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而無修無不修 悟而無悟無不悟

子曰“述而不作” 修行路上明子以學為主 博文多數摘自網絡 【明子心路】欄目例外
個人資料
正文

道德經 第40章

(2010-07-29 11:01:31) 下一個

反覆章

恭聞天地消長之道,不噏(xi)聚,不能施化。不施化,不能噏聚。噏者,吸也,收斂也。吸聚者,氣之靜也。施化者,氣之動也。靜者,體之所以立;動者,用之所以行;此兩者,非反覆之功力,則陰陽進退之道不有;萬物生化之機不立!

 

詳此反覆之功力,即是動靜之先機也。先機動,不得不動。先機靜,不得不靜。反之而複命立基;反之而乾坤合體;反之而陰陽受符於北元;反之而鬥柄回寅於太簇;反覆之妙,微乎深哉!是故聖人深知反覆之微機,不溺於人欲之私者,反之也;去妄存誠者,覆之也。於是乎,能一天地之理,能盡事物之變;正己正人,修身治國,無所不得其理也!

 

此章經旨,乃是言天地有無相生之妙,皆是大道反覆動用之機也。人能知此反覆之理而修之,則可以出有入無,與大道同其動用矣!

 

反者,道之動;

大道之妙,有妙動妙靜之機也。然動之機,不因動而生。動之至極也,動極而反於靜。靜極,動之機乃生焉!故言反者道之動。

 

天地之道,不反覆,則陰陽不能消長。譬如十月反於純坤,冬至之一陽乃生。四月反於純乾,夏至之一陰乃生。

 

不但造化之理有此反覆,且如人之七情六欲,皆屬於動。若不以靜反之,則動念成乖,舉心是妄。若看破此理,以智慧覺照之力,攝妄歸真,反情歸性,少有一毫念慮之妄,一照便回。斷不肯動中生動,亂我之性真;業中造業,害我之天德!行持日久,我之性,自然如深潭印月;我之心,自然如止水無波!到此天地,反之之力,則亦不用矣。

 

學道者,請試思之。

 

弱者,道之用。

此句正是,明示大道妙動之義。道機之動,不違於時,不失於氣;不擇物而施,能順萬物之情;不逆物而用,能從萬物之性。委曲周遍,可謂弱矣!

 

然其用,則入水火而無間,透金石而無痕;體萬物而不遺,體萬物而不匱!不以剛為用,而以柔為用。即易曰:見群龍無首吉。故曰弱者道之用。即如春夏溫和,能生萬物。秋冬凜冽,則殺萬物。溫和柔也,凜冽非剛乎?

 

不但天地之道,有此柔弱之用,人之處世,語言平和,則聽者易於受而不違;行事寬恕,則事必易於成全而不敗。是知弱之用,無事無物不宜也!

 

天下萬物生於有,

有即道之動,有理有氣也。萬物之生,生之於有。有此理,便有此氣。有此氣,便有此物。天命所以流行而不已,萬物所以生生而不窮。倘若不有此理,不有此氣,天命不流行,萬物無以資始資成矣!故曰天下萬物生於有。

 

有生於無。

無,即是無形無色妙無之無。以性言之,即我性中不壞之元神。以大道言之,即是太極真靜真無之本體。是為造化之樞紐,品匯之根柢也。所以妙有之理,妙有之氣,妙有之動,妙有真用,皆是從無中發將出來。故曰有生於無。

 

此章經旨,雖有動靜體用之分,其中立意,惟重反之一字。

 

反者,反覆之機也。即是回風混合之妙。有此反覆之機,所以萬物無不有矣。若無此理,則大道亦不有矣,天地亦不有矣!萬物之本,從何而立?生化之機,從何而動乎?

 

文中言有無,人隻知以可見可聞者,謂之實有;不可見不可聞者,謂之實無。又以有者,執於形色之有;無者,入於頑空之無。卻不知有形有色之中,更有妙無者具焉;無形無色之中,更有妙有者存焉。人能明得此理,知反覆之妙,則元性不迷,元神自住;元氣自合,元精自固;元理自得,元機自動。更能打成一片,則性命自全,金丹可就矣!

 

是故養道之人,意去邪思,心除妄想;止其強大之心,學習柔弱之誌;言語柔和,不可與人爭強;凡事謙退,不可與人取勝。千辛萬苦,晝夜不眠,亦隻是為求妙無妙有之理耳!

 

此妙無妙有之理,惟大悟大徹之人,得遇真師訣破,方可知其動靜體用之微;方可得其反動弱用之妙!倘若不悟此理,隻從外麵莊嚴,不修性命實理,則性迷情妄,失卻真常之道。生死輪回,陷入苦海。萬劫難複本性矣!譬如人之迷失家鄉,不知回家之道路,流落在外,衣食難求,未有不死者。果,是多劫多生。

 

有文見性之人,看破世事,當於此章經旨,仔細參詳。其中言雖簡而意博;文不煩而理奧。所該者,廣矣!學道之士,慎勿輕忽。但隻是道妙玄玄,形容不盡,不得不諄諄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