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成章
恭聞大道之實際 祖萬物而不祖 宗萬物而不宗 五太之先 不古不今 三才之後 非先非後 其實際之妙 若言無 卻又無而不無 無物不有 無時不然 雖視之不見 德之不聞 妙有自然之機 實未嘗無也
若言有 又未嘗見其有 空空洞洞 不有朕兆之可察 渾渾淪淪 未見象狀之可指 輔萬物之自然 其自然之隱妙 可以神會 實不可以言傳也 立天地之大本 其大本之實理 可知其有 不可見其有也
是故乾坤內外 大主宰 大體用 造物化物者 道也 大千法界 大圓滿 大本根 無欠無餘者 道也 人能以我身中不無不有之真機 冥合大道不無不有之實理 則無中自然得不空之空 有中自然見不色之色 到此天地 空色兩忘 我與大道無間矣
經言總是先天後天 無所往而非自然之旨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此章是發無極太極之奧 示大道自然之妙義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物者 無極太極 極至之理也 雖以物字假名 實非有塊然之物 就其無中之理 不得不以無字言之 此物先物即道 在物即理 在心即性 分而言之 紛紛紜紜 無不是此物也 合而言之 萬法歸一 無不是此物也 故混合有無之機 渾同色空之妙 體存於無極之中 應變於五太之始 混成之妙 生於先天地之先也 故曰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無極與太極 亦無兩物 無極即是太極 太極即是無極 假使有無極而無太極 則物之實理 淪於空寂 天地人物 也不能有生化之妙 假使有太極而無無極 則物之實理 又滯於有象 陰陽造化 亦不能有變遷之妙
細推無極而太極 太極雖有陰陽之象 然陰陽有象 而太極實非有象也 無極雖是空寂之理 理有空寂 而無極實非空寂也 是以知無極即是太極妙無之理也 太極即是無極妙有之理也 生生化化 混成一體 先有此物 然後才有五太
五太者 有質未有體 謂之太素 理炁形質體用完具 謂之太極 積炁鴻濛 溟涬〔涬xìng溟:道家所謂的自然之氣〕莫測 其炁浩瀚 其體穹窿 其呷畿囲 其速如弩矢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 四分度之一 大道遁天而左旋 日月遁天而右轉 一晝一夜 日之行過一度 月之行不及三度 以十九分度之 共行七個月 謂之一周天 此是太極圖中陰陽運行之妙也 是故有太極 然後才有天地 有天地 然後才有萬物 所以此物生於天地之先 是謂天地之根本 萬物之樞紐也
修行者果能從自性中 究竟五行不到之妙 父母未生之理 則混成之物 造化之微 自可得矣
寂兮寥兮 獨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為天下母
靜而無聲謂之寂 遠而無象謂之寥 靜而無聲者 無音聲可求 無影響可得之謂也 遠而無象者 不見其始 不知其終之謂也 不見其始 不知其終者 廣大悉備之妙也 無音聲可求 無影響可得者 湛然清靜之妙也 是故此物之妙 不可言有 不可言無 有而不有 非色相不見之有 無而不無 非斷滅頑空之無 至微至妙 故曰寂兮寥兮
又且劫卟荒芡七w 陰陽不能變換 真常攸久 獨立於天地之先 不壞不減 常存於天地之後 所以天地改易 而此物不有改易也 故曰獨立不改
此物雖不是陰陽 未嘗不流行於陰陽之內 雖然無有動靜 未嘗不妙於動靜之中 無處不有 無物不在 資生萬物而不遺 呋?娦味?粎T 是故五行異其質 四時異其氣 天地異其用 萬物異其形 莫非此物之妙也 故曰周行而不殆
