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為家

流水主人長醉客, 他鄉居處成故鄉
正文

曲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

(2008-12-19 08:04:49) 下一個

大概七八歲的時候看過一個故事片, 裏麵兩個美蔣特務的接頭暗號是兩句詩: “曲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 博學的特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等到後來才知道, 這是常建的詩“題破山寺後禪院》中的兩句, 原詩是: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惟聞鍾磬音。

題目的破山寺後禪院是要連讀的。破山寺又叫興福寺,在江蘇常州,當時並不破舊。後禪院相對於前殿,
 也不是獨立於寺的後麵。流傳中不同的版本這首詩的用字有所不同, “初日照高林”的“照”字, 就有用“明,朗, 耀”等的, “曲徑通幽處”, 過去用“竹徑通幽處”的好像很多。 比較起來, 上麵的寫法在音, 意上似乎更好一些。詩寫的別致, 光影聲具在,曲徑通幽, 寂靜中傳來鍾聲,禪意更濃了。

作者常建(708-765?),邢台人,19 歲時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隻做過縣長類(江蘇盱眙尉)的小官,晚年隱居鄂渚(湖北武昌)。 在唐開元天寶年間,有李白杜甫王維等等名氣很盛的詩人, 常建是有些寂寞的, 他交遊的朋友之中也隻有一個王昌齡是有名的。他對時事的判讀讓他能抽身逃避, 也許對禪的感悟在其中起了些作用吧。 常建要隱居鄂渚時曾經招王昌齡同隱, 但是王昌齡沒有去, 結果王在安史之亂中被殺。 常建的才華在其身後不久就被認識到,唐人就有“其旨遠, 其興辟, 佳句輒來”的評價。常建的詩有五十幾首流傳下來, 這首是名篇,名以文傳, 常建值了。

破山寺距常建做官的地方不太遠, 這首詩大約作於那個時期。晚年隱居中的常建,聽到寺廟的鍾聲, 心境如何? 會不會有些像今天的我們,又聽到早年的革命歌曲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