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4)
“奈斯比特現象”(上)
汪 翔
中國三十年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上的成功,帶給國家的實際上並不是更多的自信,有的隻是顯示給世界的“中國政府的自信”。大量的麵子工程就是這點的體現。
在這種麵子工程的推動下,很多具有“曆史性”意義的創新也在不斷出現。
在美國,你不會見到一個美國總統會到中國去請一位科學家,為自己寫一本傳記,然後,來讓美國人相信那種傳記的權威性和正確性的。並且,這位科學家還能夠因此而成為美國國內“有名”的作家的。
但是,在中國,江澤民開了一個這樣的先例,而且還真的很成功。原因就在於,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同時,它也再一次向世界表明,中國人真的是製造奇跡的高手。
這本書的書名很響亮,“他改變了中國”,這個名字是不是真正的體現了江澤民對於中國曆史的真實貢獻,自然會有人評說,作者也可以有自己的觀點。不過,至少江澤民通過這次行動,“曲線”完成了打破“在位領導人不出傳記的”的中國政治慣例。
在這種操作大獲成功之後,又在江澤民的指示下,請來了曾經因為出版《大趨勢》而在國內“大名鼎鼎”的奈斯比特,再一次在中國政府資金的支持下,得以在國內雇傭了28個研究助手,花了好長時間,最後打造出一本在中國非常暢銷的《中國大趨勢》。
前者是想通過外國人來讓外國人理解中國,目的是不是達到,我不知道,感覺上有點懸。因為,美國人這類的外國人似乎都有自己的判斷標準,不會那麽輕易地相信一個二流“學者”的“客觀”評價的。
不過,那本書通過出口轉內銷和中國國家機器的強行推銷,似乎在國內的經濟效益和政治效益都非常不錯,隻不過,埋單的是納稅人,獲益的是那個外國佬作者還有和他合作的中國出版社。
當然,從國家角度看,讓納稅人付錢,來打造國家領導人的聲譽,似乎也是“應該”的事情。隻是我覺得,這種領導人的傳記,在美國應該是很個人的事情,應該是沒有誰有那個膽量來調用納稅人的錢為其服務的。
看來,中國還是與眾不同。
《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的作者是羅伯特·勞倫斯·庫恩,現在的身份是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著名”作家和企業戰略家。更早前時,他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人體生物學學士和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學碩士,外加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腦研究所大腦解剖學博士。
這位猶太裔醫學博士人生的轉折點,據說是因為遇到了中國“貴人”,由此,他與這個國家結下了不解之緣。於是乎,在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庫恩提筆為中國改革30年的曆程作傳。其後,又寫作和出版了好幾本關於中國的著作,並因此而成為“著名” 的作家。至少猶太人的商業頭腦,在他這裏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成功表現。
而他的作為“企業戰略家”的地位,就憑他和中國官方的友好關係,也應該是很有價值和賣點的。
至於他的書在英文世界的影響力和評價,我查了一下,也沒有查出什麽名堂來,隻好作罷。
而這後者,則是想借外國人來讓中國人和外國人理解中國。至少從目前的情形看,通過外國人讓中國人理解中國這第一個目標,已經非常漂亮地達到了。這種結果,除了要感謝中國民眾對外國佬的崇拜心理外,自然還得感謝中國國家機器的強大,和國家投入的舍得。至於那是不是納稅人想要的,誰在乎?在中國有那個必要嗎?
其它目標的實現結果如何,我們倒是可以拭目以待,估計也很懸。
這本書的觀點和視角,讀者可以自己去評論,隻要是能夠自圓其說,實際上就是一套理論。百家齊放,要的就是這種多樣性和個體性,這似乎也沒有什麽可以指責的。
不過,我對於這種用國家機器和納稅人的錢,請外國人來為自己的國民提供聲音的做法,倒是非常好奇,也非常擔心和不解。
這種模式到底意味著什麽?是一種創新還是一種退步?
從個人角度看,首先得益的自然是這些為中國“效力”和“熱愛”中國的外國人,他們也很幸運是外國人,如果他們是中國人,打死我,我也不相信他們會有這種“桃花運”的。其它方麵的得益者和埋單者,和前麵的“庫恩現象”是類似的。對於這些,明眼人應該是很容易看出來的。
大家注意到,就連推銷他的書這種很私人性的行為,也是在國務院新聞辦兩任主任的陪同下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美國人會給哪一位這樣的待遇?我不知道。
這樣做到底是基於一個什麽樣的動機?會造成什麽樣的影響和結果?他的中國進入,到底是給中國帶來了不同的聲音,還是對於已有的能夠聽到的聲音的強化?而且還是一種誤導式的強化?
在我看來,奈斯比特和庫恩一樣,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一種“生意”,不附帶任何的個人感情,雖然標簽上打的是對中國的“愛”。生意嗎,也就是相互“幫忙”,互助互利而已。
至於他們的作品帶給中國民眾的誤導效果,他們是沒有必要在乎的,那也不應該是他們應該在乎的。這就類似於他們從中國政府方麵接了一份訂單,至於政府訂單的結果是什麽,他們是不應該需要擔心和憂慮的。
這種邏輯似乎也很合理。
再者,中國人對於外國人,幾百年來一直是既恨又愛。
恨,是因為中華民族吃了外國佬太多的虧,忍受了太多、太久的侮辱,付出了太多的鮮血和財富。
愛,則是我們太需要這些人的肯定了,因為他們畢竟是列強,是強者的代表。
這種根深蒂固的矛盾,很可能在這種“庫恩現象”和“奈斯比特現象”大量出現,國人被一次次的忽悠傷害之後,才開始醒悟,開始明白那些外國佬的行為和語言,對於自身的利益到底意味著什麽。
如果能夠達到這個目的,付出一定的代價可能還是值得的。隻是,這種代價會是多大?隻是幾個小錢,還是一代甚至幾代人的被繼續愚弄?
在今天的中國,愚民政策應該已經成為曆史博物館中的館藏之物了,它現在真的是老老實實呆在博物館裏麵嗎?還是因為什麽原因被人錯置了地方,為什麽?
奈斯比特之流,是不是在明目張膽地侮辱中國人的智慧呢?
他們的這種挑釁,為什麽又能夠那麽容易就得逞呢?我們應該阻止嗎?怎麽樣才能實現阻止的目的呢?
無數的疑問在心頭,我沒有答案。
我也不知道,什麽時候,中國人的自信心是發自內心深處的自我認定。
『汪翔(原創),作者保留所有權利,引用請注明出處,2009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