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至高妙完備的人生哲學、心靈安慰學說以及完備的解釋學的功能和價值隻是佛學的淺層功能和價值,而世人往往誤以為是其最大功能和價值所在。
從人生哲學的角度來看,佛學不僅飽含至為高妙完備的能使人生獲得最好的空靈超越性和最大的安慰、解脫的人生哲學,佛學中更蘊含著至為高妙完備的精神安慰和心理分析學說以及至為高妙完備的解釋學,可以說較之當今世俗學科中的人生哲學、心理學及其谘詢學說以及解釋學更為博大精深、高妙而完備。
佛學是人類在遭遇生命之“輕”(閑極無聊、墜入肉欲之樂、空虛等)、“重”(挫折、打擊、痛苦、不幸)境遇時最好的精神港灣和避難所,能給世俗的人們提供一定層次的化解和超越生命之“輕”、“重”境遇時的最佳方法,能使世人獲得一定層次的超脫精神和空靈自在之感,因而可說是人類心靈和精神的終極家園。
佛學在這裏所提供的方法作用絕不是“阿Q”似的簡單的“精神勝利和超越之法”,而是極具說服力、極深邃透徹、極具安慰性的,是至高妙完備和智慧的方法。但是這些作用和方法僅僅隻是佛學的淺層次的功能和價值所在,事實上這也是其他一切好的宗教思想學說和中外曆史上一切優秀的哲學思想中所已經具備的功能和價值,可以說這不是佛學最根本、最重要、最獨特、最奧妙的精髓要義所在;很多學者往往將此誤認為是佛學最高的、最根本的功用和價值所在。這又是一種誤解。
在中外曆史上一切優秀的哲學思想中已經包含了提供人們能在精神上超然於不可企及的無限和超脫、化解煩惱、苦難的智慧和方法。而佛學的更深層次的、最根本、最重要、最獨特、最奧妙的精髓所在是它包含了宇宙的終極智慧和方法,包含了人類如何超越自身局限,充分開發自身潛能、完善自我、提升自我進入至高妙境地的,切實可行、可操作的大智慧和至妙法門。那就是通過佛陀和老莊倡導的息心淨念、澄懷無住、空五蘊、去六根,少思寡欲的清心和“心齋”,通過“致虛極,守靜篤”,通過“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見素抱樸”、“返樸歸真”以去除肉身和心性的貪欲和妄念、執念的實修親證方能夠得道見佛,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中獲得大圓鏡智,達“中道”、“無為”的至地。
從另一個角度說佛學和道家學說的終極目的和精髓要義是在於提供了一種向內深層次的開發人類無限可開發的智慧和潛能,即充分開啟種子識、如來藏的一整套可操作性十分強的高深學說。其向內深層次開發智慧的深度比喚醒基因層次的潛在的記憶、潛在的智能的程度還要來得無限深遠。
與佛學和老莊學說相比較,世俗的優秀的哲學思想之所以有很大的局限性就是由於這些世俗的哲學家、思想家在從事思考和研究的時候陷入了佛學所說的 “思維障”、“語言障”,以及不可避免的“我執障”。因為他們大多數要不就是過多地依賴語言符號、邏輯理性,或者要不就是過分地注重經驗和實證,隻相信理性的思考和實踐能出真知,而根本不相信靜能生智,極致的息心淨念、澄懷無住、清心和“心齋”即“致虛極,守靜篤”、空五蘊、去六根能夠獲得無上的智慧即獲得大圓鏡智。對這一問題非常值得進一步的剖析,由於時間關係這裏不作展開討論。
下麵我想簡要地談一談什麽是學佛所倡導修煉的終極目的和所要達到的至高境界?在這一問題上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我認為學佛和修煉的初期目標應當是使自身建立起完備的宗教信念體係,有利於使現代人逐漸深刻地意識和領悟到超然一切、常葆空靈、寵辱不驚、得失不嗟、淡泊名利、清靜無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至理妙機,以至最終能夠培養出以出世之心,精進勤勉地去行入世之事的高妙人生態度,如此將有助於抵禦各種不良誘惑,在任何挫折和磨難的境遇中都能保持極積樂觀、充實而和諧寧靜的心態,進而達到一種健全而完備的人生境地,而終極的目標則是:真正達到“應無所著而生其心”、明心見性、空靈自在、中道無為的至高境地。而從另一個角度說,佛學和道家學說的終極目的和精髓要義是在於提供了一種向內深層次的開發人類無限可開發的智慧和潛能的一整套可操作性十分強的高深學說。
勸世、勸善是方法,但不是根本法,是宗教的淺層的功能作用,佛學精髓要義的至高至深層次的功能作用則是對每一個個體生命都給出了至為高妙完備的通過修煉,充分開發自身的無限潛在智能、得道成佛的大法。能提供“窮則獨善其身”的精神修養方法,能找到好的精神心靈的慰籍的港灣的功能也隻是宗教的淺層次的功能和作用,退守、隱居也隻是修煉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之一,但不是根本法。根本法是通過退守隱居獲得排除外界幹擾、清心寡欲、清淨無為、與世無爭…,也就是通過佛家倡導的澄懷無住、息心淨念、清淨六根、去除七情六欲,通過道家倡導的清靜無為、清心寡欲、心齋、坐忘獲得內煉修為的更好的環境和條件。
根本的目的和方法還在於清靜無為,在於通過至高妙的正靜定、坐忘修煉而得道成佛。清心寡欲、無為、齊物我、齊萬物、物我兩忘、澄懷無住、清淨六根、持戒、行善布施的本質仍然是一種方法,是為了去除我執、妄念、人為的亂幹預天道。總之,偉大的宗教思想學說中包含著能夠提供人們完備的信心體係以及心靈的自我慰籍、自我調節、自我激勵的機製和智慧,不但包含了至高妙的,能在精神上超然於不可企及的無限和生發出高妙的超脫精神,能使人們產生深深的敬畏感和讚歎之心,不再自大和狂妄,深深地知道自身的渺小和有限,未知世界的博大無垠,以及能給予人們化解煩惱、苦難的智慧和方法,更包含了宇宙的終極智慧和方法,包含了人類如何超越自身局限,充分開發自身潛能、完善自我、提升自我進入至高妙的大解脫、大自在境地的切實可行、可操作的大智慧和至妙法門。
節選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