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而無修無不修 悟而無悟無不悟

子曰“述而不作” 修行路上明子以學為主 博文多數摘自網絡 【明子心路】欄目例外
個人資料
正文

心靈的五個層次 ( 下)

(2009-06-17 15:10:49) 下一個
心靈的五個層次
《奇跡課程》相關段落節選

1)感知

感知所見所聞的一切之所以顯得真實,是因為它隻允許與感知者的願望相一致的東西進入覺知中。這製造了一個幻相世界,恰恰因為這個世界不是真的,它需要不斷的防衛。我們所見的世界隻不過反映了我們內在的參考框架──我們心靈中占主導位置的念頭,願望和情緒。“投射創造感知。”我們先向內看,決定我們想要看到一個什麽樣的世界,然後把那個世界投射到外麵,把它當作我們眼中的真理。通過我們對自己所見景相的闡釋,我們把它弄假成真。如果我們利用感知來為自己的錯誤──憤怒,攻擊的衝動,愛的匱乏──撐腰,那麽我們就會看到一個充滿邪惡,敗壞,怨恨,妒忌和絕望的世界。我們必須學會寬恕所有這一切,這並不因為我們 “善良”和“仁慈”,而是因為我們所見的一切不是真的。我們用自己扭曲的防衛機製歪曲了世界,因此看到了本不存在的東西。隨著我們學會認出我們感知上的種種謬誤,我們也就學會了對它們忽略不計,並“寬恕”它們。感知是身體的功能,因此代表著對覺知的局限。感知透過身體的眼睛去看,透過身體的耳朵去聽,它激發的是身體作出的有限反應。

“凡是相信上主可畏的人,都另造了一種替代品。這替代品會化身為種種形式,因為它是以幻相來取代真理,以分化取代完整的。因著它一再分化、破裂,分割得如此瑣碎,如今幾乎不可能認出那原為一體的本來麵目。你隻製造過一個錯誤,就是把真理帶入幻相,永恒帶入時間,生命帶入了死亡。你的整個世界都建立在這個錯誤上。你所見到的一切,也處處反映出這一錯誤,你所建立的每個特殊關係也都是這錯誤的一部分。

“當你聽到實相與你眼前所見是如此不同時,也許會驚訝萬分。然而,你尚不明白這錯誤所涵蓋的範圍及程度。它涵蓋之廣,簡直不可思議,整個非實相的世界必會有此生出。除此之外,它還可能生出什麽來?你若定睛看一下,僅僅它支離破碎的一麵,就夠可怕了。但是,你所見到的東西,沒有一樣足以顯示出那原始錯誤的遺害之深,它好似已將你驅出天堂之門,將真知粉碎為互不相關、毫無意義的瑣碎知見,使你不得不繼續進行替換,不斷取代。”(T-18.I.4-5)

“小我就是自我分裂後不斷提出疑問的那一部分,它是後天所造,而非先天所創。它能夠提出種種問題,卻無法認出有意義的答案,因為那牽涉到真知,非知見所能及。”(T-3.IV.3)

“知見是一種選擇,而非真實。你目前還無法明白這選擇所帶來的後果。你選擇去聽的聲音,你選擇去看的現象,完全取決於你相信自己原是什麽。知見隻是那套信念的見證,絕非實相的見證。”(T-21.V.1)

2)情緒

“另一種情感(恐懼)具有多重形相,因為每個人的幻覺內涵差異很大。然而,它們卻有一共通處,全都無理可喻。它們是由看不見的形色及聽不見的聲音拚湊成的。由此組成一個不可能與人分享的私有世界。它隻對它的製作人具有意義,因此根本沒有意義。它們的製作人在這世界中形單影隻,因為隻有他才看得見這一切。

“神智不清的人就是透過這些詭異而陰森的人物形象,與這神智不清的世界建立關係。他們隻會見到使他們憶起這些形象的人,他們隻會與這些形象建立關係。換句話說,他們所交往的對象根本就不存在,答複他們的也是那些人物。隻有召請他們前來的人才會聽見他們的答複,也隻有他會相信那些人物的答複。投射形成知見,你的眼界無法超越它的限度。你一而再、再而三地攻擊自己的弟兄,因為你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私有世界裏的一個魅影。由於你所攻擊的並不在他人身上,因此你必是在攻擊自己。它的現實僅存於你自己的心內,當你攻擊他人時,其實是在攻擊根本不存在之物。”(T-13.V.1,3)

“你想看到什麽?這選擇操之於你。隻是得好好學習,不要讓你的心靈忘了這看的法則:眼之所見,係之於內心所感。如果嗔恨在你心中找到了落腳之處,你就會看到一個很可怕的世界,操控在死亡白骨嶙峋的魔掌裏。你若在自己內感受到了上主之愛,你就會在外麵看到一個充滿仁慈及愛心的世界。”(W-189.5.)

