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龜生存之道(1):多點“流氓性”
汪翔
對於海龜價值的計算和權衡,最重要的是,作為一位海龜,你得先理解你所兜售的市場的特點。價值隻有在被識別時才能被實現,否則就不成為其價值,或者說,你在錯誤的時刻,在向錯誤的對象兜售不對口的商品。從這個角度看,商品即使沒有市場,也並不意味著它就沒有價值,很可能是你還沒有讓它的價值被人發現。
記得很久以前有一個關於鞋子的故事,說的是在一個孤島上生活著很多赤腳的人,他們從來就沒有穿過鞋子。對於這種現實,有人認為那裏的人不需要鞋子,因而在那裏銷售鞋子是不明智的。也有人認為,那裏的人還沒有鞋子穿,說明市場潛力很大。但是,即使是後者,在剛開始時,你還是得說服對方改變習慣,並且為這種改變付出一定的代價。這就需要技巧了:你得讓對方覺得物有所值。
海龜在國內麵對的情形也很相似,而且更為複雜和難以對付。人的能力、技能就是一種特殊的商品。海龜在海外幾年的苦讀和修煉,說到底,就是在通過自我的努力,在一個特殊的“車間”裏麵,將你自己進行了特殊的加工。在你獲得博士學位之後,也就是你已經將自己打造成了一件可以“出售”的成品了。這時候,關鍵的就是看你怎麽樣來推銷你這個特殊的商品了。
注意到,“知識分子”和一般的商品最大的不同在於,你不僅有生存的條件需求,而且還有成就感上的需求。這兩者之間還有某種可以交換的特性:為了成就感你可以暫時甚至是終身放棄很多物質上的享受,或者,為了數量大到一定程度之後的物質利益,你可以暫時甚至是終身放棄你為成就感所做出的努力。正是由於這種特殊性,決定了你不可能隻有標價,而沒有深層次的非價格可以衡量的內在需求。就塗博士這個個案來說,價碼實在是太低,同時又沒有獲得成就感的希望——至少是在他當時看來是這樣,於是,他就感覺自己是一個“廢品”,已經沒有價值了。
實際上,作為老塗這種檔次的人,我覺得,應該多學點生存必須的“流氓性”和“無賴性”。這和軍事對壘時是一個道理:如果你以君子之心和人打仗,我不覺得你有贏的任何機會。
“流氓性”的修煉可以從幾個方麵進行:
第一,要學會如何歸零和在歸零條件下的理性思考。也就是說,在最壞的情況下,在你思路最混亂,自我感覺最沒有希望的時候,將自己放到人生能夠放的最低點——動物人,然後再在此基礎上來看看你到底有什麽選擇。我見過不少有這種“特殊”本領的人,最後也還是活得自由自在。而且,你應該意識到,在這種環境下如果你還能夠活出一個人樣來,那就是一個很大的成就。對於高智商的人,一旦看到實現成就的機會,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這叫做成就的多樣性。人生關鍵還是活出一個滋味來,而不是沿著已有的軌跡活出一個滋味來。
第二,要用博弈的觀點來看對方,借此理解對方的真實需求到底是什麽。從表麵看,中國需要強大,建設一個強大的中國自然就需要大量的人才。在中國自己不能夠或者說沒有能力培養出世界一流人才的現實情況下,自然就會很看重來自美國的優秀人才。
在現實中,這個邏輯並不成立,很遺憾,這就是中國目前的現實,也是中國國家的悲哀。為什麽?因為組成國家的個體單位是由人來主導的,而這些人最關心的又是自己的個人利益,而不是那偉大的社會價值和國家利益。對於浙大,他們需要幾個能夠讓自己名義上提升地位的“高人”,至於這些人是不是“高”,“高”到什麽程度,實際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目標的實現,人就是這麽的現實和“平庸”,這沒有什麽奇怪的。在此基礎上,這樣的“高”人還不得損害已有人員的既得利益,否則,你也會被槍斃掉。
我也曾經是浙大的畢業生,在那個玉泉校區生活了好幾年。我自己一位從浙大畢業的朋友,從德國回國後到國內一所普通的大學工作,也麵臨了老塗類似的困境,後來她想通了,就以無賴對付無賴,也活得“得過且過”,無賴嘛,又能夠有多少要求呢。 中國的高校不可能為人才而人才,它沒有內在的需要和積極性去那樣做。這也是為什麽,從國內來美國招聘的機構開出的價碼奇高無比的原因,而按照那種要求,能夠夠格的候選人,國際上也可能就那麽幾個。而且,即使夠格,到了那種環境,也可能死得比老塗還要快。
中國機構構的這種“不理性”實際上是有著理性的基礎的。也就是說,它在表麵的要求和實際上的要求有著很大的區別,你得能夠識別這種差別。因為,最終決定一切的還是那個隱藏在背後的沒有說出來的需求。這就是中國特色,你可以不喜歡甚至厭惡,但是,如果你想到那個環境去混飯吃,你就得同流合汙,沒有選擇。我為老塗感到惋惜,也為中國這個國家感到惋惜,同時還為浙大這個母校感到遺憾。在此,我希望中國那些優秀的女性,也應該對自己的男人多一點理解和支持,實際上他們很需要理解和支持,他們非常優秀,同時又非常脆弱。
(作者 汪翔保留所有權利,引用請注明出處,2009年10月24日)
謝謝鼓勵。看看續篇(2)(少一點“道德”)。
汪翔
應該是到了好好反思一下這些問題的時候了。
我們來也匆匆,難道非得去也匆匆?
當年我們出來時讓出來那麽多的好位子,至少是為國家的就業出了力吧。人說“占著毛孔不拉屎”,我們出來了,至少可以讓多幾個人去廁所呀。至於他們去了之後是不是拉屎,我們就管不著了。
對不起,回錯了。應該是這位:翁小姐懷孕應該是她的權利吧?!她是人,也有性愛和生孩子的權利,不是嗎?如果我是一個女的,我可能也會選擇生個孩子的。不過,我覺得,那個孩子的“質量”,特別是健康質量可能讓人有點擔心。
這是我目前看到的有關海歸的最理智最現實的評論之一。
把自己的心態回歸為一個普通人,就會活得不這麽痛苦。何況,絕大多數人本來就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個小分子。除了自以為是精英以外,沒有人真的會把誰當一回事。
國內早已經是官本位或金錢至上。一個教授,在社會上實際上沒有什麽地位。這是我自己有過的切身感受。
精英意識,對於準精英或偽精英,尤其有害。
翁小姐懷孕應該是她的權利吧?!她是人,也有性愛和生孩子的權利,不是嗎?如果我是一個女的,我可能也會選擇生個孩子的。不過,我覺得,那個孩子的“質量”,特別是健康質量可能讓人有點擔心。
"海龜生存之道"? come on! 你還沒有看出來呀? 國內已經是 ‘82-28’了, 今天看新聞, 翁小姐懷孕了! 楊的原配夫人如果地下有知,自己老公在自己死去一年不到就回國,另覓新歡,該如何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