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來源】本品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幹燥成熟果肉。
【性味歸經】酸、澀,微溫。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用於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熱消渴。
【應用】
1. 用於肝腎不足,頭暈目眩,耳鳴,腰酸。與熟地、枸杞子、菟絲子、杜仲等配伍。
2. 用於遺精,遺尿,小便頻數,及虛汗不止。對腎陽不足引起的遺精、尿頻均可應用,常配合熟地、菟絲子、沙苑蒺藜、補骨脂等同用;對於虛汗不止,本品又有斂汗作用,可與龍骨、牡蠣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固經止血,可用治婦女體虛、月經過多等症,可與熟地、當歸、白芍等配伍應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g。
[編輯本段]中草藥別名
【別名】山萸肉,山芋肉,山於肉,杭芋肉,杭萸肉,山萸,山茱萸肉,蜀棗,蜀酸棗,鼠矢,雞足,實棗兒,肉棗,藥棗。寇思,思益,萸肉,淨萸肉,於內,棗皮,芋肉。
【商品名】杭萸肉:為產於浙江杭州一帶者。皮肉厚,色鮮豔,味酸濃,品質最優,為地道藥材。
山茱萸,又名山萸。為各地所產萸肉的統稱。以皮內肥厚、色紅油潤、酸味濃、幹燥無核、潔淨者為佳。
【處方名】萸肉,芋肉,於肉,山萸肉,生山萸肉,酒山萸,炙山萸,蒸山萸,棗皮等。
生山萸肉為原藥剝取果內生用入藥者。
處方中寫萸肉,芋肉、於肉、山萸肉,棗皮均指蒸山萸肉。蒸山黃肉又名製山萸肉,製山萸、製萸肉,蒸山萸、蒸萸肉。為生山萸肉置籠內蒸至紫褐色再曬幹入藥者。補肝腎功效增強。
[編輯本段]原植物
【學名】: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別名】:蜀棗(《本經》),鼠矢、雞足(《吳昔本草》),山萸肉(《小兒藥證直訣》),實棗兒(《救荒本草》),肉棗(《綱目》),棗皮(《會約醫鏡》),萸肉(《醫學衷中參西錄》),藥棗(《四川中藥誌》)。
【英文名】:Medical Dogwood
【科名】:山茱萸科 Cornaceae 、山茱萸屬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老枝黑褐色,嫩枝綠色。葉對生,卵狀橢圓形或卵形,長5—12厘米,寬約7.5厘米,頂端尖,基部渾圓或楔形,表麵疏生柔毛,背麵毛較密,側脈6—8對,脈腋有黃褐色短柔毛;葉柄長約1厘米,有平貼毛。傘形花序腋生,先葉開花,有4個小型苞片,卵圓形,褐色,花黃色;花萼4裂,裂片寬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盤環狀,肉質。核果橢圓形,成熟時紅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浙江、安徽有分布;生於山溝、溪旁或較濕潤的山坡。山萸肉花
[編輯本段]藥理研究
(1)對心血管係統的作用
山茱萸有強心作用,山茱萸注射液2-8mg/kg靜脈注射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縮性和心輸出量,提高心髒工作效率。犬注射後,動脈收縮壓、舒張壓及平均血壓、左心室內壓均升高。山茱萸注射液能對抗家兔、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使休克動物血壓升高,腎血流量增加,延長動物存活時間。
(2)對免疫係統的影響
山茱萸不同組分對免疫係統影響不同,水煎液可降低網狀內皮係統的吞噬功能,抑製SRBC或DNCB(2,4-二硝基氯苯)所致遲發型超敏反應,抑製T淋巴細胞的活化。山茱萸總苷和熊果酸能明顯抑製T淋巴細胞增殖、轉化,抑製LAK細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生成和白細胞介素-2的產生,對器官移植產生的排斥反應有明顯的對抗作用,每日腹腔注射山茱萸總苷500mg/kg,連續給藥6天,可明顯延長小鼠移植心髒後的存活時間。而水煎液對體液免疫有促進作用,可加速血清抗體IgG、IgM形成。
(3)抗炎、抗菌
