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喬布斯的故事之十二:禪心

(2012-01-03 16:46:02) 下一個

在一個基督徒占主導的國家,小時候,喬布斯的父親一度想讓自己的孩子信奉基督,讓他心目中有個值得自己懼怕的上帝。喬布斯從小就天不怕地不怕的個性,讓父母親開始擔心,甚至是害怕。隻可惜,隻知道鸚鵡學舌,不知道如何通過自己的理解來傳遞上帝福音的愚蠢牧師的自以為是,最終硬是活生生的將喬布斯趕出了上帝的懷抱。

基督不值得自己信奉,那麽,該找個什麽樣的宗教來滿足自己對信仰的需要呢?多年的尋找,最終讓喬布斯和佛教越走越近。這種走近,得益於在加州傳遞福音的來自日本的禪師鈴木俊隆,也得益於在裏德學院遇到的一些人和事。

在自己心智成長和成熟的關鍵時刻,喬布斯遇到了關鍵的人和事。

喬布斯進入大學是在1972年的下半年。那時候的美國校園生活,在1970年代開始時,已經發生了不少的變化。幾年前打得熱火朝天的越戰,和從亞洲前線不斷傳來的死亡與傷殘消息,不斷的衝擊年輕人敏感的神經。

對傷殘和死亡的恐懼,對於政府征兵政策的抵製,一度成為美國校園文化的主體。隨著越戰的降溫,目標明確的校園折騰,似乎是在一夜之間,讓大量的美國大學生們失去了反抗的目標,也迷糊了人生的目的。

校園政治激進主義熱潮的慢慢消退,被尋找未來人生目的為主題的宿舍臥談會所取代。從這時開始,人們談論更多的,是自我實現。對於國家前途的關心,被對於個人利益的關注所取代。於是,哲學,就成為很多人喜愛談論的話題。就是在這種背景之下,喬布斯閱讀了大量的關於精神和心靈方麵的啟蒙著作。

 

《此時此地》(Be Here Now),是在喬布斯口裏“意義深遠”、“改造了他和他的很多朋友”的一本書。這是一本介紹冥想及致幻劑的“美妙”之處的書,談論的是如何有效的使用致幻劑,並且如何通過這種使用,來讓自己體驗精神上的自我感知,來讓幻覺引導自己去感知一個不同的精神世界的問題。很多年輕人在那時候對於作者的觀點極為信任,喬布斯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很多朋友,也是因為對於這本書內容的興趣而結識和呆在一起,成為“誌同道合”的朋友。

該書所強調的是:人生的目的不是你所取得的成就,而是你走過的過程,是你人生一個個經曆所給你帶來的體驗。

這一人生哲理,一直被喬布斯在後來一再強調和重複。

因為對佛教禪宗、迪倫和迷幻藥同樣熱愛而走在一起的第一個朋友,也是最重要的朋友之一,是和他一起走進大學的丹尼爾·科特基(Daniel Kottke)。

 

如果說,在後來的喬布斯人生中,他的一再成功得益於他身上所體現出來的王者霸氣的話,那麽,造就這種霸氣的,除了他自身的原始因素之外,他父母親的寬容和縱容,自然是第一個要素。如果他的父母親在他很小時候開始就對他嚴加看管,好好實施家法,那麽,他的固執己見和霸道之氣,自然就會被消除不少。但是,他的父母親對他采取了放任自流,任其發展的態度。

隨後,讓他的這種個性在社會上還能夠走得開來的人物,第一個就是這位科特基。隨後在有了蘋果公司之後,他本來還找了一位CEO斯卡利,想通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手段,來達到同樣的目的,結果,卻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沒有成功。如果後來的喬布斯能夠有更好的技術水平,如果斯卡利能夠像這位科特基一樣軟弱一些,喬布斯的人生也會是很不同。但是,就是斯卡利的不軟弱和不願意被軟弱,最後才打造了一個有從失敗之中再次站立起來的真正王者,喬布斯。

 

丹尼爾·科特基

 

