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為家

流水主人長醉客, 他鄉居處成故鄉
正文

誰篡改了李白的《靜夜思》?

(2009-02-01 16:21:52) 下一個

李白《靜夜思》的改動問題在網上掀起了工農兵討論的熱潮, 原因之一是這首詩大家都熟悉。 老本下麵把改動的演變過程匯總一下, 可以作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 有一點學問總是很好的。 

 起點原版:
宋朝編的《李太白文集》詩是
“床前月光, 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月,低頭思故鄉。”
宋版去李白時期一二百年, 當是忠於原著的原版。
這一原版誕生後被頑強尊重,直至一千年後清朝初期權威的《全唐詩》。 《全唐詩》 1705 (康熙44年)開始奉旨編寫, 1707 年有揚州詩局刻本問世。 

 第一步, 修正主義是一步步進行的:
第三句最先被改動: 明代趙光等在萬曆刊本的《唐人萬首絕句》中,第三句改為“舉頭望月”,第一句仍作“床前月光”,未改。 該刊本應該是依據宋人的《萬首唐人絕句》編成的, 據說原書沒有這個改動。
但是這一改動顯然未被廣泛接受, 數十年後,清初(1707年)的《全唐詩》仍然頑強地堅持《靜夜思》詩的原版, 一字未改。
第一句隨後被改動:《全唐詩》問世十年後, 清朝詩人沈德潛(1673年-1769年)的《唐詩別裁集》 據說成書於1717年。 在這本書中, 第一句“床前月光” 已經變成“床前月光”, 而第三句未改,仍作“舉頭望月”。 同樣的變化, 在這之前出現在王士楨(1634-1711)的《唐人萬首絕句選》中。 可能兩個詩人是異曲同工, 也可能沈德潛是參考了王士楨的修正主義創意。

第二步, 最終演變完成:
又過了幾十年, 有個叫做蘅堂退士的人(孫洙)編了本通俗讀物,叫做《唐詩三百首》.這本書中將第一、三句分別同時改為“床前明月光”和“舉頭望明月”, 算是集篡改之大成。這本通俗讀物的空前成功和廣泛流傳, 使得篡改後的《靜夜思》深入人心。 至此, 和平演變完全成功, 原版李白詩《靜夜思》逐漸退出舞台。 

在這個篡改李白詩的事業中居功至偉的幾個人是: 明朝人趙光, 清初名士學者王士楨, 沈德潛, 和通俗文化促進者孫洙。 廣大的人民群眾一如既往, 是很好糊弄的。

修正的可能誘因: 唐朝後經曆五代十國,宋元明三朝共千餘年, 漢語的讀音已經發生明顯變化, 改動後的李詩可能更朗朗上口。 就詩論詩, 從現代漢語的角度來看, 兩個“明”字改得都很好, 是唯美的修正主義。

最後再賣一點學問, 詩中的“床前”是指的“井床”, 也就是水井周圍的石頭台子,而不是老本睡懶覺的席夢思, 所以床前的月光才會被懷疑為地上的白霜。這一點, 今天的人已經不明白了。打油一首“看山山不再, 空有明月來, 江山幾流轉, 無覓井床台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