莫大於欲得。

       不但禍大於不知足,又且咎莫大於欲得。違背於理,謂之咎。求其自有,謂之欲得。切思欲得之心,其機雖微,其害最大。如饑思食,如渴思飲;心之所專,而不能移;誌之所向,而不能止;雖禮儀廉恥,則亦不避;雖親戚朋友,則亦不顧;一見利端,便起爭奪之心,惡如狼虎;一聞可欲,即生貪鄙之意,毒如蛇蠍;百計千謀,定要見兔而放鷹;損人利己,必須撒綱以求魚;欲得於鄉黨鄰裏,鄉黨鄰裏,未有不識誚而橫識者也;欲得於天下國家,天下國家,未有不聞風而深惡者也!無窮之怨惡,自此而始;莫大之禍咎,自此而成;喪身害命,敗國亡家,皆一念之欲得而致之也。故曰:咎莫大於欲得。修行者,當洗心滌慮,去欲除貪。雖在不睹不聞之時,常以清靜自養;雖處顛沛流離之際,恒以堅守自立。三天記善,五帝考功,方是個無過之人也!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詳觀上文,可欲、不知足、欲得,三者總是個貪字。因有貪種,所以可欲,無所不至;不知足,無所不生;欲得,無所不有!學道之人,果能全乎天理之正,不有人欲之私,則萬物之理,無不備於我;天地之德,無不歸於身。不必妄求,而終日有餘;不必妄得,而無時不足;無往而非泰然,無處不是自足矣!故曰知足之足,常足矣。惟君子,認得真,看得透,不求身外之物,惟求於自足而已。

       此章經義,言治天下與修身之事雖不同,其理未嚐不一。人能體,此身亦可修,天下亦可治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