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理內髒
調理呼吸和氣血可以調理情緒,這就告訴我們情緒的產生是有物質基礎的。
早在2000多年前,經典醫著《黃帝內經》中就指出:“人有五髒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又有“喜傷心”、“怒傷肝”,“悲傷脾”、“憂
傷肺”、“恐傷腎”等理論。
這告訴我們,情緒和內髒互相影響、互相作用。情緒過度會傷害到內髒健康,但情緒的產生和內髒又有著直接的聯係,由五髒化
生了喜怒悲憂恐。也就是說,情緒不單純是心理的問題,它也有物質基礎,那就是五髒。
五髒氣和,則情誌暢達;情緒平和,則五髒安寧。如果五髒之氣不舒暢,那麽就會造成情緒的不健康。
簡單來說,你身體疲乏的時候,就容易發怒。你身體舒服的時候,情緒就容易穩定。
俗話說“虎飽不傷人”。情緒這頭黑熊也一樣,如果把它的物質基礎——五髒的氣血調理的很順暢,那麽情緒黑熊也就不會出來
傷人了。
所以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解決情緒的問題,不要忽視了對五髒的調養。
如果你發現自己或者你的家人總是情緒不正常,千萬別單純的以為是思想有了問題,一定要看看醫生,當然最好是看看中醫,
調理一下內髒。
調養的方法很多,比如吃上幾副中藥。當然也可以采用食療、針灸、推拿按摩等。但我最主張的還是通過涵養和鍛煉調理氣血,
激發潛能。
我曾經遇到一個8歲的孩子,脾氣非常暴躁,家長總認為他不懂事,經常打罵,可孩子的脾氣卻越來越大。脾氣發作時臉紅脖子
粗、青筋亂跳。
於是我告訴家長調節孩子的飲食,減少肉類,以清淡為主。引導孩子少看暴力的、節奏快的動畫片而改看情節舒緩、鏡頭優美的
動畫片。每天在孩子睡覺的時候愛撫他的身體,特別是背部和肝區。
不久,家長告訴我孩子的脾氣有了明顯的好轉,自控力明顯增強了。
古人就有“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氣補,氣補不如心補”之說,這“氣補”就是練氣導引,“心補”就是涵養心性。
當然食補也是很好的方法,已有很多書論述。
清水一盆,
食鹽少許,
白幹一杯,
適量的*:
羊心(羊常哭,強心)
豬肝(踢都踢不醒,好肝)
鴨脾(鴨老嘎嘎地笑,補脾)
公雞肺(常打鳴,肺最健)
鵝腎(追著後麵咬人,無恐)
*如果你具有上述5種情緒時加量對應內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