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而無修無不修 悟而無悟無不悟

子曰“述而不作” 修行路上明子以學為主 博文多數摘自網絡 【明子心路】欄目例外
個人資料
正文

憨山大師: 大學綱目決疑 (1)

(2010-03-07 19:10:59) 下一個
題 辭

  餘十九棄筆研,三十入山絕文字,五十被譴,蒙恩放嶺外,於今十四年矣。往來持缽五羊,諸子謬推為知言,時時過從問道,餘卒無以應。若虛來實往,愧矣愧矣。間有以禪視者,餘則若啞人吃黃檗耳。

  己酉秋日,偶乞食來,諸子具香齊於法社,餘得捧腹,是諸子果我也。食訖請益,餘但吐粥飯氣耳。含羞而別。舟還曹溪,思諸子飽我非一日矣,竟莫酬嚐。有以顏子問仁章請者,餘咿唔而已。即有言不能遍,遍亦不能盡,而求悅可眾心者,談不易也。以諸子之食難消,腹猶果然。

  舟中睡足,聞侍者讀大學,聒我疑焉,因取經一章,按綱目設問答以自決,且引顏子問仁章以參會之,如鼓刀然,兩半晌而卒業。讀之不成句,非文也。諦思自幼讀孔子書,求直指心法,獨授顏子以真傳的訣,餘則引而不發,向不知聖人心印,盡揭露於二百五言之間。微矣微矣,豈無目耶,嗟嗟,餘年六十四矣,而今乃知,可見晚矣。恐其死也,終於泯泯,故急以告諸子,諸子年或過餘半,未半者幸而聞此,可謂早矣。如良馬見鞭影,一息千裏,有若鵝王擇乳,豈不以此為粥飯氣耶?是特有感於一飯而發,願諸子持此以餉天下之餓者,非敢言博施也。
方外德清書於須陽峽之舟中己酉中秋前二日


正 文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大學者,謂此為沒量大人之學也。道字,猶方法也。以天下人見的小,都是小人,不得稱為大人者,以所學的都是小方法,即如諸子百家、奇謀異數,不過一曲之見,縱學得成,隻成得個小人。若肯反求自己本有心性,一旦了悟,當下便是大人。以所學者大,故曰大學。大學方法不多些子,不用多知多見,隻是三件事便了:第一要悟得自己心體,故曰在明明德。其次要使天下人個個都悟得與我一般,大家都不是舊時知見,斬新作一番事業,無人無我,共享太平,故曰在親民。其次為己為民不可草草半途而止,大家都要做到徹底處,方才罷手,故曰再止於至善。果能學得這三件事,便是大人。

  兩個明字,要理會得有分曉,且第二個明字乃是光明之明,是指自己心體。第一個明字,有兩意:若就明德上說自己功夫,便是悟明之明,謂明德是我本有之性,但一向迷而不知,恰是一個迷人,隻說自家沒了頭,馳求不得,一日忽然省了,當下知得本頭自在,原不曾失,人人自性本來光明廣大自在,不少絲毫,但自己迷了,都向外麵他家屋裏討分曉,件件去學他說話,將謂學得的有用,若一旦悟了自己本性光光明明,一些不欠缺,此便是悟明了自己本有之明德,故曰明明德。悟得明德,立地便是聖人,此就功夫為己分上說。若就親民分上說,第一個明字,乃是昭明之明,乃曉諭之意,又是揭示之義,如揭日月於中天,即是大明之明。二意都要透徹。

  問:如何是至善?

  答:自古以來,人人知見隻曉得在善惡兩條路上走,隻管教人改惡遷善,此是舊來知見,有何奇特?殊不知善惡兩頭乃是外來的對待之法,與我自性本體了不幹涉,所以,世人作惡的可改為善,則善人可變為惡,足見善不足恃也。以善不到至處,雖善不善,故學人站立不住,以不是到家去處,非可止之地。以此看來,皆是舊日知見習氣耳。今言至善,乃是悟明自性本來無善無惡之真體,隻是一段光明,無內無外,無古無今,無人無我,無是無非,所謂獨立而不改,此中一點著不得,蕩無纖塵。若以善破惡,惡去善存,此猶隔一層,即此一善字,乃是客塵,不是本主,故不是至極可止之地。隻須善惡兩忘,物我絕跡,無依倚,無明昧,無去來,不動不搖,方為到家時節。到此,在己不見可明之德,在民不見有可新之民,渾然一體,乃是大人境界。無善可名,乃名至善,知此始謂之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