“愛的使者安詳地受遣而出,所帶回來的也是愛與安詳的信息。恐懼的使者被蠻橫地派出,尋覓罪咎,珍惜它們所能找到的每一絲邪惡與罪惡,絲毫不敢疏忽,以免受到死亡的懲罰,然後虔誠地供在主人麵前。知見無法服從兩個主人,兩位各以不同的語言要求不同的信息。 凡是恐懼賴以維生的,愛都不肖一顧。恐懼所要求的,愛則視如不見。恐懼對罪咎所具的強烈吸引,根本就不存在於愛的安詳知見內。愛所仰慕的,不但對恐懼毫無意義,連看都看不見。

“世上的人際關係正是你的世界觀所形成的結果。這全憑你是根據哪一類情緒派出使者去看世界,並回來稟報一切的。恐懼的使者是以恐怖的方式訓練出來的, 當它們受主人征召時,戰栗不已。

“不要差遣這些凶殘的使者進入世界大快多頤,並劫掠實相。因它們所帶給你的,不外乎一些皮相與血肉的話語。它們奉命搜尋可朽之物,回來時候喉嚨裏塞滿了腐敗腥臭的東西。那些東西好似平撫了它們一些餓渴的折磨,因此對它們顯得美麗非常。它們被恐懼折磨得不知所措,為了逃避懲罰,隻好把自己心愛之物呈獻給派遣它們的主人。”(T-19.1V.A.11-13)

“聖靈已給了你愛的使者,供你差遣,不要再差遣你自己以恐懼所訓練出來的走狗。愛的使者會像恐懼的使者一樣,迫不及待地以其心愛之物回報於你。你若差遣愛的使者,它們隻會看到美麗無暇、慈愛溫柔之物。愛的使者會極其慎重,不輕易放過任何一點善行,一點寬恕的表示,一點愛的氣息。它們會帶回所找到的一切幸福,滿懷愛心地與你共享。不要害怕那些使者。它們會帶給你救恩。它們所帶來的是安全穩妥的信息,因世界在其眼中是仁慈的。

“你若隻差遣聖靈所賜予你的使者,也隻想要得到它們的信息,你的眼中便不再會有恐懼。世界將在你眼前脫胎換骨,一切罪咎都被洗淨了,輕輕散發出美麗的神采。隻要你不把恐懼帶入世界,世界就沒有恐懼。”(T-19.IV.A.14-15)

“我絕不是為了我所認定的理由而煩惱。......煩惱能夠顯現為恐懼、憂慮、哀傷、焦慮、憤怒、仇恨、嫉妒等種種形式,卻一向被視為不同的現象。事實不然。”(W-5.1)

“我煩惱,是因為我看到了根本不存在的事物。”(W-6.)“ 我隻看得見過去。”(W-7)“我煩惱,是因為我看到了一個無意義的世界。”(W-13)“隻要放下攻擊的念頭,我就能超脫眼前的世界。”(W-23)

3)念頭


“事實上,你隻能為你的想法負責,因為隻有在這一層次上你才有選擇的餘地。你的作為源自你的想法。你不能自絕於真理之外,擅自“賦予”你行為的自主權。隻要你把自己的想法交托給我,我就會自動負起指引之責。你若感到害怕,顯然表示你並沒有接受我的指點,隻是縱容自己的心靈妄作非為。

“你相信隻要控製得住妄念所造成的後果,便能獲得救治,這種想法毫無根據。當畏懼之心一起,表示你已作了錯誤的選擇。為此之故,你覺得自己應該負責。需要改變的是你的心,而不是你的行為,這純粹是願心的問題。隻有在心靈層次上,你才需要指引。也唯有在那可能改變的層次上,才有修正的餘地。改變與表麵症候毫不相幹,因為那兒是不可能改變的。

“修正恐懼乃是你的責任。你若祈求讓你由恐懼中解脫出來,則暗示了這不是你的責任。你該祈求的,是在那構成恐懼的境遇中獲得援助。那些境遇本身總是夾雜著分裂的意願。在那層次上,你能夠有所為。你過於放縱自己雜念紛飛,無奈地縱容妄心的造作。具體的後果無關緊要,那個基本錯誤才是關鍵所在。修正本身都是一樣的。”

“你所見到的每事每物,都是你的想法所形成的後果。念頭……隻有真假之分。……救恩還要求你認出,你的每一個念頭不是帶來和平,就是戰爭;不是愛,就是恐懼。”(W-16)

“切勿以為建立在謊言之上的思想體係就很脆弱,不堪一擊。”(T-3.VII.1.)