            在進入裏德學院之後的不幾天,喬布斯就在一次偶然的場合認識了科特基,並且,又因為共同的興趣,很快就成為知心的朋友。就是由於和喬布斯的相識相知,科特基這位來自紐約一個經濟條件不錯家庭的,聰明、說話溫和而又充滿童心的大孩子,最後以電腦工程師作為職業。19544月出生的科特基後來追隨喬布斯,成為蘋果公司編號第十二的,公司最早的雇員之一。他從1976年開始,就在喬布斯的車庫裏為蘋果一號做測試工作。隨後,還和喬布斯一起設計和開發的蘋果二號、麗薩以及麥金塔電腦。

科特基回憶說,在裏德學院第一次見到喬布斯時,發現他是一個孤單沒有朋友的人。隨後不久,由於對佛教的共同興趣,他們很快就走到一起,成為知己。

喬布斯喜歡欣賞音樂,可是,自己卻玩不好任何一樣樂器。興趣廣泛,學而不精,是那個時候喬布斯的特色之一。與他不同,科特基不僅熱愛音樂,同時還能談一手好鋼琴。

科特基是喬布斯在裏德學院結識的第一位朋友,也是喬布斯保持了一輩子的好朋友之一。從他和科特基長期的友誼來看,喬布斯也不應該是人們想象的那種“不值得結交”的人。喬布斯有種內在的個人魅力,他隻吸引他想要吸引的人。做他的朋友,要麽得比他更優秀,最好是同樣優秀,並且還樂意老老實實的向他稱臣!

在裏德學院,喬布斯還做了一件醜事。為了獲得女孩子的歡心,喬布斯可以說是不擇手段。而且,很多時候他所使用的不擇,甚至都讓旁觀者難以說出口,更不可能做出來了。

到校園不久,他就發現了一位漂亮、樂觀、性格溫和、氣質不凡,而且還非常聰明的同齡女孩,伊麗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第一次見麵,他就喜歡上了對方,可是,他的不修邊幅和粗野的舉止,讓家教嚴格的伊莉莎白對他沒有感覺。於是乎,他就用更為粗野的手段來吸引她的注意。

伊莉莎白的父親是IBM的工程師,家境不錯。高中時,為了盡快的離家獨立生活,她直接在高中三年級就跳級進入大學就讀。

 

進入裏德學院之後的喬布斯,經常是赤著腳,除非是在積雪很深的時候。同時,他也不洗澡,不刮胡子。帶著濃重的體臭,胡子拉碴的喬布斯,很難讓喜歡精致的伊莉莎白看上眼。在一次入校不久的舞會上,喬布斯和一位男士談了幾句之後,就走到伊莉莎白麵前,問她:“你會和我剛才說過話的那位男人上床嗎?”

“什麽?”伊莉莎白開始氣憤。

“一百美元怎麽樣?”不知趣的喬布斯繼續挑逗。

“你以為我是什麽人?!”一貫文雅的伊莉莎白吼叫了起來。

“我們知道你是什麽樣的人。我們隻是想知道你的價碼。”喬布斯繼續恬不知恥的自說自話,絲毫不在乎伊莉莎白的感覺。

隨後好幾個月,伊莉莎白拒接和喬布斯說話。

在之後,她們成為好朋友。而且,一度,伊莉莎白還是科特基的女朋友,但是,卻沒有成為喬布斯的女朋友。

 

“享受精神上的探索,不再追求物質上的享受”的共同“理想”,很快就將喬布斯、科特基和伊莉莎白連在了一起。在裏德學院的那一年半,喬布斯和他們兩位呆在一起的時間最多。他們一起搭便車去外地玩,一起參加宿舍裏關於生命意義的冥思聚會,一起去當地的寺廟參加愛心活動,並且還在周末一起徒步好幾英裏,去一座禪宗中心吃免費的素食。在好長一段時間,那餐免費的素食,就是他們一周中唯一的一頓飽餐,也是他們記憶中最美味的飲食。

從那時開始,他們對於禪學開始癡迷。

入學之前喬布斯以為,評自己的聰明,在裏德學院是能夠很容易混下去的,就像自己在中學一樣過的輕輕鬆鬆,也能搞個不錯的成績並且畢業。

但是,很快他就發現,這隻是自己的一廂情願和自以為是。他沒有想到,這所看上去頗為普通的學院,還有非常嚴格的基礎課要求。按喬布斯的活法,他根本就沒有辦法獲得必須的學分,完成學業。於是,很快,他就理智的選擇了放棄。