山茱萸水煎劑對二甲苯、蛋清、醋酸等致炎物引起的炎性滲出和組織水腫及肉芽組織增生均有明顯抑製作用,對腫脹組織中PGE含量無明顯影響,能降低大鼠腎上腺內維生素C的含量,減輕腎上腺細胞損害。提示其抗炎機理與增強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有關,對PGE合成釋放無明顯抑製作用。山茱萸對表皮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製作用;對腸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也有抑製作用。
(4)抗應激、抗氧化、降血脂
山茱萸能增強機體的抗應激能力,提高小鼠耐缺氧、抗疲勞能力,增強記憶力。山茱萸能提高紅細胞中SOD活性,對抗脂質過氧化。其醇提物還有降血脂作用,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膽固醇的含量,抗動脈硬化。
[編輯本段]簡易處方
[自汗、盜汗]
山茱萸、防風、黃耆各9克,水煎服。
[汗出不止]
山茱萸、白術各15克,龍骨、牡蠣各30克,水煎服。
[遺尿]
山茱萸、覆盆子、茯苓各9克,附子3克,熟地12克,水煎服。
[老人尿頻失禁]
山茱萸9克,五味子6克,益智仁6克,水煎服。
[編輯本段]藥典標準
2005年版藥典
山茱萸
【拚音名】:ShanZhuyu
【英文名】:FRUCTUS CORNI
書頁號:2005年版一部-20
本品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幹燥成熟果肉。
秋末冬初果皮變紅時采收果實,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燙後,及時除去果核,
幹燥。
【性狀】 本品呈不規則的片狀或囊狀,長1~1.5cm,寬0.5~1cm。表麵紫紅
色至紫黑色,皺縮,有光澤。頂端有的有圓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質柔
軟。氣微,味酸、澀、微苦。
【鑒別】(1) 本品粉末紅褐色。果皮表皮細胞橙黃色,表麵觀多角形或
類長方形,直徑16~30μm,垂周壁連珠狀增厚,外平周壁顆粒狀角質增厚,胞
腔含淡橙黃色物。中果皮細胞橙棕色,多皺縮。草酸鈣簇晶少數,直徑12~
32μm。石細胞類方形、卵圓形或長方形,紋孔明顯,胞腔大。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酸乙酯10ml,超聲處理15分鍾,濾過,濾液蒸幹,
殘渣加無水乙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
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
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
(20:4: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
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
紫紅色斑點;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顯相同的橙黃色熒光斑點。
【檢查】 雜質(果核、果梗)不得過3%(附錄Ⅸ A)。
水分 照水分測定法(附錄Ⅸ H第一法)測定,不得過16.0%。
總灰分 不得過6.0%(附錄Ⅸ 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0.5%(附錄Ⅸ K)。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冷浸法(附錄X A)測定,不得
少於50.0%。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係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以乙腈
-水(15:8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40nm。理論板數按馬錢苷峰計算應不低
於30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精密稱取馬錢苷對照品適量,加80%甲醇製成每1ml含
40μl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1g,精密稱定,置具塞
