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而無修無不修 悟而無悟無不悟

子曰“述而不作” 修行路上明子以學為主 博文多數摘自網絡 【明子心路】欄目例外
個人資料
正文

解讀《莊子》的鑰匙

(2009-01-03 10:59:56) 下一個
  研究《莊子》,有最要緊的一件事,就是尋獲《莊子》的鑰匙!別的子書,大門都是開著的,隻要你肯破費工夫去瀏覽,不難見它的宗廟之美,百官之富;《莊子》則不然,它的大門是關著的,而且還鎖上了鎖。從遠處望去,隻能見它的雲煙樹影,和隱隱約約的幾座樓台,至於真實的境地的怎樣,那就不是站的門外的人所能想望而知的了。因此,初涉《莊子》者一把打開《莊子》大門的鑰匙……

  那麽《莊子》的鑰匙在哪呢?它其實就藏在《雜篇》的《寓言》《天下》篇裏,不過《天下》篇中沒有十分交代明白,鑰匙的構造和用法,還得向《寓言》篇中去尋說明,因為《寓言》可以說是莊子著書的凡例。前人因了“內”、“外”、“雜”分篇的問題,把《內篇》看的太重,把《外篇》《雜篇》,看的太輕,忽略了這一重要公案。因而《莊子》的鑰匙尋不到,於是《莊子》的鎖也就解不開了。若把《寓言》列為《莊子》的第一篇,讀《莊子》時,必須先讀它,至少也得讀這一篇的第一段!而且必須要讀得懂!

  那麽《莊子》鑰匙是怎樣構造的呢?《莊子》的鑰匙其實是三個齒形的樣子。這三個齒形分別是:寓言,重言,卮言。這三種語言可以說是三位一體。首先得明白為什麽莊子要用這三言來著書?莊子在《天下》篇中說:“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語莊語,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可見他的說卮言,說重言,說寓言,自己已承認不是莊重的話了,隻因天下人都沉溺於汙濁,不認識正麵的道理,才不得已出此下策,其實他又何嚐不是繞著彎子說遠話呢?

  現在就簡單說說這“三種言”的功用吧:
  一, 寓言言在彼而意在此,就叫做寓言。因為人與人常常有爭勝的心理,假如我有一種真理,無論怎樣真切,同輩的人總是不肯承認。這種情形,在莊子看來,是真理受了委屈,但世俗如此,他也是無可奈何的。莊子的語言,正是處在這種無可奈何的當兒說的。他有時借河伯和海若來談道,有時借雲將和鴻蒙來說法,甚至蟬蜩鴉狸,山靈水怪等,無一不可演為故事,來表達自己的哲學。但是要知道,無論是哪一則寓言,必然有個莊子藏在裏麵,你隻要明了這個故事,也就懂的莊子的哲學了。大凡人與人是好勝的,人與下等動物不一定來爭勝,人與下等動物既無所好惡,則下等動物的是是非非,就可得到客觀的評價了既然得到客觀的評價,則真理才不至於被淹沒。莊子寓言的功用,正式如此。

  二, 重言重言是借重古先聖哲或是當時名人的談話,來壓抑時論的。不過莊子的真意,並不是崇拜古先聖哲和當時名人的,他是利用世人崇拜偶像的觀念,來借著偶像說話. 這個不難理解,就是借“權威”說話。他有時借黃帝,有時借空孔子……曆史上的人物不夠用,他還另造了許多古代的“烏有先生”來,讓他們談道說法,但是每一個場合中,必然隱藏了一個莊子。你明白了某一古人的見解錯誤,你自己就當反省,看看有無同樣的錯誤;你服膺了某一古人的理論正確,其實著正確的理論,正同於莊子的見解

  三, 卮言卮是漏鬥,卮言就是漏鬥式的話,這話怎麽講呢?漏鬥之為物,是空而無底的,你若向裏注水,它便立刻漏下,若連續注,就是江河之水,隻要常注不息,它也常長漏不息,汩汩滔滔,沒有窮盡,幾時不注了,它也幾時不漏了,而且滴水不存。莊子卮言的取義,就是說,他說的話,都是無成見之言,正有似於漏鬥。他是替大自然宣泄聲音的,也可說是大自然的一具傳音機。你看他自己道:“言無言,終身言,未嚐言,終身不言,未嚐不言。”這話的意思,是說他所說的,並不是出自個人成見,是大自然他叫他說,他不能不說,其實還等於不說;反之,就是他終生不說,而大自然的四時行焉,百物生焉,還不是同樣的兆示大眾嗎?莊子的卮言,正是期合與於這種天然的端倪,順著大話的流行,而代為立論,所以很像漏鬥的注水,毫無成見。

  最後為什麽說這“三種言”是莊子的鑰匙呢?你若明白了這“三種言”,你才知道莊子的每一句話,都是無成見的話,要知道莊子全書,無一不是卮言,寓言重言都在卮言中包著,所以也就是前麵說的“三位一體”。如此,莊子的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才不是瞎說八道、野馬無歸;他是詼諧中寓有十分的嚴肅,恣肆處卻有極端的謹慎;這其中緣由很大的一番苦心和很高的一種技術的。

注:新華字典解釋:
卮 zhī 古代盛酒的器皿:卮言(卮不灌酒就空仰著,灌滿酒就傾斜,沒有一成不變的常態,如同說話沒有主見或定見。後常用為對自己著作的謙辭,如《諸子卮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