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而無修無不修 悟而無悟無不悟

子曰“述而不作” 修行路上明子以學為主 博文多數摘自網絡 【明子心路】欄目例外
個人資料
正文

老於解老 第 42 章

(2008-12-29 12:21:34) 下一個
道德經是一本用易懂的事物隱喻玄妙道德的書。
直觀的領悟可以完整地掌握隱喻,但籠統含蓄的領悟需要推理加以梳理和解釋。
直觀推理交替作用於章節中的隱喻才能讓人完全理解和表達經文的意思。

一,用直觀引導推理理解以下經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轂,而王公以自名也。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古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故強梁者不得其死,我將以為學父。

***
二,通過直觀和推理對於經文有了自己的領悟和解釋之後可以參考以下的一種領悟和解釋。
無限的道的動靜隻能是隱顯之間的互變。所以道生一就是道顯現為一,或稱變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道變一,一變二,二變三,三變萬物。
在隱顯互變的基礎之上,萬物變於三就是顯現於三,萬物顯現於三當然就是三。
同樣,三變於二就是二,二變於一就是一,一變於道就是道。一,二,三,萬物,都隱喻道。
二隱喻陰陽。陰陽交合變成一個整體。在整體中,陰在陽內,陽在陰內,陰陽互變。
陰隱喻無,陽隱喻有。孤,寡,不轂,標誌無,擁有權柄的王公標誌有。無認同有,有認同無。

無和有互變。無變成擁有,擁有變成烏有。強梁者擁有不義之財,不得好死。
道是無有或陰陽的同一體,道通過陰陽兩種能量的交合變成一股力量貫穿萬物。
無有或陰陽的彼此認同和互變引導人類協同萬物經由陽到陰,經由有到無,歸於無有或陰陽的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