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談談品格培養

(2009-12-03 14:38:13) 下一個
   無論在工作當中,還是在生活當中,我們總是會碰見這樣的成人:他們懷才不遇,怨天尤人,抱怨生活的不公平待遇,感歎沒有好機會及時降臨。總之,他們無法和周圍的人合作溝通,搞好人事關係。無論走到哪裏,抱怨就是他們的生活的全部而無所不在。


  如果你留心觀察,就會發現,這樣的人在周圍比比皆是,他們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糕不算,也希望把他們的不快樂情緒影響到你。有的時候,你被影響到了,也變得悲觀沮喪,無精打采;如果你沒有被影響到,那太好了,趕快離開這樣的人,越遠越好。


  我們不禁要問,人與人之間怎麽會有這麽多的差異?為什麽有的人一路走來,總有貴人相助,有好運降臨於他(她),而有的人總是在一團亂麻中掙脫不出來,前途晦暗呢?除去客觀困境條件以外,一個人的“品格”就決定了他的命運。


  “品格”這個字眼,對於不同的人,代表不同的意義。但無論如何,“品格”是對一個人的全部的描寫即此人是怎樣的人。


  品格涉及一個人的能力和無能之處、他的道德架構、人際關係,以及如何做事等等。而界定品格的要素又是什麽呢?


  《媽媽成長班》的講員Theresa說的很好:“界定品格的好壞不在白天,而在黑暗當中”。她的話很發人深省,對,在黑暗當中,所有的人和事物都閉上了眼睛,唯有上帝在暗中看著你,看你是如何表現呢?


  紅花寫關於“品格”的話題,感想來自於聽《媽媽成長班》的幾次講課。這是一個由一群媽媽組合的班子,他們定期聚會,談論的話題都是有關孩子成長教育的問題。上個月的某一天,主內姐妹小瑞邀請我參加。我去聽了三堂課,每次都有很好的受益。反省自己,希望自己在教育子女上麵“防患於未然”,或者是“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作為父母親,我們不隻要培養一個可愛乖巧的孩子,還要培養一個敢於擔當責任的孩子。而在孩子越早的時候,建立起來的品格好壞,都將在他們長大成人以後顯現出來,並且影響到他們的人生軌跡。想想這些,就感到做父母肩上的擔子是何等的沉重。


  從小給孩子“立界限”,是培養品格很重要的部分。《聖經》中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6)所謂“當行的道”,就是界限。


  誰都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沒有界限的生活,或者是別人順從自己定下的規矩的生活,如果真是那樣人人以自我為中心,生活將會亂了秩序,彼此誰說了都不算,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責任該誰負責,也失去了判斷是非的能力。為了要在有秩序的環境裏生活,每一個人都必須擔負起自己的責任,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立下界限。


  作為中國人,對界限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給孩子立什麽樣的界限也是一門學問。什麽是孩子的界限? 什麽是大人的界限?界限的標準是什麽?違反了界限要接受怎樣的懲罰?自己都搞不清楚概念,當然也無從對孩子立界限。我自己就是一個例子,因為對界限的標準不明確,或者說“心太軟”,導致現在在管教孩子時,就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


  比如說,我很早就給孩子零用錢,每月的數目也不算少,還給他們開設了ATM銀行賬戶。我這樣做的初衷,是希望孩子能夠學會理財,合理安排金錢的花費,結果卻不然。兒子還好,比較懂得合理安排,為了要買他喜歡的遊戲,他可以做到積攢錢。女兒在理財方麵就很差,不但月月花光自己銀行的錢不算,還常常伸手向我要錢,美其名曰“借”。為了攢錢買喜歡的衣服,她可以偷偷把午餐費省下來,讓我知道以後很心疼。我為此很苦惱,不給吧,怕孩子在外麵犯錯誤,給了以後,又怕她揮霍無度,養成亂花錢的壞習慣。通過在《媽媽成長班》的學習,我知道,這是我沒有設立明確的界限,什麽是女兒該花費的,什麽是我應該負責給她買的,以至於現在她已經長大,每次開口要,我卻很難說“不”。


  再有,就是女兒拖拖拉拉的作風不改。我家距離學校不算遠,但是幾乎每天都在趕時間,問題就是女兒總也出不了門。她是寧可餓肚子,也不忘記打扮漂亮。往往是我和兒子已經在車上等待良久,她才磨磨蹭蹭地出來。為了怕她空腹,我總是把烤麵包和牛奶端到車上,讓她在上學的路上吃。也是因為急著要趕時間,她的房間永遠都是亂得插不進腳,是典型的“雞窩裏飛出的金鳳凰”。這種習慣已經養成了好幾年,現在通過學習,我意識到這也是我的界限沒有設立好,但是如何改進,很是棘手。


  當我向資深講員Theresa 提出我的困惑的時候,Theresa明確指出我在教育孩子上的軟弱,即所謂的“中國式媽媽”。她指到了我的痛處,即如果我對孩子說“不”,是否會失去我需要從孩子那裏得到的愛?Theresa告訴我說,父母和孩子,是彼此依賴相存的,但是如果界限的設定有了偏差或者模糊地帶,聰明的孩子就會利用這一點,即用情感威脅父母,而父母為了怕切斷關係的交流,也盡量在維持他們之間每件事情的愉快。


  沒有界限或者界限模糊,對孩子的品格會遭成很大的影響。如果不改正,孩子會變得“利己主義”,不尊重他人,沒有責任感,那將會嚴重影響到孩子未來的人生,以及與他人相處的關係。我不能不深省自己。


  女兒愛花錢的習慣,說明她知道金錢的好處,但是不知道金錢的來處。我必須和她交談,讓她了解金錢是勞動所得,告訴她懂得自食其力的道理。想要賺錢,可以從多做家務、提高學習成績、以及適當地打工開始。而上學拖拉,車上吃早餐的習慣,Theresa告訴我,完全是我混淆了界限的概念。這應該是我給孩子設立的界限,理應由孩子來負責完成,而現在卻變成了她給我設立的界限,導致我每天催促她,給她預備下早餐,成了我的責任和習慣,這就不對了。


  孩子們是按照父母的要求來做事。上帝讓我們做了孩子的父母親,就是讓我們來愛他們、給予他們規定,並引導他們邁向成熟。如果我們知道該怎樣做,並堅定地做下去,給孩子設立應該有的界限,他們就會適應這樣的生活,並把它當成習慣,並最終獨立地樹立好的品格。


  從《媽媽成長班》回來以後,我連著兩次給孩子們談了界限的問題,話講到了最細節的部分。第二天,我陪同女兒到鄰居的家中,告訴鄰居夫婦,我家的女兒很喜歡小孩子,希望有一份Babysitter(看顧小孩子)的工作。鄰居夫婦也很高興我們告訴他,說聖誕節的時候,他們夫妻倆可能要去參加幾個重要Party,希望女兒可以照看他們的孩子幾個鍾頭。女兒在回來的路上,為將要做的第一份工作,興奮異常。同時,我告訴女兒,從明天早上開始,她必須比平時早起十五分鍾,早飯必須坐在餐桌旁吃完,我再也不會幫她把早點端到車上吃。沒想到女兒點頭如搗蒜,不住地說:“我知道,我知道。”


 

 《聖經》上說:“但是一切管教,在當時似乎不覺得快樂,反覺得痛苦,後來卻為那經過這種操練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來,就是義。”(希伯萊書1211


 

   好吧,讓我們憑借著信心行事,看看能持續多長時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