錐形瓶中,精密加入80%甲醇25ml,稱定重量,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再稱定重
量,用8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
測定,即得。
本品按幹燥品計算,含馬錢苷(C17H26O10)不得少於0.60%。
【炮製】 山萸肉 除去雜質和殘留果核。
酒萸肉 取淨山萸肉,照酒燉法或酒蒸法(附錄Ⅱ D)燉或蒸至酒吸盡。
【性味與歸經】 酸、澀,微溫。歸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 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用於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
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熱消渴。
【用法與用量】 6~12g 。
【貯藏】 置幹燥處,防蛀。
【英文名】 FRUCTUS CORNI
【別名】萸肉、山萸肉、藥棗、棗皮
【來源】本品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幹燥成熟果肉。秋末冬初果皮變紅時采收果實,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燙後,及時除去果核,幹燥。
【植物形態】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約4米。樹皮淺褐色,成薄片剝裂。樹皮灰棕色,小枝無毛。單葉對生,腺腋有黃褐色毛叢。夏季先葉開黃色花,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核果長橢圓形,光滑,熟時紅色,果梗細長,果皮幹後呈網紋狀。種子長橢圓形,兩端鈍圓。
【製法】
山萸肉:除去雜質和殘留果核。
酒萸肉:取淨山萸肉,用黃酒拌勻,放罐內或其他容器內,封嚴,放在加水的鍋中,蒸至酒被吸盡,取出晾幹(每100斤用黃酒20斤)。
蒸山萸:將揀淨去核的山萸肉,放罐內或籠屜等容器封嚴,放在加水的鍋中,蒸至外麵呈黑色時,取出晾幹。
【性狀】本品呈不規則的片狀或囊狀,長1~1.5cm,寬0.5~1cm。表麵紫紅色至紫黑色,皺縮,有光澤。頂端有的有圓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質柔軟。氣微,味酸、澀、微苦。
【鑒別】本品粉末紅褐色。果皮表皮細胞表麵觀多角形或類長方形,直徑16~30μm,垂周壁連珠狀增厚,外平周壁顆粒狀角質增厚,胞腔含淡橙黃色物。中果皮細胞橙棕色,多皺縮。草酸鈣簇晶少數,直徑12~32μm。石細胞類方形、卵圓形或長方形,紋孔明顯,胞腔大。
【含量測定】
取本品粗粉約1g,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適量,加熱回流提取4小時,提取液回收乙醚至幹,殘渣用石油醚(30~60℃)浸泡2次,每次15ml(約浸泡2分鍾),傾去石油醚,殘渣加無水乙醇-氯仿(3:2)混合液微熱使溶解,轉移至5ml量瓶中,並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中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或10μl、對照品溶液4μl與8μl,分別交叉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氯仿-醋酸乙酯(20:5:8)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熱5~7分鍾,至呈現紫紅色斑點,取出,在薄層板上覆蓋同樣大小的玻璃板,周圍用膠布固定,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 薄層掃描法)進行掃描,波長:λs=520nm,λR=700nm,測量供試品吸收度積分值與對照品吸收度積分值,計算,即得。
本品含熊果酸(C30H48O3)不得少於0.20%。
【性味歸經】酸、澀,微溫。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用於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熱消渴。
