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而無修無不修 悟而無悟無不悟

子曰“述而不作” 修行路上明子以學為主 博文多數摘自網絡 【明子心路】欄目例外
個人資料
正文

《老子漫遊》第二十章

(2009-05-18 12:33:40) 下一個

【原文】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善之與惡,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
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乘乘兮若無所歸。
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沌沌兮,眾人昭昭,我獨昏昏。
眾人察察,我獨悶悶。
澹兮其若海,漂兮若無所止。
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且鄙。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譯文】
唯唯諾諾與反唇相譏,兩者的距離是遠在千裏之外還是近在咫尺?
慈愛微笑與冷厲邪惡,兩者的距離又如何呢?
畏懼中心道的中圓人群,不能不有恐懼心。因為他們的中心荒涼貧瘠而從來沒有到達中央啊!

眾人熙熙攘攘,如在享受美味佳肴,如在春遊登高望遠。
我孤獨地將注意力投向沒有預兆苗頭的地方,如沒有學會說話的嬰兒,這沒有思想的觀察看起來就如無家可歸的遊子。

眾人風光無限遊刃有餘,而我孤單地如被遺忘的角落,我有愚蠢不合群的心麽?

看起來,眾人聰明伶俐,獨獨我迷迷糊糊昏昏暗暗。
看起來,眾人明察秋毫,獨獨我沉默寡言悶聲不響。
恬淡心的活動空間,寬若海大;心意的漂渺旅行,無止無限。

眾人都好像各盡其用,獨獨我無用,頑固到底而且低賤鄙陋。
我獨獨不同於眾人,珍貴的地方就在時刻吸收萬物之母。

【要意】
圓心是道,大道荒廢隱藏而顯露"親之譽之"的內圓群。

親之譽之的內圓群荒涼隱藏而顯露出“畏之”的中圓群,【之是圓心道】。

中圓群表麵親近講仁義道德的內圓群,實質不相信仁義道德,隻相信個人的利益。

中圓群排斥隔了一層的圓心的道德,利用能接觸的仁愛為公的內圓群,為自己的私欲服務。

中圓群給人的印象是——講仁義道德的人,好像與“親之譽之”道的內圓群沒有區別,其實深心畏懼道而且排斥道,這就是“智慧出有大偽”,是內外不一的人群。

中圓群表麵唯唯諾諾、慈愛微笑,內心深處反唇相譏、冷厲凶惡。順從善良與排斥厲惡同時在一個人身上出現,所以唯之與阿,相去無距。善之與惡,相去無距.

畏懼中心道的中圓人群,之所以不能不有恐懼心,是因為他們的中心荒涼貧瘠而從來沒有到達中央啊!

畏之侮之的中外圓眾人,享受物性的美味佳肴,登高望遠享受春天勃勃生機的快樂。
獨獨我將注意力投向萬物未生時,如純真的嬰兒無語觀妙,好像沒有長大的小孩。默察久立的我,別人看起來就象無家可歸的呆頭鵝。

眾人財物有餘,情感豐富,尊貴得意,權柄四方,我卻獨獨躲在被這些利情名權遺忘的角落。別人看起來,我有一顆愚味不堪的心啊!

看起來,眾人聰明伶俐如日出月明,獨獨我迷迷糊糊昏昏暗暗。
看起來,眾人明察秋毫如無所不知,獨獨我沉默寡言悶聲不響。
我恬淡心的活動空間,越過名利情權的池塘,寬若海大;我心神的漂渺旅行,探索那沒有止境的奧妙,大逝遠返,無限無極。

眾人都好像各盡其用,獨獨我無用。眾人看起來,我是冥頑不靈而且低賤鄙陋的人。
我獨獨不同於眾人,珍貴的地方就在時刻吸收萬物之母,與道同行。


“我”就是處在圓心道的人群代表,眾人就是中外圓人群。眾人與我的不同處,昭然若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