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而無修無不修 悟而無悟無不悟

子曰“述而不作” 修行路上明子以學為主 博文多數摘自網絡 【明子心路】欄目例外
個人資料
正文

出入息念 3

(2009-10-02 15:14:41) 下一個
 以我個人的經驗,我是覺得當我放到丹田的時候,更容易放鬆。如果集中在鼻孔這一點,有時候你無意中會慢慢形成精神過度的集中,而形成一種緊繃,所以大家要掌握到要領。如果你習慣在鼻孔附近,就在“人中”附近,如果可以的話,就慢慢移到“丹田”,當你要擴展到全身,還是要移到“丹田”,因為在鼻孔的生滅,它的收縮膨脹並不是很明顯,大家先注意到鼻孔這裏氣息的進出、進出。 

  第一個階段就是注意鼻孔這裏的進出,不管它是長、還是短,都讓它維持很自然、很順暢。再來就是移到丹田,觀看丹田的起伏、生滅,吸氣就是一個生,呼氣就是一個滅,吸氣就是起,呼氣就是落,我們的丹田也是一樣,隨著吸氣在起、在落,起伏生滅,在一個生、滅之間,我們的生命已經是一個生、死,我們的生命已經在一個呼吸之間,已經是生、死,也就是一吸之前跟一呼之後,我們生命的組成已經是不同了,大家要慢慢去體會到,這不是用暗示的,當大家慢慢移到丹田這裏,我們再進行第三個步驟。

  現在大家先放鬆,開始練習幾分鍾,練習過之後,在家裏都可以這樣去做,記得!不要去操控,不要去想像,不要去造作,讓呼吸維持最順暢,最自然的姿勢,觀察最自然的呼吸。我們現在請大家就開始!手方麵要用什麽方式都可以,你覺得說最輕鬆這樣就好,先把你的注意力、覺知力,置念麵前,集中在鼻孔、人中附近,觀察氣息的一進一出,一開始在練習的時候,呼吸會比較粗、比較粗糙,就是經典裏麵所講的“長呼吸”,你不要刻意去操縱,保持客觀的覺知就好。

  慢慢你的心寧靜之後,就會進入比較微細的呼吸,就是“短呼吸”。如果你能夠清楚覺知鼻孔附近呼吸的進出,可以把你的注意力、覺察力,往下移到丹田附近,“丹田”就在肚臍下三個手指,也就是兩吋的地方,差不多肚臍下六公分左右,你可以感覺它的起伏,大家要慢慢去體會一點,你完全都不用力,完全都不造作,但是呼吸卻仍然繼續著在進行,從中去體會呼吸它的“無常性”,以及呼吸的 “無我性”,“無我”就是呼吸不是你的意識在掌控的,不是“我”所能主宰的。

  如果你能明顯的體會到丹田呼吸的起伏、升降,慢慢去體會丹田就像一個汽球一樣,當你吸氣之後就膨脹起來,呼氣的時候就向內凹下去,你再進一步去體會從丹田的起伏,再把覺知力放鬆擴大到全身,要很清楚明覺去覺知到。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個汽球,你吸氣的時候,全身它都有在稍微膨脹一點,就像汽球充氣;呼氣的時候就像汽球泄氣,向內陷、收縮一些,完全都不要用力,隻要保持客觀的覺知就好。

  如果你的心夠寧靜,覺察力夠敏銳,可以清楚體會到我們全身都在收縮膨脹,起、伏、生、滅,一直在變化、變化。在覺察力再提升、敏覺力再提升,你可以進一步去覺察到全身都在波動、脈動,蠕蠕然輪動。

  好!現在請大家作一個動作,一樣維持原來的姿勢,你做一個動作就是現在開始你停止呼吸,看能停止多久,停止呼吸、不要吸氣,看你能停止多久,不要逞強!憋到你不能憋的時候,就要呼吸。

  要用“心眼”去看、去覺知,不是用“眼睛”去看、去覺知,如果是用眼睛去看,會繃得很緊,訣竅是用明覺心、覺察力、覺性去覺知,要體會是用“心眼”在看。所謂的“智慧眼”、“第三眼 ”要打開,就是你的覺性要慢慢打開,然後你再去見到法,智慧眼才算真正打開,才叫做開啟“第三眼”。但是,開啟第三眼,本身的覺察力必須慢慢提升出來。

