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中國人,放棄幻想吧:忍讓從沒有感動過任何人!
(2009-03-09 21:00:02)
下一個
一、大智若愚還是大愚若智?
一直以來,中國都被周圍國家認為是個巨大的威脅。中國的崛起過程屢受“中國危脅論”困擾。
然而,天日昭昭,世界古代曆史上找不出比中國更善良的大國,中國的善良已經可以被稱為懦弱。從秦始皇時代起,中國人的對外關係史就是一部防禦史,長城可以做證。曆史上很多時候,中國需要用寶貴的糧食、絲綢甚至公主來換取和平。至於“黃禍”,那是遊牧民族的光榮或者罪惡,中國不過是諸多被摧殘者之一,把帳算到中國頭上實在是本末倒置。在有記載以來的對外關係史中,中國一直奉行“厚往薄來”政策,朝貢關係實際上是中國用本國人民的血汗勞動換取一個虛無的麵子,它給中國帶來心理上的愚蠢的滿足,給另一方的卻是巨大得驚人的利潤。
在全世界對中國的種種做法大惑不解的時候,中國卻在暗暗冷笑,冷笑這些國家的驚訝。也不怪它們,它們才有幾百年的曆史!它們出過幾個哲人!它們懂得什麽叫“大智若愚”嗎?它們懂什麽“上善若水”嗎?它們懂得“人心向背決定鬥爭的勝敗”嗎?它們的語言裏有“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三分何等清閑”這樣的閃光字句嗎?那些動不動就把“某國的利益”掛在嘴邊的國家是何等地愚蠢啊,它們為了一時的小利,互不相讓,刀兵相見,短視無知!它們如果翻翻中國古書,就會發現他們實行的是“霸道”,必定會敗在“恥於言利”的“王道”腳下。 中國的政策表麵上看起來軟弱,實際上卻是無比強大,如太極拳一樣,無形無跡,綿裏藏針。中國目光遠大,心胸寬廣。總有一天,大家會看到中國是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中國就是國際上的雷鋒。總有一天,我們會感動他們,讓他們放棄爭奪,傾心向化,擁戴中國為領袖,在中國的帶領下,一起建立全世界的美好明天。所以,在別人越是喊“中國威脅論”的時候,我們就越是要老老實實,安安分分,讓事實戳穿那些別有用心的謠言吧!
然而,事實卻讓中國一再尷尬。中國的忍讓似乎沒有感動任何人。日本人得了便宜還賣乖,說什麽也不肯向中國道歉,還動不動搞一些參拜靖國神社、修改教課書之類的小動作刺激中國。印度人更是老實不客氣。既然中國人退了回去,我就當仁不讓把你的領土改成我國的一個邦。然後我還要試射原子彈,並且向全世界公布就是為了針對中國。中國地圖上的南海諸島其實大半已經被其它國家實際控製了,舉世矚目的釣魚島上,飄揚著的也是日本太陽旗。至於援助他國的大米,有的居然在後來被用做與中國軍隊作戰時的沙袋。
二、韓國人給我們上了一課。
類似中日釣魚島這樣的爭端,其實早在韓日之間上演過。
韓日之間,有一個小島,長不過200米,全是礁石,不生草木。韓國人稱之為獨島,日本人命名叫竹島。這個小島在韓日關係中的地位,恰如中日之間的釣魚島。二戰前,日本占有該島,獨立之後的韓國宣布對該島擁有主權。
日本人保衛領土的決心在釣魚島問題上給中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當初他們也是以這樣的決心去保衛竹島。他們把這一問題寫進教課書,並且在一切可能場合宣布自己對竹島的主權。與此同時,1953年5月,日本右翼人士趁韓戰正酣,登上了這個無人小島,修建了標誌物。
這一切,與日本人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做法如出一轍。隻不過當初他們遇到的是剛直的韓國人而不是智慧的中國人。中國在類似的情況下選擇了“顧全中日關係大局”的做法,僅僅發出抗議,聽任日本人出動軍艦對釣魚島的實際占領,並且嚴控國內的保釣人士,以防他們做出“過激”行動。
而韓國人是怎麽做的呢?