“上主之子的心靈所投射出去的念頭……是他的信念。他決心防護而且眷戀的正是這些信念,而非真理。他可以放棄這些信念。”(T-14.1.3.)

“隻要你願意放下守護自己的思想體係之職,而交給我處理,我便會極其溫柔地幫你修正,將你領回上主那裏。”(T-4.1.4.)

對想法的整理

“出自錯覺的觀念並非真正的思想,雖然你仍能相信它們。你卻是錯誤的。 思想的功能來自上主,並在上主內。你既是上主聖念的一部分,不可能離開祂而思想。非理性的想法必然本末顛倒。上主親自為你的思想整出一個條理,因為你的思想是祂所創造出來的。罪惡感一向顯示你並不知道這一真相。它同時顯示出,你相信自己能夠離開上主獨立思考,而你也有意如此。每一個顛倒的想法從一開始就躲不過罪咎的糾纏,並且是靠著它而維係下去的。凡是相信是自己能整理出思想的條理,因而必須唯計是從的人,罪咎是勢所不免的感受。這使他們感到必須為自己的錯誤負責,而絲毫意識不到,接受這種責任才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如果施展奇跡者的唯一責任是親自接受救贖(我敢向你保證,事實就是如此),那麽要救贖的那個對象,並不是你的責任。唯有接受這個化解途徑,方能解除這兩難之境。如果你的錯誤想法是無法化解的,你才需要為它們的後果負責。救贖旨在僅以淨化的方式保存過去。你若接受那功效顯著的補救辦法來處理那些本末顛倒的想法,先前的症狀豈有繼續存在的可能?

“企圖保持分裂狀態的持續決定,是使罪咎繼續存在的唯一可能理由。我們在前麵已提過這一點,但未強調這決定的破壞性。心靈的任何決定都會影響到行為及經驗兩方麵。你會期待你想要的東西出現。這並不是錯覺。你的心確實營造了你的未來,隻要先接受救贖,你的心就能隨時將未來的一切回歸圓滿的造化。就在心靈接受的那一刻,它也會回歸圓滿的造化。本末顛倒的想法既已放下了,思想的適當條理自會顯現於前。”(T-5.V.6.-8)

4)信念


“信念使人接受一物的存在。由是之故,你對眾人一致視為虛妄之物仍能堅信不移。”(T-1.VI.4)

“縱使你看得見這虛妄的聯想,除了你自己會當真以外,絕不可能把它弄假成真的。你相信自己所營造的一切。如果你所給的是奇跡,你對它的信念也會一樣強烈。”(T-1.VII.3)

“你所相信的,對你而言就是真實的。”(T-2.VII.5)

“偷吃知識之樹上的禁果,乃是象征人們僭取了自我創造的能力。隻有在這一點上,上主沒有和祂的造化攜手合作。認定他們是創造同工這種信念,不是潛藏在“自我概念”中,就是隱身於企圖製造自我形相的那個自我之下。形相須靠感知來認知,絕非真知。真知是不會騙人的,知見卻會。你可以把自己視為自我創造的結果,可是你最多隻能如此相信罷了。你無法把它變成真的。我以前說過,當你的知見終於修正過來時,你會為自己畢竟沒有弄假成真的本事而慶幸。在那以前,你自認有此能耐的信念便成了你那套思想體係的基礎,你所有的防護措施都是用來抵製任何可能會揭開這一真相的觀念。你始終相信你是自己所造的一個形相。你的心靈就是在這一點上與聖靈分道揚鑣的,隻要你還相信那些實在不足以置信的事,問題便無法解決。為此之故,你再也無法創造,並對自己所造之物充滿畏懼。

“心靈能使分裂的信念變得極其真實又可怕,這個信念便是“魔鬼”。他威力無窮,活躍非常,破壞力極強,公然與上主作對,因為他徹底否定天父的身份。正視一下你的生活,看一看魔鬼所幹的好事。但請認識到他的伎倆遲早會在真理之光下瓦解,隻因它建立在謊言之上。”(T-3.VII.4-5)

