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東北人為什麽挨罵?

(2008-10-17 21:31:47) 下一個
東北人為什麽挨罵?

  南方我去得不多,也就十來次,還來去匆匆;北方去得也不多,如果出山海關就算,也就六七次,還主要以遊玩為主。但其中有幾次卻很深入,印象也很深,所以有一些感慨。我這麽說,倒不是我的官大,深入到了基層,而是說,接觸到了最最普通的老百姓,而不單單是“上車睡覺下車撒尿停車拍照回來一問什麽都不知道”那一類。比如,我在海南島時,曾到過澄邁、儋州(89年時還叫儋縣),接觸過當地最窮和最富的農民;而我到吉林市時,曾在一個下崗工人家小住。例子還有,但不多舉了。

  我在中國的中間生活得時間最長,十七歲前在老家——河北滄州,十七歲後來到北京,一直生活到現在。

  可能有朋友說,北京不能算中間,擺明是北方的,這我也不抬杠,北京無論是地理上還是氣候上飲食習慣上,都屬於北方,而且早先的居民也以北方人為主。但後來就不同了,江浙的文人才子們來了不少,南方的有誌之士也來了不少,不必說元培、悲鴻、樹人等的了,中山呀、澤東呀等等不也都是南方人?還不是一個個都仙逝在北京了。再說,相對於東北、南方,如果不拿尺子量,北京也完全可以說是中間的。嘿嘿,說老實話,如果不是怕被網友罵成“皇民”“太監”,我都想說“中央”的,但想來想去咱還是別找罵,說“中間”吧!所以也請網友們海涵,想罵您就罵罵文章寫.

  在北京,東北人不少,南方人也不少,但在很多北京人的概念中,一提東北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小姐”和犯罪;而一提南方人,大多想到的卻是生意人、本份人。當然,這麽講並不絕對,隻是很多人有同感。

  為什麽會這樣呢?咱簡單分析一下,不過,太多內容這貼子也放不下,咱就從地域文化和性格上來淺析一下吧。

  中國的遠古文明究竟是從長江流域還是黃河流域發源,專家們還在研究,他們說現在不告訴我,我沒轍。但華夏文化的重心在黃河流域,並從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向南向北傳播的,這一點應該沒太大問題。也就是說,不管南方人北方人,不管是移民還是土著,源頭一樣。哈哈,說不定5000年前一祖先。

  河南、湖北、安徽人嘛,由於戰爭吧、自然災害吧,成批成批地往南跑,還把晚幾百年後再去的叫做“客家人”;而山東啦河北啦這些地方的人呢,卻在不得已時一夥一夥“闖關東”,也不容易,古代皇帝為了防止“子民”外逃,很多時候有“關禁”,就是不讓隨便“出關”,關,就是象山海關這樣的關隘了。

  雖說往南去的和往北去的都是“外地人”,但到了外地落腳紮跟後的情況就不一樣了。

  先說闖關東的這夥人。他們到了東北一看,哇塞,賺了,滿山的山珍,遍地的野味,低頭一看,土地肥得發黑,擱手裏一攥,他娘的,能出油呐!於是,勤快人就打獵、采摘、種田,忙得不亦樂乎,勤勞致富嘛,很快就小康了。不僅小康了,而且因為東北氣候條件差,地廣人稀,又常有猛獸出沒,所以,人們互幫互助的意識特別強,表現出的性格就是豪爽、熱情、強悍。

  可話又說回來,闖關東的這些人裏,也不全是能勤勞致富的,還有一些是在老家吃了官司、犯了命案,或者遊手好閑的盲流混不下去了,也闖到關東來了,可他們惡習不改,依舊好吃懶做、好逸惡勞,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天上掉肉包子,他都覺得張嘴累。所以,他們永遠也過不上好日子,因此也永遠得不到滿足。在這些人的心裏,隻要家鄉風平浪靜了,或者哪裏更能不勞而獲了,哪裏就是他們的下一個目標。他們往往把自己打扮得非常仗義,口口聲聲說自己是典型的“東北銀”,而實質上呢——哼哼,當然,這是少數“銀”的行為。


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