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而無修無不修 悟而無悟無不悟

子曰“述而不作” 修行路上明子以學為主 博文多數摘自網絡 【明子心路】欄目例外
個人資料
正文

老於解老 第19 章

(2009-03-09 20:47:29) 下一個
道德經第九章

道德經是一本用易懂的事物隱喻玄妙道德的書。
直觀的領悟可以完整地掌握隱喻,但籠統含蓄的領悟需要推理加以梳理和解釋。
直觀和推理交替作用於章節中的隱喻才能讓人完全理解和表達經文的意思。

一,用直觀引導推理理解以下經文:
絕聖棄智而民利百倍。絕仁棄義而民複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也以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而寡欲。

***

二,通過直觀和推理對於經文有了自己的領悟和解釋之後可以參考以下的一種領悟和解釋。
通達事理的聖及其駕馭的智慧是人最高的生活典範。斷絕放棄這個典範人才能得到百倍的好處。斷絕放棄仁義的典範人才能恢複孝慈。斷絕放棄取巧獲利盜賊才會滅跡。
這三種絕棄之論並沒有加以充分說明,所以論及三論的根據,須要見素抱樸和少私寡欲。

一般人的心是分裂的,裏麵有兩個彼此對立的陣營:一個是真實素樸的陣營,另一個是虛幻私欲的陣營。
真實的素樸就是一。
物質方麵的私欲就是取巧獲利。而精神方麵的私欲就是實現仁義和聖智的理想。所謂私欲就是獨立於人類整體的個人欲望。撇開物質方麵的私欲不談,雖然人們到了一定的時候多選擇奔向理想的路,但由於追求個人的精神理與追求人類整體的精神理想水火不容而任何努力都隻能製造矛盾而徒增苦惱,這兩種理想之中必有一種是虛幻而站不住腳的。當然私欲的理想是虛幻而站不住腳的。然而這並非重點,重點是,與虛幻私欲陣營相對立的素樸陣營才是真實而唯一可靠的。這兩個陣營既然勢不兩立,站在素樸的真實立場上自然要斷絕放棄不可實現的空洞理想。

至於怎樣斷絕放棄這條幾乎不可避免的路,老子在多處的論述中有所涉及。這裏隻重點地提出,聖智,仁義和巧利在真實素樸的光照之下現出人為的虛幻本色而被絕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