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海龜生存之道(6):“翁帆現象”

(2009-10-30 06:59:18) 下一個

海龜生存之道(6):“翁帆現象”

汪翔

28歲的翁帆嫁給了82歲的楊振寧,這個整合的110歲姻緣,讓一些人羨慕,讓一些人不平,也讓一些人憤慨。

羨慕的人,感歎自己運氣不佳,多少年的艱難跋涉,到頭來還是艱難相伴。雖然能夠嫁個年齡相仿的男人,但是,那個男人能夠給自己帶來的,一個籮筐都裝不滿,更何況談自己潛力和理想的充分實現。 

在我這個年紀,對於1979年時能夠上一所還算不錯的大學的當時16-17歲,長得還算不差的小夥子,如果你再顯露出來一點“才氣”和“難以估量的潛力”,我相信,在當時那個年代,即使你是來自偏遠的農村“土小孩”,也會時不時的有熱心人給你推薦一兩位家庭背景“不一般”的女孩子的。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那些供給是實實在在的,而那時候的你我,又是屬於一個“有價值”的潛力股,而且,這個潛力股還已經初具雛形。事後的事實也證明,人們這麽做所帶來的投資回報,結果還不錯,雖然中間也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出了幾個類似於美國國際集團和花旗集團,甚至是雷曼和華盛頓互惠銀行之類的紕漏,但那畢竟是少數。隻可惜,人生不能夠像投資股票,可以適度的分散風險。而且,再美麗的青春,也抵擋不住二、三十年的歲月侵蝕。

作為當時的你我,在那個年代,怎麽樣的選擇是最理性的?特別是對待婚姻這個最不能夠使用理性思維的人生最大的選擇而言?我相信,100個人裏麵,可能會有十幾個不同的答案,而且各個人的理由可能還會非常的不同。 

有的人可能會圖一時的輕鬆,獲得容易獲得的利益,嫁一個有背景的男人,或者娶一個有權勢的人的女兒。這樣的結果,如果你沒有繼續努力的動機和準備,很多人最後也還是成績平平,帶給你的“貴婦人”和“闊太太”的是一個個“凡夫俗子”。不過,在這種情形,對方會有辦法將你打造成一個“高檔次”的社會人。這種輕易的人生之路,實際上可能也是不少人所追求的。

還有人,就是不識時務,覺得靠別人發跡,既沒有麵子,也體現不了自己的男子漢氣概。於是乎,就會選擇以自己對“愛”的感覺為主來做婚姻的決策。這樣的人,其後的人生也是一種活法,而且,不少的人借此將自己逼到一個“沒有退路”的人生軌跡,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也能夠獲得一個自己喜愛的人生。

問題是,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度,你即使基於一樣的個人潛力,能夠獲得的成功幾率也會有很大的不同。這還是和當時的機會大小以及在盯著這些機會的人數多少有很大的關係。說到底,還是一個供給和需求之間的關係:如果機會有限,而想要那種機會的人又太多,而且這些人還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可以“夠格”,那麽,人們的選擇就會完全不同了。 

那時候,我選擇了自我奮鬥,一段時間自我感覺也不錯。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我越來越發覺自己“過高地”估計了自己努力的價值和能力的作用。記得在人民大學教書時,一位老師非常熱心地將自己的女兒介紹給我,同時還承諾給我出國留學的機會,等等。那時候的我正處在很牛氣的時刻,至少我的自我感覺是這樣。在1990年時,我雖然隻有27歲,可是還是覺得,按照自己的“學術成績和實力”,獲得一個副教授的頭銜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這是我當時“貨比貨”獲得的自我感覺。誰知道,一場學潮不期而遇,所有職稱評定全部凍結,這算是給了我一個避免讓自己尷尬的機會。我也繼續再度牛氣了一把,來到了美國這個“鬼地方”,而且,這一呆就是將近二十年。

幾年前,回訪人民大學時,和“老朋友”們談起回歸的可能性時,對方還很“大方”地說:沒問題,回來吧,我們也給你一個副教授當當。我當時也隻是開開玩笑,也知道,即使是個副教授,估計他們也沒有把握真的能夠給我。再者,由於曆史上的那次期待,十六七年之後再去接受那個自以為在年輕時就應該獲得的職位,也很掉價。“權衡”之後,相比那個“副教授”頭銜,繼續目前這種無所事事,吊兒郎當地在美國混完自己人生後半部的日子,或許還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也是那一次,一位同齡的老同事告訴我:你當時想當副教授是不可能的,那時候還沒有談到你的“水平”和“成績”,就有人說你的“思想先進性”的缺陷了。你的講師職稱和你後來的出國,也是由於這個原因被爭論了好幾次。提出異議的也就是一個人。放你出國,還是我據理力爭的功勞呢。事後知道,就是因為我沒有接受一個“優惠”的婚姻供給,幾乎“成就”了我作為人民大學一位“大師”的理想。

我能夠來到美國,也是一份緣分?

