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而無修無不修 悟而無悟無不悟

子曰“述而不作” 修行路上明子以學為主 博文多數摘自網絡 【明子心路】欄目例外
個人資料
正文

事事本無礙 1 簡介 與 前言

(2009-12-21 17:32:09) 下一個

(No Boundary:Eastern and Western Approaches to Persnal Growth)Ken Wilber著,若水譯

心靈遠眺叢書簡介

 心靈遠眺這套叢書,有意搜取當代人文科學和靈性的探討成果。他聆聽賢哲們對形上界整體性的思考以及靜觀而來的智慧:也采納心理學家經過嚴密的臨床試驗,所發展出來的重整身心的方法。它有意跨越宗教的藩籬在人性的平麵上,為所有中國人開啟更高的眼界、更廣的心胸,同時還落實地提供具體的修養方法,愈合人心的隱痛,俾能在現實世界中活出自由、平安而喜悅的生命來。

  《事事本無礙》這本書,從天地萬物原本混為一體,聲息相關的角度,來看待充滿分裂、衝突、對立、疏離的世界,特別是現代文明所建構成的世界及備受文明洗禮卻逾來逾於自然疏遠,因而日益彷徨的現代人心。本書指出,正因為人習於區別劃界,因而才劃出自限,也因而感到障礙重重;但人性的發展,卻應是一段逐步自我開放,破除心障,以與真我,與他人,與天地合一的曆程。本書對所有有心於自我發展,人我交融,和自我超越的讀者,應是一段充滿嶄新發現的閱讀之旅。

 值得關注的是,本書係作者坎恩·韋伯早期(一九八一)的作品,其有關人類意識發展的理論架構,在本書中雖已大致成形,不過較諸其後期的著作,則顯然仍有不少含混籠統之處。尤其本書是作者刻意寫得大眾化的一本書,疏漏在所難免。此處,我們願意就其中較重要的,也是作者在其後期著作中自行匡正,澄清的一點,提醒讀者留意。

 本書原名“No Boundary”,“Bounbary”一字,曾引起許多爭議。有人批評作者忽略身心之別,人我之辨,與物我之差異等,試將使健全的自我人格無由發展;而人性發展到自我超越,物我相忘,乃至天人合一的階段時,個別的“我”若仍活得積極,活得有意義,活得有情有心,且能愛,能承擔責任,是因為仍有個清楚的“我”。天人雖合一,人我雖一體,卻仍各具特色,猶如人體之手,足,軀幹一樣。泯除界限,則特色無由彰顯;人間種種有情,亦將頓顯虛無。

 針對這些批評,坎恩解釋其“Bounbary”意指(Barrier:意即並非強調界限的泯除,而是著眼於障礙的化解。其實人性要臻於成全,最忌違的即是劃地自限與故步自封;這點,讀者諸君於捧讀本書時,當能深受啟發。本書以《事事本無礙》定名,亦旨在揭示此意。

 現在,就請接受我們的邀請,同赴一席豐富,深刻的心靈宴饗。


 

前   

此書首在反省那始終在人們心中作祟的疏離心態。我們常把當下的生活經驗,分解得支離破碎,還劃定各種界限,不僅離間自我,也離間他人,甚至世界。我們硬把自己的覺識分割為許多對立的範疇:主體-客觀,生命-死亡,心靈-身體,內在-外在,理性-本能……將他們孤立對峙起來,使得每個生活經驗彼此否定,生命相互戕害。這種衝突的後遺症,不論你用什麽名詞稱呼它,總括一句,即是不快樂。生活成了痛苦的淵藪,充滿了衝突。然而我們所經驗到的種種衝突-矛盾,焦慮,痛苦,失望,都是自己在生活中妄設界限所造成的。此書就是為了檢討我們如何製造界限,又該如何化解所作。

 

現代人麵對自己的矛盾與衝突,常惶惶然,不知應向何方求助。東方以及西方都提供了不少方法,從心理分析到禪,從萬形心理學到超覺靜坐,從存在主義到印度教義:令人頭痛的是,這麽多的學派,常常互相抵觸,他們不僅對痛苦的起因所見各異,故也開不出來不同的解藥。我們常會尷尬地發現,自己接受的兩派心理學家或靈修導師,彼此相輕,水火不容。

 

因此,我希望提供一個融通的觀點,將當前分歧而淆人眼目的學說整合起來。我把各種心理治療,心理複健以及人格成長的學說,歸納一個體係,稱之為〔意識層次圖〕 (The Spectrum of Consciousness)它能夠接納並整合西方心理學及心理治療學的三個基本層麵:自我的層麵(包括認識,行為心理學以及佛洛依德的自我心理學):人性的層麵(例如生理心能學以及完形心理學):以及超人格的層麵(例如人格整合心理學,榮格的深度心理學以及一般神秘玄學)。據我所知,我這融通的嚐試,到目前為止,仍屬首創

 

 本書將指出,我們在自己生活中所設定的界限,如何限製了我們的意誌,造成了分裂,矛盾,以至於衝突迭起。我們的生活充斥著各種限製的疆界,形成種種意識斷層。當前的心理治療法,則各自站在不同的層次上發言。每種治療法隻企圖解開意識內某一個界限或死結,我們隻要對照一下不同的治療法,不難追查出人們在意識內所劃定的疆界,於是我們才能進一步找出化解這些障礙的方法。

 

 我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向一般讀者引薦當今促進心理成長及變化心靈的方法,從自我層次到人性層次,再到超人格層次,並指出融通之道。我們還提供了一些練習,使讀者能具體經驗一下各種不同的心理方法。

 

 本書隻是一本介紹性的書籍,而非學理性的著作,故難免會有些籠統的斷論。我也必須將許多學說簡化或刪除,例如:我沒有討論觀想法,鬆弛法,角色分析,止觀以及解夢,我也必須省略相當複雜的行為矯正學,因為這隻是一本概論性的書籍。當我提到意識的終極境界,我也避免采用某派的術語,例如:不二意識,無底意識,無礙意識或是一體性的意識:我一概稱為一體意識。如果讀者想要進一步了解〔意識層次圖〕的細節,不如參考我的其他學理性的著作:The Spectrum of ConsciousnessThe Atman ProjectUP From Eden等書。

 我按本書之需要,引用了不少當前通行的心理學論點,因為人們對它們都已耳熟能詳,使我在綜合時,省下了不少精力。也希望借助於專家們所發掘的心理層次。使這意識層次圖的綜合論點更易於了解。

                              坎恩·韋伯(Ken  Wilber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