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解讀中國》(3):理性從政和智慧當官

(2009-11-20 08:51:04) 下一個

《解讀中國》(3):
理性從政和智慧當官

 汪 翔
 

最近讀到一篇來自《人民日報》的文章,《領導幹部要遠離小兄弟》( 人民日報    2009-11-19),讀後讓我感想很多。抑製不住自己的激情,在這裏我來解讀一下,也借機解讀一下國內目前的思考模式和特點。 

開頭是談現象,可能是因為最近的打黑活動,讓不少的領導幹部傷筋動骨,結果讓人難以入目吧。

文章說,“當前,少數領導幹部熱衷於交‘小兄弟’。他們在廠礦企業、街道社區、田間地頭鮮見身影,卻與一幫‘小兄弟’打得火熱。對此,需要引起高度警覺。

其後,就是分析這種現象的理性問題: 

領導幹部有人際交往,這是人之常情。問題是,必須防止不正常、甚至有害的人際交往。一些領導幹部所交的小兄弟,既不是真朋友,更不是親兄弟,而多是一些心術不正、趨炎附勢的小人。他們千方百計接近領導幹部,挖空心思討好,處心積慮拉攏,目的隻有一個,就是利用領導幹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謀好處。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領導幹部一旦手中沒有了權力,小兄弟們也就不會再跟你了。從這些年查處的領導幹部違紀違法案件看,一些人就是被小兄弟拉下馬、送進鐵網高牆的。領導幹部如果對這些小兄弟缺乏戒備,就有可能栽在他們手上,落得個可悲下場。  

            這種分析沒有任何的不對之處。隻是,聽起來,似乎是父母給孩子的道德教育課的內容,而孩子很多時候又是非常反感這種教育的。至於教育的內容是不是正確,對於孩子而言,實際上並不重要。

在這裏,實際上還多了一點,那些被任命為領導幹部的人,真的就不明白這些道理嗎?特別是在一個“最優秀的人才都當官”的現時代的中國的幹部?

如果他們明白這個道理,那麽,你在這裏囉嗦又有什麽價值呢?公關?形象? 

如果說,上麵是警告和結論性質的威脅的話,下麵就是更為深層的“機理分析”了:

領導幹部掌握著公共權力,他們的交友範圍和方式往往影響著權力的運行。與什麽樣的人交朋友、認哪些人做兄弟,絕不僅僅是個人生活小節問題,而是關係黨性黨風的大問題,反映出領導幹部的黨性修養和道德品行。一些領導幹部結交小兄弟,固然與小兄弟的死纏硬拽有關,但也暴露了自身不正當的交友動機。有的認大款小兄弟,眼饞的是人家的錢袋子;有的認老板小兄弟,琢磨的是給自己找後路;有的認阿諛奉承者做小兄弟,沉醉的是胡吹亂捧;有的認庸俗無聊者做小兄弟,喜好的是花天酒地;有的認黑惡勢力做小兄弟,追求的是為所欲為,等等。這些都是黨性不純、作風不正的表現。 

            對於人性的自利和貪婪,這裏分析得很透徹深入。說明中央也是知道這種問題的實質的,至少中央的新聞媒體知道這點。

既然知道了,那麽,下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怎麽樣解決問題了,而且,還應該是具有永久性意義的解決方案才有意義。

那麽,我們來看看,這篇文章能夠提出怎麽樣的解決方案: 

領導幹部遠離小兄弟,關鍵是要加強黨性修養,端正交友動機。要明確交友目的,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交友,多交對人民有益、對事業有益的朋友。要以為據,以為基,擦亮眼睛,分良莠、辨忠奸,擇善而交。誰是真正的兄弟,誰是包藏禍心的小兄弟,心中應當有杆明白秤,不交無德之人、不交無義之人、不交無恥之人。交友要有度,不能隻講關係、不講原則,隻講哥們義氣、不講曲直是非,堅持君子之交淡如水,為政之道清似茶,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

領導幹部肩負著曆史重任,麵臨著執政考驗。隻有多同普通群眾交朋友,多同基層幹部交朋友,多同先進模範交朋友,多同專家學者交朋友,在為他們服務、向他們學習的過程中自覺錘煉黨性,陶冶情操,樹立優良作風,才能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這眾多詞語,說的都是一個意思:你還是得自律!

聽起來,和教堂的布道差不多的口氣和結論。

雖然如此,我還是站在文章作者的角度來考慮:他(她)又能夠走多遠呢?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電影中,林彪在遼沈戰役的一個場麵:軍情已經非常清楚了,沒有什麽可開會討論的,行動吧。

如果他這時候不立即采取軍事行動,而是將全軍上下召集在一起商量對策,我相信,他也隻有死路一條。

這裏的“軍情”實際上已經不需要再繼續分析了,誰都知道。但是,問題的核心在哪裏?實際上大家也都知道——製約不夠、不及時、不深入。

而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又是因為目前的政治製約機製有問題。這種機製就相當於要求林彪在每一次獲得大的軍情之後得召開大會來討論,但是,最後他還是沒有資格動用軍隊進攻一樣。也就是說,他的軍隊隻能夠被用來討論,而不是搞軍事進攻。

中國目前的主要危機,還是政治製度的創新過程被“冷凍”,在那一塊不允許動的情況下,所有的討論和分析都是“無病呻吟”。 

平心而論,這篇文章寫得不錯,在那種環境下,恐怕這也是作者能夠做到的最好的結果了。不過,我覺得,為了民族的未來,有幾個基本問題恐怕是不能不開始考慮的了: 

其一,中國到底是屬於一個政黨的,還是屬於整個國家的人民的?

共產黨獲得政權時所付出的那麽多人命,到底是來自這個國家的人民,還是來自一個政黨的?

如果結論都是政黨的,那麽,這個政黨又是從哪裏來的?如果這個政黨的成員是來自一些符合特殊標準的公民,那麽,這樣做是不是在有意識地製造和保護一代代特殊的利益群體?為了特殊利益群體的製造和保護,執政者又有什麽理由和動機,來置人民的利益為第一位呢?既然這個特殊利益群體是高人一等,那麽,它就應該以這“高級”的人群利益為優先才對?

於是乎,就出現了邏輯上的矛盾。 

其二,對於國家的進步和發展,到底什麽是第一重要的目標,是“共產黨永遠執政”,還是“人民富裕和國家富強”?

你可能會狡辯說,這幾位是一體的,我看,沒必要這麽自欺欺人。

先別將這幾件事放在一起,分開看看,分析一下,思考一回,你就不難發現,實際上,它們之間是有矛盾的,有著內在的利益衝突。

按理說,共產黨想要永遠執政,也是合理的訴求,問題是,你得靠業績來贏得這種權利,同時靠業績來確保這種權利的繼續才對。這句話似乎也是溫家寶一再強調的一點。

再者,人是一代代死亡和一代代新生的,如果不是為了保護一個特殊的利益集團的利益,那麽,確保一個政黨永遠執政,實際上也沒有意義。因為,對於未來者,他們完全可以通過選擇團體,來獲得自己的最大個人利益滿足。

所以,說到底,這裏還是一個既得利益的問題,而當官的又是這個既得利益團體的代表,他們的任務就是最大化這個既得利益團體,而利益團體又是由人組成的,他們又是裏麵的重要成員,最大化他們的利益就是很理性的選擇。

這樣一來,他們所作所為實際上就是對的!

滑稽嗎?是的,如果你仔細想想的話。

今天就點到為止。 

『汪翔(原創),作者保留所有權利,引用請注明出處,20091119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