學得辛苦,課程又不是他所喜歡的,學費又貴,自己的父母拚著吃奶的力氣,也很為難。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懂事的孩子,就會要麽用心學習,以良好的成績來換取獎學金和資助,要麽是找份工作,以減輕父母親的負擔。喬布斯選擇的是放棄學業,獨立生活。

這時候的喬布斯,實際上非常急功近利,對於學業,他沒有熱情去等待後麵能夠給自己帶來實效的課程,他不願意為此跨越第一步。同時,對於未來,他還是沒有目標,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麽,也不知道人生活著到底是為什麽,和應該怎麽樣活著。

 

選擇退學的喬布斯是退學而不離開學校,硬生生的在那裏磨蹭了一年半。一則,他沒有地方可去,而和科特基與伊莉莎白呆在一起,他還有住有吃的。再者,生性好強的喬布斯也不甘和不願意就這麽灰溜溜的離開裏德學院。第一年,他是蒙著父母親在學校裏混。在這年時間裏,他沒有宿舍,也沒有資金,除了到處混飯吃外,就是到處找地方睡覺。很多時候,他就在伊莉莎白那裏蹭飯吃,在科特基宿舍的地板上席地而睡。

在這期間,喬布斯除了去上些美術課外,就是去圖書館找些關於禪的書閱讀,其中包括鈴木俊隆的《禪者的初心》,帕拉宏撒·尤迦南達的《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理查德·莫裏斯·比克的《宇宙的意識》,和丘揚·創巴的《突破精神唯物主義》。

那時候,伊莉莎白在校外的租了一個房子住。喬布斯他們就將她所租房子的屋頂閣樓整理出來,用那個空間做成他們的冥想室。他們在房間裏麵布置了印度花布、手紡紗棉毯、蠟燭、熏香,還準備了冥想坐墊。

美國北方的房子,在屋頂和房頂之間,有一個閣樓性質的空間。通往閣樓的入口,通常就在某個臥室的頂上。那是一個很小的小門。閣樓通常是鋪上了很厚的保溫材料,夏天和冬天起到隔熱和保溫的作用。

就是這樣的閣樓,成為喬布斯他們神秘的冥想和服用迷幻藥的地方。喬布斯回憶說,那個地方的空間很大,多數時候,我們隻是在裏麵冥想而已,少數時候使用迷幻劑。

 

 

 

“初學者的心空如也,不受各種習性的羈絆,隨時準備好去接受、去懷疑,並對所有的可能性敞開”,這是《禪者的初心》一書給人們最重要的教誨之一。

該書對禪宗在美國的傳播起了重要的作用。它是一部寫給初學者看的禪宗書,它指導人們如何修行,說明禪生活的要點,禪修者應該以何種態度過日子。最重要的是,它鼓勵讀者去尋找和體現自己的真實本性,自己的禪心。

這是一本通俗易通,循循善誘的禪宗入門書。鈴木禪師用簡單的語言,從日常生活中大家習以為常的情境開始,來介紹如何在修行和日常生活中保持初心。它一再強調說,禪修的心應該始終是一顆初心。而初心應該也必然是空空如也,不像老手的心那樣飽受各種習性的羈絆。

擁有初心者,應該隨時準備好去接受、去懷疑,並對所有的可能性敞開自己的心扉。隻有這樣,才能如實地看待萬物的本然麵貌,然後在一閃念中證悟到萬物的原初本性。

 

在這裏,“初心”是個很重要的概念,他是指的一顆“童心”,一顆沒有被世故和現有理論與偏見所影響的心。是一種自我的“童心化”,並且,基於這種最起碼的“童心”來認識世間萬物,通過自己的直覺,而不是基於學習而獲得的邏輯,來理解。