這就是中國,如果你因為任何的原因沒有滿足一個有權勢人的需求,你的人生可能也就就此終結或者是停滯不前。也同樣是因為這點,我同情翁帆的處境,同時也覺得自己沒有資格評價她的選擇。 

囉嗦了半天,要點是:人生所麵對的選擇會因為時代不同而不同,會因為自己的處境不同而差別極大。如果我當時“理智”一點,我也完全可以先“將就”,其後再想辦法“解脫”。不過,我那時候確實是不想讓那位的女兒傷心,因為她並沒有過錯。而且,如果她真的由於某種原因愛上了我,那我麽就更沒有膽量和理由做任何的“解脫”了。人,畢竟還是一個感情的動物。你可以不愛別人,但是,你沒有傷害別人的資格。

如果再回到用股市戲說人生的說法:即使是一隻同樣的股票,你選擇的進入和退出的時機不同,也會給你帶來非常不同的投資回報結果。更不說你還采用了很不一樣的金融杠杆。在這後一種情形,讓人家發財的股票還有可能讓你破產。 

人生的選擇多種多樣,好壞的標準也因人而異。至於這些標準是什麽,人和人之間有什麽差別,我覺得那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做到對他人的選擇有所尊重,特別是他人選擇的結果還讓你很嫉妒的時候?

翁帆的選擇,你可以說是她“變態”,而且這種“變態”還是因為第一次婚姻失敗對她的打擊太大;你也可以說是因為她在香港那段時間活得太辛苦,或者說是她在那段時間領悟到了人生的辛苦;你也可以認為,她看透了人生的真諦,領悟到活出一份價值才是最最重要的;你還可以說····

一句話,對我而言,她的選擇是她自己的,她會因為這種選擇而獲得,同時,也會因為這種選擇而不得不付出。有些付出的代價還是異常的巨大,但是,她認了。這就是人生,你得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從這點來看,翁帆是一個非常勇敢的人,我佩服她。我對她的佩服甚至超過我對奧巴馬的佩服,雖然我還花了那麽大的力氣為這後者寫了一本還挺暢銷的《奧巴馬大傳》。

雖然我也很嫉妒她所獲得的,但我並不認為她是在沒有付出的前提下的獲得。問題是,即使是有那種機會,是不是每一位都願意為此付出呢?是不是每一位都覺得這種付出是值得的呢?況且,那種機會也還是她爭取到的。

所以,在你對她發出憤慨的吼聲之前,先問問自己:我這樣試過嗎?要不要試一試呢?我是不是不願意放棄很多世俗的“必需品”,去換取這世俗的“奢侈品”? 

什麽姻緣,在我看來,你不去追求和爭取,就不存在任何的緣分。而在你去爭取和追求之時,你就自己為自己製造了一個可能成功的機會。再者,對於追女人,你可能有時候還得“破釜沉舟”,承擔很大的可能失敗的尷尬後果。對此我是深有感觸。

在人民大學時作為一個老師追學生的經驗,讓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或者說是一介“懦夫”。不過,從緣分這點來自我安慰,也還是自我感覺不錯:緣分不到嗎,但我“努力”過。 

看到一位朋友以“翁帆喝水,涼熱自知”為題,談論自己的看法:外麵的人不知道翁帆自己的感覺就自作評價,很可能你的評價是錯誤的。在這裏,你還是在評價她的過錯,還是沒有尊重她自己的選擇。好壞是她自己的,至於有人說她是在享受納稅人的錢什麽的,那實際上不是她的過錯,國家喜歡拿出巨款來養著楊振寧,為的是什麽,作為納稅人,你們倒是有資格評價甚至是聲討,如果你覺得自己的錢被亂花了的話。那應該與翁帆無關,因為國家不會因為她而花大錢,即使花了,那也隻是因為她是楊振寧的太太。

國家也是一個非常功利的個體:付出的是價格,獲得的是價值。 

『汪翔(原創),作者保留所有權利,引用請注明出處,20091030日』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