【用藥忌宜】:凡命門火熾,強陽不痿,素有濕熱,小便淋澀者忌服。《本草經集注》:“蓼實為之使。惡桔梗、防風、防己。”
【用法用量】 6~12g 。
【貯藏】置幹燥處,防蛀。
宜忌 凡命門火熾,強陽不痿,素有濕熱,小便淋澀者忌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概 述】山茱萸,又名山芋肉、藥棗、實棗兒、棗皮、肉棗等,為我國常用名貴中藥材,應用曆史悠久。它以其補力平和、壯陽而不助火,滋陰而不膩膈,收斂而不留邪等特殊功效被曆代醫學所喜用。張仲景以山茱萸為君創製了“金匱腎氣丸”。據化學分析,山茱萸含有生理活性較強的山茱萸甙、酒石酸、沒食子酸、蘋果酸、樹酯、鞣質和多種維生素等有效成分,具有增強免疫、抗炎、抗菌等藥理作用,是中醫臨床中常用的一味藥。
【來 源】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
【藥用部位】幹燥成熟果肉。
【曆史沿革】山茱萸始載於東漢《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名醫別錄》載:“山茱萸微溫,無毒。主治腸胃風邪,寒熱疝瘕,……耳聾,下氣,出汗,益精,安五髒,通九竅,止小便利。”清代《本草新編》載:“補陰之藥未有布片,勝者也惟山萸大補肝腎專而不雜,既無寒熱之偏,又無陰陽之背,實為諸補陰之冠。”
【生態環境】山茱萸是暖溫帶和北亞熱帶深山區藥用樹種,多生於海拔600~1000米陰涼、濕潤、背風的深山區,常見於山溝、壤窩、溪邊、路旁等腐殖質土層厚的地方。
【生物學特性】山茱萸適宜溫暖濕潤的氣候,具有耐陰、喜光、怕濕的特性。
【栽 培】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呈微酸性的腐殖土或壤土種植為佳。種植方法:播種育苗移栽。因種子皮內有一層膠質,不易吸收水分,播種前要進行種子處理。冬前選無病、飽滿種子進行沙藏。第二年春,種子萌芽時下種。選好育苗地,施足基肥,深翻,整平,用秋播法播種,條距24~30厘米,溝深2厘米,將處理好的種子均勻的播入溝中,覆薄土,腳踩一遍,澆水。出苗前要保持畦麵濕潤,翌年按行距2米,株距1.7米移栽。移植宜在冬季落葉後或春季發芽前進行。
幼苗長至3~4片真葉時進行間苗。幼苗期要注意及時鬆土鋤草。移栽成活後每年春、秋兩季各施肥1次。長至90~100厘米高時,將頂芽剪去,促使側枝生長。成年大樹要修剪枯枝及生長過密的枝條。
【植物形態】落葉灌木或喬木;枝黑褐色。單葉對生,卵形至橢圓形,稀卵狀披針形,長5~12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麵疏生平貼毛,下麵毛較密,側脈6~8對,脈腋具黃褐色髯毛。傘形花序先葉開花,腋生,下具4枚小型的苞片,苞片卵圓形,褐色;花黃色;花萼4裂,裂片寬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盤環狀,肉質;子房下位。核果橢圓形,成熟時紅色,有光澤,外果皮革質,中果皮肉質,肉果核皮堅硬木質。
【采收加工】秋末冬初果皮變紅時采收果實,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燙後,及時除去果核,幹燥。
【藥材性狀】本品呈不規則的片狀或囊狀,長1~1.5cm,寬0.5~1cm。表麵紫紅色至紫黑色,皺縮,有光澤。頂端有的有圓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質柔軟。氣微,味酸、澀、微苦。
【主要產地】河南、浙江、陝西等省。
【功能主治】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用於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大汗虛脫。內熱消渴。
【貯藏方法】易發黴、變色、蟲蛀。存儲於幹燥通風處。[1]
[編輯本段]《本草新編》·山茱萸
山茱萸,味酸澀,氣平、微溫,無毒。入腎、肝二經。溫肝經之血,補腎髒之精,興陽道以長男莖,暖腰膝而助陽氣,經候可調,小便能縮,通水竅,去三蟲,強力延年,輕身明目。其核勿用,用則滑精難收,實益陰之聖丹、補髓之神藥。仲景夫子所以采入於八味丸中,取其固精而生水也。《本經》謂其九竅堪通,而世人疑之者,以其味過於澀,則竅閉而不能開,恐難以通之也。予以為不然。夫人五髒安,則九竅自利,而五髒之內,一髒不安,則四髒因之不安矣。所謂一髒者何?即腎髒也。腎為四髒之本,腎安而四髒俱安。安四髒而利九竅,又何疑乎。山茱萸佐八味以補腎,正安腎以安五髒之藥也。五髒既安,而謂九竅之不能利乎。且山茱萸不止利九竅也。三焦六腑,無不藉其庇蔭,受其滋益。此八味湯中之所必用,而岐伯天師新立補腎諸方,無不用之以救垂絕之症也。