在日本人登上獨島之後,一個23歲的韓國青年洪淳七趁韓戰進行間槍支管理不嚴,通過非法手段采購了一批槍支,召集幾個熱血青年,渡海登上了獨島,趕走了日本人,在島上升起了第一麵韓國國旗。
在那之後,洪淳七靠著一杆步槍,獨自一人,守衛獨島三年八個月之久。在他的日記裏,載著無數次和日本艦艇、漁船對峙的記錄。直到1956年,韓國政府從韓戰中脫身出來,派出海上警察守備隊上島,洪淳七才結束了神聖的“守土護國大業”。韓國政府沒有懲罰他的“無組織無紀律”行為,反而頒發勳章,表揚他的愛國行為。
目前,韓國軍隊已牢牢控製了這個小島。韓國在獨島長年派駐34名警察,同時配置了驅逐艦、快艇、直升機,隨時戒備日本漁船和海軍艦艇的侵犯,令日本船隻不敢輕易越過雷池一步。日本人除了口頭抗議,別無他法。
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在日本與周邊國家的領土爭端中,隻有對中國占有上風。麵對北方四島和竹島的被占,日本人都不得不忍氣吞聲。
三、“太智慧”的中國人和“太衝動”的韓國人
不管中國人的做法是否真的智慧,韓國人的一些做法看起來確乎太衝動、太孟浪、太不理智。每個人都知道韓國的崛起和繁榮離不開日本。韓國和日本還同屬美日韓軍事政治同盟。韓國對日本的依賴遠大於中國對日本的需要。可是韓國人從不掩飾對日本的仇恨,在對日關係上從來不會因為顧全大局而做任何讓步。他們表達對死不認錯的日本人的憤怒,從來是點火就著,怎麽激烈怎麽來。日本那邊在曆史問題上稍稍做一點手腳,韓國這邊立刻就烈火燎原,殺聲振天。小泉參拜靖國神社後,20名身披國旗的韓國青年聚集地漢城的“獨立門公園”,大聲抗議後用刀把自己的小指頭剁下,裝在信封裏寄往日本駐韓國大使館。九名韓國人集體絕食,要求日本道歉。韓國政府立刻采取最為強硬的外交行動,召回駐日大使。無數韓國人上街燒毀日本國旗,開展抵製日貨行動。
韓國人不會象中國人那樣地別出心裁,把日本人分為一小撮戰犯和廣大善良的日本人民。他們恨所有日本人,甚至恨烏及屋,拒絕日本人的一切。
在中國政府聲明對日索賠是個人行為,政府不加評論的同時,1992年,韓國外長李相玉明確要求日本政府向戰爭受害者及其家屬進行賠償,韓國政府為此成立了解決該問題的專門班子。
在中國學者提出支持日本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前後,韓國國會全體通過決議,敦促政府展開運動,阻止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
在所有對日爭議中,韓國人和韓國政府都是,針鋒相對,寸步不讓。
按照中國人的判斷,這些舉動都是屬於小不忍則亂大謀,都是屬於給兩國關係製造麻煩,都是不理智、不沉著、不智慧,勢必影響兩國政治關係的大局,勢必損壞日韓經濟貿易關係,到頭來害了自己。
奇怪的是,韓國人的剛烈居然並沒有影響韓日關係的“大局”。日本人頻頻向韓國人示好,日韓經貿關係飛速發展。早在1995年,雙邊貿易額已達485億美元。兩國還一起舉辦了世界杯。
更為奇怪的是,死不道歉的日本人居然單單向韓國人道了歉!1992年,日本首相宮澤喜一在出訪漢城的三天裏,先後8次表示謝罪。1998年,韓國總統金大中對日本進行了為期4天的訪問。訪問期間日韓發表了聯合宣言,日本首次承認了對韓國的侵略,並正式道歉。
時隔不久,中國國家元首正式訪日,由於日本對韓道歉在先,國人普遍認為日本會對華道歉。然而,中國國家元首逗留日本多日,日本人堅拒向中國道歉。中國政府顏麵喪盡。
這一次,中國人的外交智慧不但世界看不懂,連中國人自己也看不懂了。
四、“宋襄公主義”的根源
恥於言利是中國傳統。
中國人其實不是不要利益,中國人要的是“利益最大化”。怎麽才能達到利益最大化呢?那就是“仁義”。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水能利萬物而不爭,故能勝”。要想做成大事,就要樹立自己“仁義”的形象,以此來感化他人,征服他人,使人樂於為已所用。“仁義”的訣竅就是“吃小虧占大便宜”,用自己一時的退讓、犧牲,來換取牢固的聲譽,換取他人無條件的信任,以利於開基立業。所以,曆代群雄紛征之時,那些傑出人物總是要克製自己一時的欲望,祭出仁義的大旗,把自己的軍隊包裝成“仁義之師”,“吊民伐罪”。所以劉邦進鹹陽時先要約法三章,劉備敗走時浩浩蕩蕩地帶著逃難的百姓,李自成定天下時提出“迎闖王不納糧”。
然而,國際社會就是一個巨大的利益角鬥場,一個巨大的利益交換市場。國際社會並不是中國社會,中國人的那一套迂回曲折在大智慧在這裏是對牛彈琴。國際社會的規則是赤裸裸的,直截了當的,如果你不按利益原則出牌,那麽你所得到隻有損失和失敗。在這裏,任何的無私奉獻,任何的過度忍讓,最終都會傷害自己。
在國際上,做“活雷鋒”,曆來沒有好下場。早在明朝萬曆年間,日本侵略朝鮮,中國派出重兵,以慘重的犧牲,保衛了朝鮮。然而,時至今日,韓國和朝鮮的曆史書中記載得更多的,不是中國軍人的大量死亡,而是一些不守軍紀者在朝鮮的搶掠奸淫。同樣,抗美援朝過去四十年後,朝鮮人已經忘了是中國人主導了那場戰爭。在他們自己的教科書中,那場戰爭的絕對主角是在他們偉大領袖的領導下的朝鮮軍隊,中國人似乎沒幫上什麽有用的忙。我們對印度人的大度,隻換來了印度人更大的恥辱感和對中國人更深刻的仇恨。直至今日,印度人還是把中國看做最大的危脅。而中國人對印尼排華事件的一聲不吭,則更引起了東南亞各國的疑懼,他們普遍以為中國人沉默的背後,會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巨大決心。在領土問題上,中國越是示弱,別人就越是疑懼,他們不能相信一個如此巨大的國家會真的如此軟弱。中國人的“活雷鋒”行動除了讓大家不解外,並沒有換來任何好處,也沒有交下一個真心朋友。反倒是動不動把“美國的國家利益”掛在嘴邊,欠繳聯合國會費,不見兔子不撒鷹的美國,在國際上糾集了一幫鐵杆哥們,橫行霸道,呼風喚雨。 莫斯科華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