殆者 怠也 言此物成於陽 而無不陽 成於陰 而無不陰 貫通圓滿 往來屈伸 皆有自然混成之妙 未嘗有所怠也 天地間有無虛實 青黃碧綠 動植飛潛 一切萬物 未嘗不由此物而生 未嘗不由此物而立 萬物不得此物之妙 生生不能無窮 化化不能無已 所以造物化者此也 故曰可以為天下母 即如本經謂有名萬物之母 即是此義
吾不知其名 強字之曰道 強為之名曰大 大曰逝 逝曰遠 遠曰返
混成之物 視之不可見 聽之不能聞 摶之不可得 雖上文言獨立 而不改其獨立之妙 則又未始見其獨立也 言周行而不殆 其周行之妙 則又未始見其周行也 以大言之 天下莫不載 以小言之 天下莫能破 遠而莫測其遠 近而莫測其近 有而莫測其有 無而莫測其無 內外一貫 難窺混成之機 上下圓通 難察感應之妙 真所謂 神乎其神 秒乎其妙 欲求其名 吾不得而知 不得不就其與物終始之間 循環無端之妙 強字之曰道
道雖是強名之名 亦不能盡其道之妙也 所以又強名之曰大 大之名亦不能盡其妙 則又強名之曰逝 逝之名又不能盡其妙 則又強名之曰遠 遠之名又不能盡其妙 則又強名之曰返 強名而至於無窮無盡之極處 終亦不能盡其妙 總不如返而求其本始之根元
道之妙 自可得 物之理 自可明 不知其名者 道本無名 非不知也 雖然強名曰大 以大求之 廣而無邊 包羅法界 不有方所 大之實際 又不可得而強名矣 雖然強名曰逝 以逝求之 蕩蕩乎 無所歸 繩繩乎 無所止 逝之實體 又不可得而強名矣 雖然強名曰遠 以遠求之 遠而無窮 莫知其終 遠之實際 又不可得而強名矣
大而逝 逝而遠 遠而返 求其本始根元 統有宗 會有元 道之名雖不可得 而道之實可得也 人當於此處 深切融會 則體用一元 內外一貫 混成之造化 未嘗不在我性分之中矣
故道大 天大 地大 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 而王居其一焉
道即為萬物之根 故言道大 又言天大 地大 王亦大者何也 祥究天地聖王 雖然都在大道之中 不能出大道之外 然天之高遠 亦不為小矣 地之博厚 亦不為小矣 聖王之繼天立極 亦不為小矣 高遠者 未嘗不是道 博厚者 未嘗不是道 繼天立極者 未嘗不是道
繼者 續也 繼續天地大道 以治天下 立極是立人倫至理之極 以教天下 所以聖王盡天之道 盡地之道 盡人之道 便是與道為一 天地王同一其道 王豈不大乎 故曰天大 地大 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 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地之德安靜 種之則五穀 掘之則得甘泉 勞之而不怨 有功而不恃 乘載萬物 養育群生 皆是安靜之妙 人能體此安靜之德 心無妄念 身不妄動 意不妄思 事不妄為 得真靜之本體 所以聖王修無為無欲之道 民無不化 國無不治 正是效法地道安靜之妙處也 故曰人法地
地之德輕清 穹窿而高明 湛寂而虛妙 所以三光常曜 四時順序 地法天德 玄黃相抱 陰陽交泰 所以成萬物之形 實萬物質 皆是順成乎天之變化 克全乎天之生育而已 故曰地法天
道者無形無名 無聲無臭 至虛至妙 天地人物都是道生成 所以天法道 天若不法道 陰陽亦不能昇降 造化亦不能感應 所以流行於三才 變化於闔闢 立萬物之性 復萬物之命 終萬物 而始萬物者 皆是天法道之妙處也 故曰天法道
自然者 無假運用 無假作為 無一法可增 無一法可減 道生男女 男女有人倫自然之妙 道生萬物 萬物有群分自然之妙 道生五行 五行有曲直從革自然之妙 月有自然之明 日有自然之照 故曰道法自然
此章發明大道自然之旨 人果能忘聲色 齊空有 離名離相 去泰去奢 一性圓明 萬緣放下 未有不得自然之妙 與道合真 道即在我性分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