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義就是快樂-這種快樂就是欲求獲得滿足時身心所呈現的興奮性 .
人生的意義既然是在於快樂,快樂又是很短暫的,那麽怎樣的快樂才會使人生有意義哪?人生中並不是隻有一個快樂從出生到死亡。人生的不同時期會經曆各種各樣的不斷變換的連綿不斷的快樂,隻有隨時創造快樂才可以使人生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長久的快樂來自於連續的,不同時期多方位的享受的組合。要想享受,就要憑自己的能力來獲得享受的資本--金錢,用付出的勞動換來可供享受的金錢,再用金錢去購買吃喝玩樂的享受,體會到了享受,身心才會覺得快樂,有了快樂,也就擁有了幸福。這一切快樂感覺都是暫時的,不是長久的,短暫的,一瞬間的,如過眼雲煙一樣,過去了就沒了,不存在了,也許隻會留下淡淡的記憶。人想幸福,就需要有各種不同快感經常地來刺激,使自己興奮。
這就是友誼98的名言,以後要引用,就引用這句話吧,哈哈
看山是山也好,不是山也好,這些不過是表征而已,其實質還是欲求能否獲得滿足。滿足欲求的手段有兩種,一種是絕對的獲得,一種是相對的獲得--也就是放棄。
你看明白了嗎?這需要悟性的。哈哈
人一出生,第一個欲求就是吃,那是為了身體的需要。。。
人開始學習,那是為了以後獲得謀生手段需要。。。
人為了金錢而奔走,那是為了生存的需要。。。
人為了愛情而活動,那也是為了情感的需要。。。
人為了身心負擔的減輕,各種壓力的解脫,才會采取放棄某些不需要的東西,但無論你是誰?你的一日三餐,水,空氣都是你必須的,不能放棄的。你也是為了獲得快樂才會放棄的。
人在將死的時候,還在考慮上天堂,下地獄,所以人生的意義就是欲求獲得滿足的身心快樂
<有人把人生歸納為三種境界,可以形象的比喻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意思是人一生下來都是純潔的,看到什麽就信什麽,人家說那是山,就相信是山,人家說是水就相信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這種境界是指人長大成人了,思想變得愈來愈複雜,看到山不再認為是山了,看到水也不再單純地認為是水了。開始變得這山望得那山高,這水望得那水好,不再滿足於現狀,絞盡腦汁,機關算盡,就為了攀比那永遠達不到的高峰。怎麽做人?如何處世?時時在擾亂著我們的思維。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是指人往往到了人生的最後階段,發現自己庸庸碌碌,忙活一生,卻啥也沒得到,還是一副空空如也的臭皮囊,於是安心下來,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再計較名利得失。
所以說,人生在於你抱什麽樣的心態。就像這幅畫一樣,你看它是山嗎?它就是山。假如你想歪了,看它不是山,那它就不是山。
正如馬斯洛的經濟學理論所說的,當你還在饑餓狀態時,麵包對你最寶貴;當你滿足了溫飽時,便開始追求藝術的,情感的等精神方麵的需求,以達到人多方麵,全方位的需求。
就像俺現在的狀況一樣,身體不好時,想到健康是第一重要的,當俺活蹦亂跳時,想到的是金錢的重要;當兩者都有了時,則想到愛情的不可缺,由此感悟到,原來愛情是我們生活中最高的需求,反過來說,也是最不重要的東西,隻有當愛情與健康,親情聯係在一起,才會散發出攝人的光環。
正如冰心所說:“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定徑長途,點綴得香花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但不是悲涼。”
對於俺目前的狀態來說,應該還處在看山不是山的地步,看啥都不順眼,尤其是看這幅圖中的山,更加不覺得是山,也許是俺的修煉還不夠達到人生的第三境界。
不由得想起MBA老師講過的一個故事,說一個人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麽,是讀書為了得到一個碩士或博士的文憑,進大公司拿高薪,然後買大屋,好車,生半打孩子,最後的目標則是躺在沙灘上,悠哉遊哉地看藍天白雲,不再為先前擔憂的事而擔憂,也不再為先前追逐的目標而追逐,人生也算是圓滿了。
記得上完這堂課,大家的感受是人生似乎從一個起點又回到了這個起點,兜兜轉轉一生,就為了將來有一天可以躺在沙灘上休憩,那為什麽不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呢?
假如拋開一切世俗名利,我們現在就可以直接進入人生的最高境界,何苦去為那些身外之物而煩憂呢?要知道山外永遠有山,天外永遠還有天。
有一段處世箴言說得好: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這就是真正的做人與處世。
病中睡眼朦朧之際,抬頭看這幅畫,咦,怎麽看山又是山了?難道俺真是病中有感悟了?還是一時糊塗,秉性難移?
去他的吧,蒙頭睡一覺,醒來再來看,是山不是山?
嘿嘿!
謝謝美言,不過你說得確實是實情。好心理/精神科醫生,他首先要做樂觀的哲學家。
(請把下麵的刪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