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龜生存之道(2):少點“道德”
汪翔
如果你在美國呆了10年以上,你可能會有這樣的記憶:開始時的“蠻橫”和喜歡“占小便宜”,慢慢的被“乖巧”和“大方”所取代。在你的車被警察叫停時,你的“據理力爭”是不是真的“有理”,在剛來美國時和在美國居住了10年之後,你的邏輯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也許,你喜歡“占小便宜”的習慣也還是有一些,但是,“性質”已經完全不同了,不信,你自己閉上眼好好對比一下。如果你成為老美了,還是喜歡開始時的那種“占小便宜”,那麽,我想,你應該是很難有真正的朋友了。
這就是環境對人的改變。習慣的形成需要時間,習慣的改變更需要時間,而且,習慣的形成和強化,還不一定就是你的主觀願望可以決定和控製的。人們習慣的形成和強化,是適應環境的結果,是自己的自我理性調整的結果,也是人類聰明的表現,沒有什麽好壞的道德問題。
如果你在美國居住了10年時間,突然你帶著家小回國走一回,你不用留意,也會發現很多“異國”風味的東西,很多還非常明顯,讓你覺得很難理解。
如果你說想幫誰做點什麽,你在國內的老朋友,很可能就會很本能地問你“有什麽好處?”,雖然你讓他幫忙時,他很可能不會期待和想要你的任何好處。
如果你的小孩在商場的運動器材上玩了一把,很快,你就能夠聽到人們大聲訓斥孩子的聲音,而且,你很快就會意識到,在這樣的場合,被訓斥的孩子多半是你的。因為,中國的孩子在類似的場合是不可能這麽做的。
再稍微深入一點,你還會發現,國內的朋友很容易給你不少的承諾,但是,在你很當真地等待承諾的兌現時,卻發現對方早已經將他的承諾給忘了——酒後之言是不可當真的,對方或許會給你一個這樣的解釋。
如果你和對方較真,那麽,你會發現自己不僅很沒有麵子,而且還會被對方解讀為你很幼稚。在這種情形,你會指責對方“不道德”嗎?
如果你的“情商”高一點,你就會發現,那實際上就是大環境給“逼出來”的必須的習慣。不是一個簡單的“道德”問題。對我而言,道德是相對的,相對於特定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時代,是長期以來人們理性選擇的經驗的累積。習慣其後又成為自然,而一旦你這個自然適應了所生活的環境,就能夠使你如魚得水,暢遊自如。否則,你就會覺得時不時的別扭和不舒服。
說了這麽多的囉嗦話,是想告訴大家,國內的生活環境比美國的還是要艱難不少,雖然國人時不時以“美國救世主”的姿態在高談闊論。特別是在目前,一切實際上還是處於起步階段,法製、道德等還是“初級階段”的水平,你不能夠也不應該和美國這樣的“高級階段”來對比。你更不能用美國的標準去度量中國人的行為和習慣,如果那樣的話,對方會會視你為“白癡”,高雅一點的說法是“你情商低下”。
經濟學說,人們的決策是基於理性的選擇做出的,這句話實際上隻說對了一半。在我看來,人們的理性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人們已經形成的習慣影響和控製的。正是這種習慣的不同,在不同的環境下,你還是會表現出“慣性似的”以習慣為著眼點的“理性選擇”。
這就回到了開頭說的一些問題:在十年之後再回頭看開始來美國時為什麽那麽“幼稚”?
實際上,那不是你的幼稚,那是人性的自然結果,是你基於自己的習慣所進行的理性選擇。
這樣一來,如果你在美國生活了很久,已經習慣了美國簡單、誠實的“資本主義”文化和生活環境,一下子你又選擇“回到”非常不同的中國環境,你的很多習慣看來就必須進行自我調整,才能讓你變成一個“情商正常”的人,你的理性也才能夠理性得起來。
很多時候,如果我們心平氣和地仔細觀察和思考人們不同的生活習慣和選擇特點,並且基於大家都是理性的來思考,就會獲得完全不一樣的人生感悟,你的生活可能也會變得容易起來。
“中國曾經是一個非常講究道德的國度”,這句話的正確性與否,人們可以和你爭論到永遠。實際上,爭論者大多忘了一個事實:此一時彼一時,生存的大環境決定一切。大家還是少談“理想”多注重現實的必然性為好。
我這麽說,不是要鼓勵誰去做“小人”,而是要提醒大家,如果你在國內看到有人對你不守信用,你就應該知道,國人對於承諾價值的理解和美國佬非常不同。在大家都不怎麽講承諾,或者不那麽太在乎承諾的情形,你一個人的努力就會被對方占盡便宜。
再者,國內對於撒謊的理解,可是和美國佬的差別很大。記得在剛來美國時,最喜歡用“你騙人”這個在國內非常普通的詞語,在一次次被年輕漂亮的美國女郎的訓斥之後,我才意識到,美國人和中國人對於“騙人”的理解是那麽的不同。
中國已經是一個你很不熟悉的國度,是一個異國他鄉,如果你想去那裏討生活,最好是多做點功課,深入理解那裏的風土人情,不要以為你是從那裏來的,就是這方麵的專家。想當然的自以為是,就會害死人。
我在《奧巴馬大傳》裏的那個附錄——“夢尋美利堅”,曾經被不少的《文學城》讀者讀過,直到現在我才知道。那裏的感歎實際上是有感而發,想回國的人看看可能也不是一件壞事。
人生就像投資股票,如果你想獲得一個好的回報,你就得盡可能多做點功課,而且功課還得做到點子上。同時,你也還得準備股價的走向和你的預期不一致時對你的影響。人們采用“狡兔三窟”來對付可能出現的最壞情形,這也是一個不錯的對策。
(作者 汪翔保留所有權利,引用請注明出處,2009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