山茱萸枕
一、文化記載
說到山茱萸健康枕的療效,還有一則故事:戰國時期趙王有頸椎病,一位山民進貢一種叫山萸的紅色小果,誰知趙王見了大怒,說山民把俗物當貢品是對他的不敬,命人將山民重重杖責。三年後的一天,趙王舊病複發頸痛難忍受,一位姓朱的禦醫用又黑又幹的東西煎湯給趙王內服,果核做枕頭用。趙王病愈後問朱禦醫,你給我用的是什麽靈丹妙藥,朱禦醫回答:就是三年前山民進貢的山萸果,趙王若堅持用山茱萸果做成的枕頭,不但可治愈頸椎疼痛,還可安神健腦、清熱明目,趙王聽後大喜,令大種山萸。趙王為表彰朱禦醫的功績,就將山萸更名為山朱萸,後來人們將山朱萸寫成現在的山茱萸,用山茱萸製作成健康枕頭的工藝也就流傳至今。
二、詩詞記載
古人把茱萸作為祭祀、佩飾、藥用、避邪之物,形成茱萸風俗。晉代葛洪《西京雜記》中就記載,漢高祖劉邦的寵妃戚夫人於每年九月九日,頭插茱萸,飲菊花酒,食蓬餌,出遊歡宴。
1.儲光羲《登戲馬台作》:天門神武樹元勳,九日茱萸饗六軍。
記載了南朝宋武帝劉裕,把山茱萸作為犒賞全軍的獎品。
2.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明年此會知誰在,醉把茱萸仔細看。
3.王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編輯本段]山茱萸栽培技術
山茱萸,別名藥棗、萸肉、棗皮。屬山茱萸科山茱萸屬植物。主產於浙江。分布於安徽、陝西、河南、山東、四川等省。伏牛山區、天日山區和秦嶺分布較集中。垂直分布範圍250~1300米,但以海拔600~900米之間的生長發育最好。果肉內含有16種氨基酸,另外,含有大量人體所必需的元素。另外,含有生理活性較強的皂甙原糖、多糖、蘋果酸、酒石酸、酚類、樹脂、鞣質和維生素A、C等成分。其味酸澀,具有滋補、健胃、利尿、補肝腎,益氣血等功效。主治血壓高、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陽痿遺精、月經過多等症。
第一節 植物特征及品種簡介
1.植物特征
其為落葉喬木或小喬木,樹高3~10米,樹葉黑綠色,單葉對生,卵形或橢圓形,葉長4~12厘米,葉寬2~6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葉麵疏生毛,背麵毛密。側脈6~8對花為兩性花,黃色傘狀花序,每一花序由20~30朵子花組成,傘形花腋生,先葉開放,花黃色。核果橢圓形,熟時深紅色。
2.品種簡介
有山茱萸和川鄂山茱萸。藥用栽培主要是山茱萸。目前雖無品種,但調查表明,種內經濟性狀具有顯著變異,容易選育新品種。
第二節 生物學特性
1.生長發育要求 土質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和砂質土壤。山茱萸在北京地區能安全越冬,成樹在晉中、晉南地區也可安全越冬。
2.對環境條件要求
(1)氣候 適宜年平均溫度8~17.5℃,具強抗寒性,可耐短暫的-18℃低溫,年降雨量為600~1500毫米的地區。
(2)地形 多分布於陰坡,半陰坡及陽坡的山穀、山下部。以海拔250~800米的低山栽培較多。
第三節 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選擇排水良好,肥沃疏鬆的砂壤土或壤土地。pH低於4.5則生長不良。目前,各產區山茱萸生長結果最佳的土壤為石灰岩發育的黑色淋溶石灰土、花崗岩發育的山區紅黃壤。每公頃施肥6萬~7.5萬千克,深耕耙細整平,做成寬10米的畦準備播種。
2.繁殖方法
(1)有性繁殖
①種子采摘 秋季果熟時選壯大果實,除去果肉、洗淨。因種子皮厚而硬,播種前需催芽。
②種子處理 將種子放置於1%~2%堿液中,手搓3~5分鍾,然後加開水燙,邊倒開水邊攪拌,直至水浸沒種子為止。涼一會,再搓3~5分鍾,後用冷水泡24小時,再將種子撈出放在水泥地曬8小時,如此反複3天,待有90%種殼裂開,即用濕沙與種子按4:1混合後沙藏。
③播種育苗 在春分前後,將已破頭萌發的種子挑出播種,播前在畦上按25厘米的行距開深5厘米左右的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3~4厘米,保持土壤濕度,40~50天可出苗。15公頃需用種子750~1050千克。幼苗長出2片真葉時進行間苗,苗距7厘米,除雜草,6月上旬中耕,入冬前澆水1次,並給幼苗根部培土,以便安全越冬。
