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而無修無不修 悟而無悟無不悟

子曰“述而不作” 修行路上明子以學為主 博文多數摘自網絡 【明子心路】欄目例外
個人資料
正文

道德經 第 5 章

(2009-02-01 14:48:45) 下一個

守中章

恭聞天地有天地之中炁 古同氣)  人身有人身之中   
天地之中    為萬物之母   人身之中   為性命之元
天地之中  出之於玄    而入於青     人身之中  出之於玄    而入於牝
天地若不有中之運禦      或水旱相伐    或風雨不節   或隆冬不寒     或盛夏隕霜   山崩地裂   江河枯竭    種種乖變之異    皆是天地之中不及故也
人身若或不有中氣調暢   雖在常人   必定血氣凝滯    百病來侵  
若修道之士    身中剛柔失配   陰陽不和   五行不能會入中宮   四象不能歸戊己   火候難調   龍虎難伏    更又陰淩火盛   災害相繼而生矣

此章經旨  先以天地引喻 次以橐籥 引喻
tuó 口袋:負書擔橐。)(yuè 古代通風鼓火器上的管子)
至於末句   方露出守中二字   守中之道   可以治國   可以齊家   可以修身也
聖人教人中道而立者    譬如堯之命舜    則曰 允執厥中    舜之命禹   亦曰允執厥中  
可知不但修道宜如此    凡一切戴發含齒 守中之道皆不可不知矣
此章經旨凡有氣者   莫大於天   凡有形者  莫大於地 
天地本無心也   無心之心   即是天地不仁之仁  
人能知此不仁之仁   修此不仁之仁   我身中之河車   暫時不停 
性命之圓機   無所不到   期間之橐籥與天地通一無二矣

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
芻狗之草     本是祭祀所用     燎帛之具也  祭祀則用     祭過則棄 
天地之化育   及於萬物    未嚐不及於芻狗者   芻狗雖是至賤   也是萬物中之一物    
天地觀芻狗  未嚐不與萬物同    觀萬物未嚐不與芻狗一樣   一體同觀   一般化育  
天地以無心為心    不自有其仁    正是仁之至處
故曰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二句 

聖人不仁   以百姓為芻狗
芻狗雖是至賤之草   天地與萬物同施化育   是天地之至仁   無足此而遺彼
聖人心同天地    以一心觀萬心   以一身觀萬身  以一物觀萬物   博愛周徧 biàn 貴賤無分   體萬物而無心   順萬物而無情   也無足此而遺彼
故曰聖人不仁   以百姓為芻狗二句 

天地之間  其猶橐籥乎
天地無私    不自有其仁   蓋以虛中而無心  
觀間之一字  可見天地合炁   萬物合德  人心合理  不有不無   妙無妙有  造化從此而出入   物理自此而成就  故取橐籥之物而喻之
無底之襄曰橐   有孔之竅  曰籥   取其動蕩鼓風之義   有虛中之妙   動則風生   靜則風止    愈動愈有   愈有愈出   所以四時行  百物生    皆是天地之橐籥所出也
人能處中   則身中之橐籥即天地之橐籥    天地與我   又何異焉 

虛而不屈   動而愈出
虛者  虛其中也    不屈者   言氣之往來出入   未嚐屈而不伸也   此言虛中之妙    
一來一往  一消一息  動靜不已   出入無間   流通於上下   貫徹於始終  
其妙用之機軸  未嚐屈而不伸  其機軸之運動  未嚐動而不出  
是故不虛中  則不能不屈   不妙動  則不能不愈出  
得此虛中之妙   陰陽故能動靜   五行故能變化   天地故能定位   萬物故能生成   所以生生不已  化化無窮 
觀此而知聖人之動靜   修道之功能愈可見矣 

多言屬窮   不如守中
此二句   太上又以多言取喻者   正是示人守中之義
人之言語   妙在中節   不貴於多   一言可以大語   半句可以通玄   倘若頻繁太甚  未有不理窮而辭拙者也   總不如守中   無太過   無不及 
時然而後言    則言無瑕諦   語無口過  知此守中之妙
心自清而神自靜   形不勞而氣不散  寂然不動  感而遂通  此是守中之玅古同“妙”
以此觀之   言語尚且以守中為妙  何況修性命之道   豈可不守中乎
眼若不多視   其魂在肝   鼻若不多聞   其魄在肺
口若不多言   其神在心   耳若不多聽   其精在腎
身若不多動   其意在脾  
五神既能守中   五氣自然朝元   其精自然化為氣  其氣自然化為神   其神自然還虛矣

道書全集有雲 
神不外遊精不泄  氣不耗散別無訣  
若能四象入中宮   不怕靈丹不自結
是知修行  以守中為妙   天地以虛中為妙  其理一矣  
細想中之一字  在天地乃是廓然大公   至誠無息之實理也    在人即是虛中靜一  穀神不死之神炁也 
此炁本無方所   無始無終  無間無斷  未有天地萬物之先   中炁之妙   本是如此
既有天地萬物之後  中炁之妙  亦複如此    
所以為乾坤之樞紐  元化之本根   萬物之總持   性命之機要  
人果能知此中炁之理   則天道必知   果能行此中炁之炁   則性命交圓  可不勉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吳明子 回複 悄悄話 天地是道生的,道對天地一視同仁,萬物也由道生,道對萬物也一視同仁。天地法道,以萬物為芻狗。

如果,你是貢品,又或,你是路邊任人踏踐的草狗,我,一視同仁!

如果說,你今天是貢品,明天是草狗,我,一視同仁!

--------------------

啊,這就是天地對我,這就是聖人對我。

那麽?我又為什麽不是這樣對我的同事,朋友,路人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