  剛才很簡短的帶過,讓大家體會禪坐的要領,在實際一個步驟、一個要領,在家裏做十分鍾也可以做,三十分鍾也可以做,一個小時也可以做,先把過程、要領掌握到之後,再慢慢進一步去體會“無常”跟“無我”的法義。

  剛才有人問到有關於為什麽我們要憋氣?剛才在憋氣的時候,你能夠憋多久?半分鍾?能夠一分鍾就已經不錯了,為什麽要讓大家體會、覺知一下?因為我們太習以為常,大自然的空氣,對我們的生命是非常、非常重要,但是我們卻很少去覺知到它的重要,如果沒有覺知到它的重要,感恩之心不會生起,有時候大家可以練習一下。為什麽剛才要讓大家體會憋氣?你能夠一分鍾不吸氣已經不容易了,如果你超過三分鍾不吸氣,很有可能腦死,就有可能成為植物人。

  如果五分鍾不吸氣,還能夠活著就已經很奇跡。所以,有沒有去體會到我們不能夠五分鍾沒有空氣?曉不曉得這五分鍾的空氣,對我們的生命有多麽重要?它的價值有多少?你知道嗎?如果五分鍾的空氣跟跟一千萬元衡量,你大概以前沒有想過說五分鍾的空氣,它的價值竟然是超過一千萬,你知道嗎?現在假設你被倒掉一千萬,你還能夠活著嗎?你能不能活著?還是可以活著!但是這五分鍾的空氣去除掉、拿掉,讓你沒有空氣可以呼吸,隻要五分鍾就好,你生命還能不能活著?

  所以,大家要慢慢去體會很多的我是、我能、我慢,都是因為我們沒有體會到大自然--地、水、火、風,每分每秒都在支撐、養育著我們,我們生命的存在是由很多、很多因緣聚合而生,已經慢慢透露“界分析”跟“緣起甚深”方麵。呼吸是蘊含有很深的學問,當你慢慢從一呼一吸之中,就會充滿著感恩的心,沒有大自然的無條件、無所求,供養、支撐我們的生命,我們不可能活著。

  當你慢慢去體會這些,你會從原來的我是、我能,我能夠怎麽樣、我能夠怎麽樣,從中把我們那些囂張的焰氣慢慢柔軟下來,不是我能啊!不是我多厲害啊!而是很多大自然的因緣,很多的因緣聚合支撐,我才能夠存在啊!這裏麵大家要慢慢去體會深層的“無我”,對大家深層“我慢 ”的降服,關係非常大!

  慢慢去珍惜五分鍾的空氣,比好幾百萬都更有價值;五分鍾的空氣,比你所有的財產都更有價值,因為大家太習以為常了,覺得這沒有什麽啊!錯了!最深奧的 “法”在你的眼前,就在你的一呼一吸之中,就在你的曆緣對境之中,我們隻是心太粗,沒有去看到而已。所以,當你慢慢一直向解脫涅槃彼岸、解脫道邁進,當有一天你上到涅槃彼岸的時候,你會發現彼岸在哪裏?彼岸就在眼前。在《永嘉大師證道歌》裏麵有一句話,“覓即知君尚未得”、“覓即知君不可得”,這一句話的含意也是很深,隻要你還在向心外去求法,隻要你還有苦、還有不安,還沒有了悟生死大事,你一定會尋尋覓覓,有尋尋覓覓就一定有那個緊、有那個苦、有不安的存在。

  有的人會說“我從果地起修啊!從最高的果位起修啊!”但是,事實上,你有沒有到家?有沒有在尋覓?明眼人一看都很清楚的,隻是人家不好意思戳破,這樣而已!所以,你隻要還沒有找到涅槃彼岸,都一定會尋尋覓覓;隻要你還在尋尋覓覓,都可以很清楚知道你還沒有到達,所謂 “覓即知君不可得”,也就是你還沒有得。這時候你都會向心外求法,還會去找依靠、依賴,還會去找大師、找境界,向心外求淨土。慢慢當有一天你體會到,真的!宇宙最深、最深的法義,都呈現在大家的眼前,呈現在大自然之中,有一天會體會到“哇!真正體會到“無修”,亦即“無修之修”。無為、無學、無修、無證,無所得啊!

  但是《心經》所講的世界是非常高,大家一定要慢慢找,有一天你就可以真的找到。所以,有時候大家多多接近大自然,然後慢慢去體會大自然,你腳踏的大地、你喝的水、你吸的空氣,以及陽光、地、水、火、風、空……這些對我們生命的重要,慢慢去看懂“大地風雲經 ”、“無字天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