作者鈴木俊隆(19051971年),是13世紀日本曹洞宗初祖道元禪師的法脈傳人。他從1961年開始,就在美國舊金山開始傳道,並且,很快就在那裏建立了規模頗大的塔撒加拉山僧院和舊金山禪院。由於他的努力,同時,估計也受到日本隨後經濟騰飛的影響,和這種影響帶來的美國人對於日本文化的好奇和喜愛,日本禪宗在美國得到了快速的傳播,進而大放異彩。

“研究佛法就是為了研究自己,研究自己就是為了忘掉自己”,曹洞宗初祖道元禪師的訓導,通過他的努力,被越來越多的美國民眾所接受。

 

在近代史上,有兩位來自日本,並且對美國有巨大影響的鈴木禪師。一個是此前的鈴木大拙,他將禪帶到了美國,其對美國文化,被人譽為可媲美亞裏士多德和柏拉圖對西方文化的影響。50年之後,鈴木俊隆又取得了具有同等重要的影響。

相比兩者,鈴木大拙的禪是“風風火火”,而鈴木俊隆的禪則是“平實無奇”。“開悟”是鈴木大拙禪道的核心,而鈴木俊隆所期調的則是“初心”。在鈴木俊隆去世前,有人問他,為什麽在他的書裏沒有談到開悟,禪師的太太回答:因為他還沒開悟嘛!

要活在佛性之中,就必須讓小我一刹那又一刹那地死去。失去平衡時,我們就會死去,但與此同時我們又會茁壯成長。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變動不居的,是正在失去平衡的。任何東西之所以看起來美,就是因為它失去了平衡,但其“背景”卻總呈現完全的和諧。所以,如果你隻看到萬物的表象,而沒意識到作為它們背景的佛性,就會覺得萬物都在受苦。但如果你明白了這個存在的背景,就會了解受苦本身是我們應有的生活方式,是我們可以擴大生命的方式。所以,我們的禪道有時會正麵肯定生命的失衡性或失序性。

對人,盡管你想盡辦法要把其置於自己的控製之下,但最終你會發現那是不可能的。管理人的最好辦法,是讓他們做想做的事,你從旁看守他們,這是“上策”。對他們置之不理,任期自由散漫,也是不對的,是“下下策”。“次下策”就是試圖去駕馭他們。“上上策”就是看著他們,隻是看著,不存有任何想控製他們的企圖。

對於身患絕症的病人,知道生命短暫,應盡情地去品味每一天、每一刻。佛來的時候你會歡迎他,魔來的時候你也應該一樣的歡迎他。這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人生。如果你做到了這點,你的人生就不會有煩惱。隻要持之以恒地修行,你就一定能達到這個境界。在你下定決心去做之前,你會覺得困難重重。一旦你下定了決心,就會覺得實際上並不難。在不動中尋靜容易,在動中尋靜難,但隻有動中之靜才是真正的靜。

這些佛道,對於喬布斯的思考方式的形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連接:

 

喬布斯的故事之一:遺棄與選擇

喬布斯的故事之二:父親

喬布斯的故事之三:矽穀

喬布斯的故事之四:上帝之謎

喬布斯的故事之五:迷幻藥

喬布斯的故事之六:貪玩的孩子

喬布斯的故事之七:膽大妄為

喬布斯的故事之八:吸食大麻

喬布斯的故事之九:個性的形成

喬布斯的故事之十:大學選擇

喬布斯的故事之十一:精神導師利裏

 

【說明:關於喬布斯商戰的故事,參閱我的新作《喬布斯的商戰》(湖南科技出版社,20121月版)。這裏的《喬布斯的故事》探索的是他個性的形成和初期教育的獲得。未經作者授權,嚴禁轉載。作者保留所有版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夢海星 回複 悄悄話 問好汪翔樓主!

感謝你的係列文章,緬懷這位素食天才。

祝你新年快樂,吉祥如意!
yanlan 回複 悄悄話 請教一下:“Be Here Now"可否理解為"活在當下”?
yanlan 回複 悄悄話 “研究佛法就是為了研究自己,研究自己就是為了忘掉自己”,能知道這句話的英文原文嗎?拜托了,謝謝~!
vol86 回複 悄悄話 “研究佛法就是為了研究自己,研究自己就是為了忘掉自己”

忘掉自己就是為了真正找到真正的自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