“聖靈將教你超越自己的信念去看事情,因為真理是超越信念的,祂的知見才是真實的。你隨時可以把小我徹底置諸腦後,因為它完全是一種難以置信的信念,沒有人在斷定一個信念不足置信後,還會死守那個信念。你對小我懂得愈多,愈會明白它不足置信。難以置信,也就無法理解,因為你無法相信它。根據這不足置信的信念而來的知見,顯然是無意義的,可是你也許無法認出這知見是不足置信的,因為它正是由信念所造成的。”(T-7.VIII.6)

“你無法對這神智不清的信念體係作一評價,隻因你已身陷其中。它本身的限度便已排除了這種可能。你隻能超越它,從神智清醒之境予以回顧,認出兩者之間的對比。隻有借此對比,神智不清才可能被判定為神智不清。”(T-9.VII.6.)

“每個觀念都有它的目的,其目的通常都是由它的本質所引申出來的自然結果。凡是出自小我的,自然也是它的基本信念所引申出來的結果;若要化解那些結果,隻須認清它們的起源有違自然,因為它與你真正的本性不合。我曾說過,與上主旨意相反的意願隻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並不算真的意願。”(T-11.V.5)

“要學習這一課程,你必須自願去質問自己所珍惜的每一個價值觀。隻要有所隱瞞或掩飾,都會阻撓你的學習。沒有一個信念是中立的。每一個都有能力左右你所做的每項決定。因為任何決定,都是基於你所信的一切而做出來的結論。它是信念的後果,必會隨信念而生,就如痛苦必然尾隨於罪咎之後,自由必尾隨於無罪境界之後一般。平安是沒有替身的。凡是上主所創造的,無一物可以頂替。真理乃是源自祂所知的一切。你的決定必然出自你的信念,就如一切造化必出自祂的天心一般,因為祂所知的一切。”(T-24.in.2)

“我們一再強調:該把不可欲的帶到可欲之物前,把你不想要的置於想要的東西前。這是你得救的唯一途徑,隻要你略加深思一下決裂的含義,就不難明白其中的道理。所謂決裂,是一種扭曲了的思考過程,讓兩套無法並存的信念體係同時存在。一旦將兩者同排並列,你就會看出,同時接受兩者根本是不可能的事。然而,若有一方隱匿於黑暗中,這種分裂狀態便能使雙方在表麵上各自維係自己的真實性而繼續共存下去。因此,它們的並現,會激發人的恐懼,因為它們一旦相會,你必須放棄其中之一。你無法同時擁有兩者,因一方否定了另一方的存在。兩者若避不相見,你就看不出這一事實,因它們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都有堅定的信念支撐著。把它們同排並列,它們之間互不相容的事實就會當下現形。其中一個必須退下,因為另一個已出現在同一個地方。當心靈仍然相信黑暗,而且執著不放時,光明就不可能照入黑暗。”(T-14.VII.4-5)

“小我的整個存在,就是因著它相信你無法學會這課程而得以延續下去的。你若也如此相信,理性就無法看出你的錯誤而著手修正。因為理性能看透種種錯誤,並幫你看出,你誤以為真之物,其實並非真的存在。理性能夠看出罪與錯誤的不同,因為它旨在修正。因此,它會告訴你,你認為是無法修正的,其實是能夠修正挽回的,因此它必然隻是個錯誤而已。小我反對修正,使得它堅信罪惡而漠視錯誤。它所著眼的都是無法修正的事物。為此,小我隻會詛咒,而理性則能拯救。理性本身並非救恩,它隻是為平安鋪路,準備你的心境,使你得以領受救恩。”(T-22.III.2-3)

恰當地利用信念


“沒有比這更清楚的課程了。如果你還無法看清,表示你正以自已的詮釋抵製它,故無法相信。由於信念左右著人的知見,你若認不出它的意義,必也難以接受。不同的經驗導致不同的信念,因而形成不同知見。因為知見是與信念一起學來的,經驗確有教導之效。我會帶給你一種暫新的經驗,使你愈來愈不願意否定它。向基督學習是很容易的事,因為與祂一起去認知時,毫不費力。祂的知見乃是你天生本具的覺識;隻有你自己形成的曲解,才會使你疲勞困頓。讓你內的基督為你詮釋一切吧!試著不讓那狹隘而渺小的信念限製了你的視野,那信念配不上上主之子的身分。”(T-11.VI.3)

