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於解決當前經濟困境的一點思考

(2009-02-06 00:09:44) 下一個

美國次貸危機已經發生一陣子了,現在到底是什麽樣子?日前在“2008金融風暴根源、危害與前景暨《金融大崩盤》新書研討會”上,中國銀行全球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研究員譚雅玲指出“目前看,美國隻是受了輕傷,歐洲受了重傷,中國受了內傷。”筆者認為比喻的恰到好處。“美國受了輕傷”看看美元的堅挺,實體經濟等影響並不到,受傷最大的倒是“人人喊打”的華爾街。實際上,美國高技術企業,軍事力量等還處於相對優勢地位,隻要這些影響不大那麽“受傷就隻能是輕傷”。


“歐洲受了重傷”,受重傷的還包括巴基斯坦,韓國,巴西等,對於這些國家的影響表現在銀行等金融機構瀕臨破產,外匯儲備大量損失(不是有幾個國家快要破產了)。


“中國受了內傷”,相對於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GDP,財政收入等,在次貸危機中損失的並不大(相對不大,絕對值的卻不少,5000億以上),主要表現在金融機構沒有“明顯”破產等。但是在這次危機前由於中國經濟外貿依存度在60%以上(2006年中國GDP為20.9萬億元,進出口總額1.76萬億美元,按美元兌人民幣1:7.8匯率計算,外貿依存度為65%),並且還是大幅順差,形象的說就是中國經濟能這麽快速發展,靠的主要是和外國人做生意,而不是和老百姓(內需不足)。而現在世界性金融危機大幅減少了發達國家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消費減少→進口減少,那麽一下子支撐我們GDP的外貿這個棍子突然斷了,經濟的帳篷就要降下來了,會發生什麽事情呢?很多出口導向型企業就要關門了,這裏要知道,很多人是靠工作吃飯的,沒工作了就沒飯吃了,沒飯吃了就會發生混亂等,你說危險不危險。


對於目前出現的情況,中央政府不會讓這個經濟“帳篷”就這樣降下去,那麽用什麽撐起來呢?可供選擇的有兩個:增加投資和擴大內需,而現實中根據“世界銀行2006年年末發表的2007年世界經濟發展報告”,雖然自從1998年以來,中國一直致力於啟動內需,但是消費占GDP的比重一直以每年一個點的比重在下降。中國目前的消費率不僅低於美國的70%水平,也低於發展中國家印度的50%~60%水平。 而投資占比2002年超過40%,2006年國家統計局根據經濟普查資料,核定2004年投資率為43.2%,2005年估計超過50%。2007年,我國GDP為246619億元,在“三駕馬車”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210億元,占GDP3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7239億元,占GDP55%。


消費明顯不足,而經濟靠外貿增長。說白了就是整天給別人打工,別人過的舒舒服服的,而自己卻不停的勞累,報酬又少。同時高投資雖然使經濟增長了,但是拉大了貧富差距,因為對於打工者的權益保障不力,投資的錢很多是流入了富人階層(分配不均)。所以撐起大棚的重任就落在了“消費”身上。因此大家在最近的媒體或者博客中經常有人說“擴大內需”,這個方向是正確的。那麽我們從哪裏下手呢?下麵分為兩方麵:遠期的和近期的。


從遠期擴大內需看,我首先提幾個關鍵詞:觀念,房價,平均工資,中產,社會保障。中國老百姓不敢花錢,尤其是傳統的家庭,周圍有很多家庭,兩口子一結婚後就開始存錢,存孩子奶粉錢,教育錢,買房錢,還要準備點錢以備不時之需。這是觀念的問題,但是這種觀念又和社會發生了聯係,試想為什麽要存那麽多錢?因為1.社會保障有問題。


就拿醫療來說,現在沒錢都不敢生病,得個小病花費上千不再少數,如果還需要動手術,那上萬是一定的,得了癌症什麽的十萬以上也是肯定的。先不考慮鄉鎮居民,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2964元,一個家庭算上兩口子(事實上統計按家庭計才科學,包括稅收等)那麽家庭08年平均工資為5萬。下麵開銷再看一下:孩子如果是大學生一年1萬不算多,如果是高中生及以下一年5000差不多,兩口子吃飯一年1萬算少的,平均下來一個月不到1000元,穿的用的算1萬(鍋碗瓢盆,衣服鞋等必須品)這樣下來剩下兩萬,但是前麵算了全是必須的,實際中可還要宴請賓朋,購買大件,如冰箱電視電腦等,還不算買房什麽的。剩下1萬就不錯了。那老百姓還敢生病?而前麵說的平均工資也是理想狀態下的,如果分布是正態分布的話,那麽有一半的人還在這種條件之下。


再說房價,房價就是一個水泵,不,應該是“錢泵”。隻要是老百姓手裏有了閑錢要買房,那房價就像一個泵一樣把老百姓的錢抽的一幹二淨,抽到哪裏?開發商手裏,政府手裏,貪官手裏。再加上房價很高,都存錢等買房了,誰還敢消費?


