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而無修無不修 悟而無悟無不悟

子曰“述而不作” 修行路上明子以學為主 博文多數摘自網絡 【明子心路】欄目例外
個人資料
正文

根除舊習性

(2009-08-17 14:04:49) 下一個

在練習內觀時,我們僅僅是去觀察全身上下的各種感受。至於是什麽原因引起某種特殊的感受,並不重要隻要了解到,每個感受都是一種內在變化的呈現,就已經足夠了。這種變化可能是源自於身體,或心理;身、心是相互依存而運作的,通常是很難加以區分。心理上所發生的任何事,很可能反應在身體上;反之亦然。

(略)

同樣的道路,心需要靠活動來維持意識的流動。這個心的活動,就是“習性反應”。根據“十二緣起”,心識的生起,是源於盲目的習性反應(行緣識);每一個心靈的習性反應,都是心識流動的動力。身體在一天當中,隻是每隔一段時間需要進食;而心卻時時刻刻都需要新的刺激若是沒有刺激,心識之流片刻也無法繼續下去。例如,人在某一刻生起嗔恨,在下一刻所生起的心識,就是此刻嗔恨的產物。如此一刻接一刻地繼續下去。我們不斷重複此刻的嗔恨反應,並且不斷給自己的心,提供新的食物。

然而,經由練習內觀,修行者學會不再起習性反應。在當下這一刻,他不再製造“習性反應”,因此他不再給自己的心提供新刺激。這麽一來,心識之流會發生什麽事呢?心識之流不會立刻停止,相反地,為了讓心識之流繼續流動,過去累積的某些習性反應,就會浮上心識的表層,舊有貪嗔的習性反應就會生起;心識因此又可以延續到下一刻。這種貪嗔的習性反應,會在身體層麵呈現,造成某一種特殊類型的次原子微粒的生起;這種次原子微粒會使我們體驗到身體上的某種感受。例如,一個過去的嗔恨習性生起了,它以次原子微粒的形態呈現,而使人體驗到身上有一種不愉快的灼熱感。如果我們對這種灼熱感,生起厭惡的習性反應,就又製造了新的嗔恨。我們一旦開始給心識之流添加新東西,就無法讓過去累積的盲目習性反應,浮現到心識的表層。

然而,如果不愉快的感受生起,我們能夠不起盲目反應,如此一來,就不會製造新的習性反應,而這個從過去累積舊習中生起的習性反應,就會消逝而去。在下一刻,另一個過去的習性反應,又再以某種感受的方式呈現出來;同樣地,如果我們不起盲目反應,它就會滅去。就像這樣,我們保持平等心,讓過去累積的舊習性反應,升到心識的表層;一個接一個的舊習性,會以各種感受呈現出來,借由對這些感受保持覺知與平等心,我們得以漸漸根除舊的習性反應

隻要嗔恨的習性仍然存在,每當麵臨生活中不愉快的經驗時,潛意識的習氣就會生起嗔恨的反應;隻要貪愛的習性反應尚未根除,任何愉快的情境,都會再次產生貪愛。內觀的訓練可以漸漸改變這些習性反應。每次練習內觀,我們都會一再經曆到愉快和不愉快的感受。以平等心觀察每一個感受,我們得以逐漸削弱並且除去貪愛、嗔恨的習氣。在某一種習性反應被根除後,我們就再也沒有那一種痛苦 .而當所有的習性反應一個接一個地被根除之後,心就完全解脫了。精通這個過程的聖者音曾說過:

習性本是無常,
生滅為其本質。
若其生起,並被根除,
就會帶來真正的快樂。

每個習性反應生起又滅去,在下一瞬間又再度生起,如此循環不已。如果我們能培養智慧,並且開始客觀地觀察,這種循環就會停止,開始根除習性反應。隻要我們不起盲目的反應。一層又一層的舊習性反應就會生起,並被根除。能夠除去多少舊的習性反應,就能享有多少的快樂,享受從痛苦中解脫的快樂。如果所有過去的習性反應都被清除殆盡,我們就得以享受到全然解脫的無限快樂。

內觀可說是一種精神的斷食,由此清除過去的習性。我們一生當中每個片刻,都不停地在累積盲目反應。現在,借著保持覺知以及平等心,我們開始在某些片刻,不再起盲目的反應,不再累積任何的習性反應。無論這些片刻是如何的短暫,都是非常強而有力的,因為它們帶動了反向的運作過程,也就是淨化的過程。

想要啟動這個淨化的過程,必須真正做到“無為”;也就是說,我們必須確確實實不再生起任何新的盲目反應。無論所經曆的的感受,其起因為何,我們隻是以平等心觀之。如同點亮一盞燈,就能驅除一室的黑暗,覺知與平等心的產生,就自然能夠清除舊的習性反應。

佛陀曾經講過一個故事,是關於一個樂善好施的人。但在故事的結尾,佛陀下了一個結語:

即使他做了最大的布施,若他能以恭敬心扳依覺者(佛)、正法(法)、聖眾(僧),其功德將更加殊勝;即使他能如此,若他能在短如擠牛奶的時間裏,培養對一切眾生的善念,其功德更加殊勝;即使他能如此,若他能在一彈指的時間裏,培養對無常的覺知,其功德更加殊勝。

也許,修行者隻能在一小片刻中,覺知到身體上的各種感受的實相;因為他了解瞬間生滅的本質,所以能夠不對它們生起盲目的反應。即使是如此短暫的片刻,也會有極大的效果。隨著耐心有恒、持續不斷的練習,保持平等心的短暫片刻會逐漸增長,而盲目反應的片刻會慢慢減短。漸漸地,不斷起反應的心靈慣性會被打破,舊的習性會被根除,直到有一天,不再有任何過去的或現在的盲目反應,心也就由痛苦中解脫出來了。


摘自葛印卡《生活的藝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pega 回複 悄悄話 very good read.. thanks..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