“我的信心及信念也像你一樣,都集中在我所珍愛的對象上。唯一不同之處在於,我隻愛上主與我一起珍愛之物,正因如此,我對你的珍愛遠超過你對自己的評價,直抵上主賜你的身價。我愛祂的一切創造,並獻上我所有的信心及信念。我對你的信心有如我對天父的愛一般強烈。我對你的信心是無止境的,從不擔心你會違背我的話。”(T-13.X.13)

具體信念的一些例子


  • 匱乏 T-1.IV.3

  • 剝奪 T-1.IV.4

  • 時空 T-2.II.4

  • 認為錯誤能傷害你 T-2.II.2

  • 認為奇跡是可怕的 T-2.IV.4

  • 死亡T-3.VII.5. 11

  • 認為黑暗能掩藏自己 T-1.I.22

  • 差異 T-22.in

  • 優越感與自卑感 T-4.I.7

  • 肉眼的視力 T-2.V.7

  • 認為身體可以被當作獲得救贖的工具 T-2.III.1

  • 分裂T-6.II.1.

  • 你是一具身體 W-91.9

 

  • 認為上主遺棄了亞當,並把他趕出了伊甸園 T-3.I.3

  • 多,少,揀擇性 T-3.V.7.5

  • 攻擊與拒絕 T-6.V.B.1

  • 身體疾病 T-2.IV.2. 7

 


“對上主與弟兄的恐懼,都是基於你暗地裏對特殊性的信賴。你強迫弟兄 違背自己的意願向它低頭。”(T-24.1.8)

5)欲望

“因上主的記憶隻能降臨於有心憶起它的心靈,而且這顆心靈必已放下操縱實相的瘋狂欲望才行。”(T-12.VIII.5)

“你必須練習心甘情願地放下一切卑微。就在你向往莊嚴偉大的那一刻,它立時臨於你身。”(T-15.IV.2)

“交流的願心吸引了交流,徹底克服了孤獨。這就是全麵的寬恕,因你霎時認清了,每個人在你的圓滿中都占有一席之地,故再也不會將他排除於自身之外。為了保全你的完整,一切都在你的歡迎之列。”(T-15.VII.14)

“ 欣然聽從祂的話吧!由祂那裏獲知,你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特殊關係。你隻想在那些關係內找回自己所拋棄之物。你所拋棄的,實際上是你全心渴望之物,但你是無法透過特殊關係而認出它們的價值的。讓我們一起使這神聖的一刻成為一切的一切,隻要我們深願它如此。”(T-15.VIII.2)

“你已接納了上主。你人際關係中的神聖特質已在天堂中確立了。你並不了解自己接納的是什麽,但記住,你的了解與否並非關鍵。唯一需要的,隻是你想要了解的心願。那心願就是想要變得神聖的渴望。上主的旨意已經賦予你了。因為你渴望的,正是你一向擁有之物,也是你一向所是之物。

“我們相聚的每一刻都在告訴你,這個目標是可能達成的,同時也加強了你達成的渴望。你的渴望就是它完成的關鍵。此刻,你的渴望正與聖靈的旨意之大能相互呼應。你那小小的步伐即使有些搖擺不定,並不足以使你的渴望與祂的旨意及力量分馳。我緊握著你的手,你也像自己所同意的那樣緊握著弟兄的手。你不會離開我的,因我與你同在,並陪你一起邁向真理。”(T-18.III.4-5)

“隻要我們渴望完整,我們就已完整了。不要擔心時間的問題,因你與弟兄所經過的一切恐懼,真的都已過去了。時間已經重新調整過,幫我們一起去做你們過去分裂時企圖阻撓的事。你們已經越過了恐懼,因若非愛已涉足其間,兩顆心靈是不可能結合於愛之大願中的。自從你與弟兄分道揚鑣,各自踏上無謂、漫長而又不知所終的旅程之後,如今,終於得以同返家園了。一旦找回了自己的弟兄,你們必會光照彼此的路。”(T-18.III.7-8)


“神聖的一刻是你決心變得神聖的結果。它就是答複。企盼它來的渴望與願心,乃是它來臨的先聲。你心靈所做的準備,頂多隻是認清你渴望它甚於一切。你無需做更多的事,實際上,你最需要的,隻是明白自己不可能做得更多了。”(T-18.IV.1)

“我自己渴望這神聖的一刻,並願與我所愛的弟兄分享。沒有他,我不可能擁有這一刻;沒有我,他也不可能。”(T-18.V. 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