國家長遠來說應該努力壯大中產階級。使國民財富結構呈現一個“紡錘型”或“橄欖型”的結構,這就要求不斷提高工資水平使經濟增長惠及大多數國民。然後物價水平相對於中產收入應該處於一個合理水平,健全社會保障,消除不敢消費之憂。所以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管是個人還是國家都要向這個方向努力。


近期擴大內需方麵。長期的內需障礙沒有解決,那麽擴大內需都隻是“緩兵之計”從多方麵考慮也是必要的。近期出台的政策就是這種類型的。比如建鐵路,改造舊房等。這些政策就像是一針強心劑,想通過搞基建,帶動相關領域繁榮,比鋼鐵,水泥,裝修,運輸周邊的消費。但是即使這樣解決的速度還有領域都很有限,看看最近的農民工提前返鄉就知道了,再加上正值年底,收入減少很不利於社會穩定。那麽還有一種方法,發購物券。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歐元之父”、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蒙代爾最近表示,建議中國政府發行1萬億元人民幣的購物券,合每位公民800元,以達到刺激消費的目的。


11月18日台灣行政院長劉兆玄周二表示, 當局將透過向個人發放購物券刺激島內消費, 此舉將令台灣GDP升幅擴闊0.64個百分點劉兆玄在記者會上稱, 台灣民眾每人將獲得價值3,600新台幣(108美元)的購物券。


12月20日,日本公布了總額高達2萬億日元的定額補助金發放方案,發放標準為每人發放12000日元(合人民幣924元),65歲以上和18歲以下者多發放8000日元,發放對象除日本人外還將擴大至所有長期居住在日本的外國人。


我很肯定這種方法,相對於大搞基建好處有:1.錢平均的用到了每個公民身上。不是有很多人擔心4萬億落入貪官手中嗎?發購物券不用擔心。


2.改善民生。每個人800元相對於貧窮家庭足以過個好年。不比建設華而不實的工程實惠?


3.帶動經濟各方麵增長。建鐵路等隻是帶動相關領域增長,消費券則看在消費者需求上,顯然消費券涉及領域要大地多,更有利於經濟的健康發展。


4.限定消費券時限,短時間內大量產生GDP,對於經濟的擔心可以稍稍放心了。


5.正值改革開放30周年,除了發放購物券,還有什麽 讓國民享受改革開放30周年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 其它的方法 比這個更好呢?


當然,有被稱為專家的人出來說了一些不到點子上的反對意見,對於這樣的人我送兩字“磚家”。一下是他們的代表意見。


1.有人認為,老百姓突然多了這800塊錢,會舍不得花掉,“現在問題來了,他們舍不得花,而又必須在3個月內花掉怎麽辦?這時富人們出現了,他們會低折扣收購八成國民手中的購物券。等到3個月後,購物券是花掉了,但是全部消費在富人們的燈紅酒綠中。大部分國民還是沒有真正得到實惠。經濟是短期回暖了,但是經濟根基卻動搖了。發放購物券刺激經濟確實是奇招,但無法在中國實行。”


這個問題可以在施行過程中用政策彌補,比如限定身份證登記,一個身份證隻許800元等等。再說快過年了,每個人800元算多?別說在城市,就是在農村為了過年,這些錢也不算多。打個比方,一個很渴的人,他喝一杯水就不渴了,而他現在隻有半杯的錢,於是政策好了發給他半杯水,用擔心這半杯水流進富人的肚裏?其實,這個窮人真的舍不得喝完整杯水的話,隻要留著自己的半杯水,喝著政府的限時半杯水就行了。所以那個專家腦筋很死,不愧為磚家。


2. 商務部研究員梅新育對發放購物券也表示了反對,“發放消費券,一方麵可能與消費者計劃中的其他支出相互替代,從而限製、抵消其增加消費的作用,另一方麵,也會損害國民自我奮鬥的精神。除無勞動能力者外,福利必須與工作掛鉤。”


對於這樣的說法,我感覺這個人很無恥,和一個人很像,那個人是任正隆,大家聽名字可能不知道是誰,但是你一定聽說過他的言論,06年任正隆說:“我認為1600元的起征點比較合適,不宜過高。過高的起征點將剝奪低收入者納稅的權利和作為納稅人的榮譽。”


嗬嗬“發放購物券會損害國民自我奮鬥的精神”和“過高的起征點將剝奪低收入者作為納稅人的榮譽”是何其相似!無恥之極,不值一駁。按照此邏輯,大學別發獎學金了,“發獎學金會損害大學生自我奮鬥的精神”~~~~


對於這個磚家說的第一個“可能與消費者計劃中的其他支出相互替代”,這個確實存在,但是我認為重合的不會太大,說了因為是過年,即使這筆錢沒有消費出去,那麽對於社會穩定也是意義重大的。


綜述,解決當前經濟困境,長期內增加平均工資,健全社會保障,降低房價,產生大量中產。而現在當務之急,發放限時購物券。

中華網 作者:靜思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