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漫遊》第一章
(2008-12-29 14:23:37)
下一個
《老子漫遊》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譯文】
道,可以言語來說道,不是恒常的大道;
名,可以文字來命名,不是恒常的真名。
無,是用來命名天地的開始;
有,是用來命名萬物的生母。
所以,
經常進入無的狀態,去觀察有的生生滅滅。有在無中生滅,命名為妙;
經常進入有的狀態,去觀察有的生生往返。有的靜動生化,命名為徼。
妙和徼兩個概念,同出一源而名稱相異。妙出自於無,徼出自於有,而無有自動相生互換是同樣物質。妙徼是同樣物質命名為玄。
玄同一物得一妙,玄同萬物得萬妙,玄同眾物得眾妙。玄同一物又一物,是進入眾妙的門梯。
【要意】
在第一章裏,老子為我們提出了“道”“名”“無”“有”“妙”“徼”“同”“玄”這八個概念。其實,《老子》五千言並不是很難懂,並不比我們讀到大學艱難。關鍵是要把握住他所使用的概念,然後才能進入他所營造的境界。
道,可以說是《道德經》所要講說的根本核心。道字從首從辶,首是我們的頭腦,辶是行走的意思。道是頭腦在行走,頭腦在行走才能知曉道是什麽,人的感覺器官是無法明白道是什麽的。頭腦在行走,就是觀察和思維人生、世界、宇宙。觀察是我們對人生、世界、宇宙的直接認識,簡稱為直觀。思維是對人生、世界、宇宙的間接認識,簡稱為推理,有名字的語言、圖形、數字就是我們思維的載體。所謂理論,就是係統化的語言。頭腦在行走的道,指的就是人類的人生觀、世界觀、宇宙觀、自然觀。老子的道,指的就是宇宙和自然的規律。宇宙和自然的規律展現於人類,就是人類的人生觀、世界觀、宇宙觀、自然觀。
人類之所以成為萬物的靈長,成為地球的主人,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能夠認識宇宙和自然的規律,從而適應她,利用她,以便發展自己、壯大自己。
在人類誕生以前,宇宙已經存在了數百億年或更長的時間,道一直在起作用。也就是說,這道本身是不依人的意誌為轉移的,是獨立存在的,至高無上的、無往無來的。她可以生出天地萬物,人類動植物礦物,所以也是人類萬物的主宰。
自從地球上出現了人類,宇宙的生命才得以放射出無盡的生機。人類法天象地,往返於天地之間,顯示出道的勃勃動能。人類能夠發現道的意義,就在於人類有直接觀察和思維推理的能力。中國人直接觀察的能力比較強,西方人思維推理能力比較強。
直接觀察,現在還沒有辦法向別人展示,隻好用思維推理去展示直接觀察。然而,人類的思維推理活動所依靠的材料主要是語言,通過這些語言材料,建構出一定的觀念概念範圍,人類的思維推理才能得以進行。
人類的語言是有限的,不能完全說明直接觀察,隻能說明觀察到的部分現象,所以我們用來思維的觀念概念也具有極大的局限性。用極為有限的人類語言和貧乏的觀念概念,去認識和反映那數百億年本來就如此的宇宙大道,的確是力不從心的,勉為其難的。
然而,人類是往返於天地之間的特殊物種,不認識清楚天地之道,人的思維不會停止活動。所以,我們一代代的人類,都在不停地探索宇宙的奧秘,隻要有一個人在,我們都不會停止探索。我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會接近那個大道,模仿那個大道,直至與大道同為一體。所以,為了說明那不可言說的大道,我們這有限的語言和貧乏的觀念概念,還在不停的被創造與發展著。
我們必須知道,我們用自己的語言和觀念概念所表現和反映的,並不是真正的大道,最多隻能是一個近似的說法。然而人類有個通病,就是堅決相信自己的思維和觀念,淡化了思維和觀念的源泉——直接觀察,從而偏離了真正的宇宙道,產生了無盡的煩惱與痛苦。
我們必須承認自己的語言與觀念的局限性,才能真正解脫自己的痛苦與煩惱,生活得自由自在。必須確立直接觀察的方法,以解脫自己語言與觀念的局限性。老子第一章的“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這兩句,這兩個“觀”字,就是解脫人類自己語言與觀念的局限性的方法,讓人類不再受到語言與觀念的限製,進入語言與觀念的自由王國。中國道家深得觀中真味,道士所居的地方,經常名為某某觀。
直接觀察是人類認識大道的根本途徑,語言文字是用來說明直接觀察的對象的工具。直接觀察可以察覺無名的天地之始,語言文字隻能跟在直接觀察後麵亦步亦趨,這樣才能解脫人類自己語言與觀念的局限性。
然而,人類要認識大道,包括老子自己,也不能不使用語言與概念,所以就有了兩個“名”,即兩個概念,就是“無”和“有”。
無和有的概念,來自於對自己的直接觀察。當人經常處於虛靜狀態,會覺得體內空無一物,這就是人最初理解的無,其實是陰,陰是無的結晶。忽然空無一物中,不是空無一物了,有了能夠感知的物質。這個能夠感知的物質,就是“有”的概念的來源。這個“有”,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忽然這個“有”的感知沒有了,有沒有了,人不知有到哪裏去了,又覺得體內空無一物,這種人不可理解的有消失的空無狀態,就是“無”的概念的來源。
人常在“無”的狀態中,直接觀察有的生生滅滅。認識到無似乎是什麽也沒有,但卻可以生出有和萬物,這就是道。有和萬物可以消失而成為無,這就是道。道具有無有兩極,無是滅的一極,有是生的一極,無有相生是自動的。有就是天地宇宙萬物的生機,無就是天地宇宙萬物的毀滅。在道,無與有沒有任何區別。
人經常在“有”的狀態中,直接觀察有的變化。道的無有一結晶,就成了無隱有顯的、可以理解的存在,老子命名這種存在為一,即道生一的一。直接觀察一,就會出現比較有形的二,一二互變的運動就是三。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從這裏可以知曉,一二三就是有。
有生萬物,還沒有什麽體會,不敢妄言,留待未來。
在無的狀態中,人所知道的生滅奧秘,就是“妙”的含義。
在有的狀態中,人所知道的一二互變的奧秘,就是“徼”的含義。
在無的狀態中,無有是相生的同樣物質。在無的狀態中觀察妙與徼,讓妙與徼也成為同樣的物質,這就是“同”的概念的來源。老子言“同謂之玄”,“玄”意味著將兩種相反的物質化為同一種物質,是同引伸而出的概念。
世界上相反的物質太多了,無有、長短、尊卑、美醜、善惡、攻守、大小、多少、、、、、、、、真是數也數不盡,”,“玄”意味著將兩種相反的物質化為同一種物質,玄的工作量實在是不小啊!玄就意味著將二同一,同到與無聯係的一。所以有些道門,就名為玄門。所以老子又說“聖人抱一以為天下式”。
玄同得一是妙,得眾妙是每一個修行者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