④移栽 第二年春季苗高60厘米可以移栽。以發梢前移栽最好。每公頃栽植450~750株為宜,對間套作物的地塊每公頃栽300株左右。栽植以後及時養護管理,對水、肥、光、氣、熱的要求是保證豐產穩產的重要措施。
(2)無性繁殖 無性繁殖植株可早6~8年結實,保持優良母樹的特性。選果大、果多、肉厚、出皮率高作母株。溫度低的地區應注意晚花單株的選擇,使花期避開低溫多雨的天氣。
①壓條繁殖秋季收果後或大地解凍芽萌動前,將近地麵二三年生枝條彎曲至地麵,將切至本質1/3枝條埋入巳施腐熱廄肥的土中,蓋15厘米砂壤土,枝條先端露出地麵。勤澆水,壓條第二年冬或第三年春將已長根的壓土扒開,割斷與母株連接部分,將有根苗另地定植。
②扡插繁殖 5月中、下旬將優良植株的枝條切成15~20厘米,枝條上部保留2~4片葉,插入腐殖土和細砂混勻所做的苗床,行株距為20厘米×8厘米、深12~16厘米,覆土12~16厘米,壓實。澆足水,蓋農用薄膜,保持氣溫26~30℃,相對濕度60%~80%,上部搭蔭棚,透光度25%,6月中旬透光度調至10%避免強光照射。越冬前撤蔭棚,澆足水。次年適當鬆土拔草,加強水肥管理,深秋冬初或翌年早春起苗定植。
3.田間管理
(1)苗期管理 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濕潤。出苗後除雜草。幼苗期苗高15厘米時可鋤草並追肥1次。若小苗太密,在苗高12~15厘米時可間苗。幼苗鬆土施肥2~3次。當年幼苗達不到定植高度時,入冬前澆1次凍水,加蓋雜草或牛馬糞,以利保溫保濕安全越冬。
(2)定植後的管理
①灌溉 一年應有3次大灌溉。第一次在春節發芽開花前,第二次在夏季果實灌漿期,第三次在入冬前。
②除草施肥 每年中耕除草4~5次。春秋兩季各追肥1次,10年以上大樹每株施人糞尿5~10千克。追肥時期以4月中旬的幼果初期效果最佳。盛花及坐果期追肥,噴0.1%硼溶液效果也較好。
③剪枝 幼樹高1米時,2月間打去頂梢,促側枝生長。幼樹期,每年早春將樹基叢生枝條剪去,促主幹生長。修剪以輕剪為主,促進營養枝迅速轉化為結果枝。將過細、過密的枝條及徒長枝從基部剪掉,以利通風透光,提高結實率。對於主枝內側的輔養枝,應在6月間進行環狀剝皮、摘心、扭枝,以削弱生長勢,促進早結果,早豐產。幼樹每年培土1~2次,成年樹可2~3年培土1次,若根露出土,應及時壅根。
4.病蟲害及其防治
(1)病害 有7種,其中為害嚴重的有:
①山茱萸炭疽病 6月上旬發病,該病主要為害果實。炭疽病發病率的高低與雨量的多少有關,5~9月降雨量大時侵染率高。另外,隨果實成熟程度的增加而增加,9~10月進入發病盛期。該病侵染期噴灑1:2:200波爾多液與5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或800倍液40%多菌靈膠懸劑,連噴3~6次,每次間隔10~15天;在樹體萌發前施用1次5波美度石硫合劑,均有防治效果。
②山茱萸角斑病 該病主要為害葉子。5月上旬出現,7~8月為發病盛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開始噴灑1:2:200波爾多保護液,半月1次,連續3~5次;或噴施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10天噴1次,連續3次,每公頃用藥1500~3000克,對防止早期落葉有明顯的效果。
③灰色膏藥病 該病主要為害枝幹。由介殼蟲危害引起,在冬、春季,樹枝發芽前,對病害枝幹進行刮皮,然後塗5波美度石硫合劑;介殼蟲發生期樹冠噴灑40%氧化樂果乳油1000~200倍液防治,以減輕病害發生。
(2)蟲害 主要有山茱萸蛀果蛾、大蓑蛾。
①山茱萸蛀果蛾 該蟲害蛀食果肉。一年發生一代,以老熟幼蟲在樹下土內結繭越冬,翌年7月至8月上旬化蛹,蛹期10~14天,7月下旬,8月中旬為化蛹盛期。9~10月幼蟲為害果實,11月份開始入土越冬。防治應清除蟲源及蟲蛀果,以減少幼蟲入土結繭。結合中耕,施4%D-M粉劑,在5月中下旬,連續2次噴灑20%殺可菌酯,2.5%溴氫菊酯乳油2500~5000倍液,或噴灑90%殺蟲脒可濕性粉劑的1000倍液,或噴灑40%樂果乳油1000倍液以壓低蟲口,消滅蟲源。
②大蓑蛾該蟲 害對20年以下的幼林山茱萸有明顯危害。7~8月為害盛期。幼蟲幼齡階段,90%敵百蟲原藥1500~2000倍液或50%敵敵畏油劑1000倍液噴殺效果均好。
第四節 采收加工
果實成熟時間為10月。采收後去核,果皮及時晾幹,以紫紅色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