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Schiff:《為什麽我們不應對金融危機感到意外》(二)
(2010-02-12 22:51:37)
下一個
演講者:彼得·希夫(Peter Schiff)
翻譯:真相道白
好的,扯遠了……現在我們回到剛才說的股市泡沫。之所以有泡沫是因為格林斯潘在90年代的貨幣政策太鬆了,不過他也看到了我們在做什麽,所以開始升息。1996年格林斯潘曾指出市場存在非理性繁榮,不過很快他就意識到自己說了一些負麵的、不該說的東西,於是後來幹脆閉嘴。
可是升息的步伐仍在繼續,最後刺穿了股市泡沫。股市泡沫一破,那些不良投資當然就暴露出來;許多曾在.com公司工作的人迫切需要找到實際的工作,他們原先的工作不是在創造財富,而是在摧毀財富,純粹是浪費時間;許多本不該得到資本的公司得到了資本;不計其數的愚蠢的投資者輸了錢。我們本應陷入一場痛苦的經濟衰退才對,因為我們需要時間消化所有那些不良投資,需要重新把資本分配到能真正創造生產力的地方去,比如勞動力,比如土地,以及其他所有可支配的資本……但是隨著如此多的財富被揮霍——請注意當人們把錢投向那些錯誤的公司之後,錢就被花了、被揮霍了,而不是被用在能創造價值的地方,所以這些錢就全輸光了——人們應該正視自己已經輸錢的事實,開始儲蓄,開始重新積攢財富。所以當小布什上台的時候,我們應該有一場規模較大的經濟衰退。但是我們並沒有誠實地接受這一切。現在誰都知道克林頓時代的經濟繁榮是虛的,那時走的是上坡路,現在就該走下坡路了。這是個譴責克林頓政府的好機會,人們說:“看吧,克林頓並沒有給我們一個好的經濟,他給了我們一個泡沫,現在這個泡沫破了,我們必須收拾殘局。”但布什並不願意接受衰退的事實,他說:“我們必須刺激經濟,趕走衰退!”今天聽起來也很熟悉,不是嗎?什麽是刺激經濟?就是赤字消費、減稅、增加政府支出。格林斯潘通力合作,把利率降到了1%,大量的貨幣刺激、大量的通貨膨脹。結果如何?我們製造了另一個泡沫,一個比剛剛才破的那個更大的泡沫!
那次衰退顯得如此溫和,所以布什常常引以為豪,覺得“沒有讓衰退變得嚴重”是自己的功勞。於是,我們很快迎來了創紀錄的汽車銷量、創紀錄的房屋銷量……消費者哪來的錢買房子和汽車?——全都是借的!我們陷入了債務。每個人都形成了消費理念,世界曆史上前所未見的消費理念,我們借了數萬億美元!我們在用這些錢做什麽?很簡單:花了。我們買房子、裝修房子、買汽車、買家具、買手機、iPod這些小玩意兒,還有什麽液晶電視……等等所有這些。所有這些東西都不是我們自己做的,都是用借來的錢買的。與此同時,貿易赤字以平均每月160億美元的速度躥升,這樣的狀況持續了多年,導致我們的儲蓄率變成了負值。要知道即便是在政府操縱之下的儲蓄率也變成了負值!他們早就改變了之前計算儲蓄率的方法,把很多原先不算儲蓄的東西都算作了儲蓄,目的是讓這個數據看著“舒服”些。要不是這樣,我們的儲蓄率可能早就到-5%、-6%了。不過話說回來,誰會在意什麽儲蓄率呢?存不存錢有什麽關係,沒人認為自己有必要存錢。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泡沫,要比股市泡沫大得多。
關於這兩個泡沫之間的區別我曾經說過很多次,那就是杠杆。要知道在買股票的時候,人們多半用的都是自己的錢,即使通過保證金帳戶來買,也至少要付50%的保證金,而許多經紀公司對科技股保證金比例的要求甚至超過50%。因此股市泡沫破滅,其損失無非也就局限於那些賭運不好的投資者自己的錢而已,沒有什麽“拯救”的必要,我們當時沒聽說過一個人要去救另一個人,或一家公司要去救另一家公司。不就是輸了錢嗎?輸了就是輸了。沒有人因為自己買的科技股價值歸零,就去找政府說要把輸了的錢要回來。我們也沒有聽說哪家經紀公司倒閉,因為客戶本身就沒借多少錢。然而,這次房市泡沫卻不同,每個人都在用別人的錢,極少有人100%用自己的錢買房子,許多人甚至首付分文不出就買了房子。當一個人沒有任何東西可輸的時候,他違約你會感到意外嗎?看看房價的上升空間多麽巨大,利潤多麽誘人。2005年有機構對加州房產的升值預期做了一項調查,購房者普遍認為他們的房子在今後10年會以每年20%的速度升值【台下笑】,這就是他們的預期。那時加州的平均房價大約為50萬美元,是普通家庭年收入的10倍。但是那些人堅信,隻要買了房子,那麽10年之後他們就能“賺”30萬美元。這就是他們的“信念”。有了這種信念,那麽有人虛報自己的年收入以騙得30萬美元的房貸,你會奇怪嗎?有了這種信念,當他們簽下優惠利率協議的時候,會對三五年之後的利率重置有所顧慮嗎?當然不會!因為到那時他們早就富有了,升高一點利率怕什麽呢!需要做的所有事情,就是買下這套房,這就是致富之路。根本無需為房貸操心,因為房子本身就替你還了。如果你仔細觀察,還會發現一點,那就是加州購房者對房產升值的預期,甚至超過了他們對工作的收入預期!你們知道嗎?在過去,人們相信一個人必須努力工作,有一份穩定的職業之後才能買房子;但是現在,隻要你有房子,就可以不用工作了!【台下傳來大笑】在過去,如果一個人失業,就得把房子賣了;但是不不不,如果你現在在加州失業了,就應該馬上買一幢度假型別墅【台下大笑】。因為這幢別墅能發給你額外的薪水。房子沒有成本,完全是免費的!你50萬美元買的房子,每年都能帶給你10萬到20萬左右的收入……沒錯,最初幾年確實是這樣,買房的人變富了,而房子的流動性或變現能力也很好,銀行無需在這方麵操心。有了住房抵押貸款,你甚至不用把自己的房子賣了就能充分享受升值的收益。你可以把升值的錢借來花,同時自己仍然住在原來的房子裏。這就是賺錢的黃金法則,在這種情況下,隻要房子還在升值,誰會選擇賣房?你甚至可以再多買幾套……總之那時沒有人賣,所有的人都在買房。
當然,在那時我就知道總有一天形勢會發生逆轉,所以一直選擇租房。我目睹了這一切荒謬與滑稽。我在加州租住的房子位於市區,當時的市值大概是100萬 ~ 110萬美元,而每月租金隻有4000到4200美元。租房子住很不錯,因為你無需操心物業稅、維修費等等這些令人頭大的問題。我在那裏住了兩年。搬出去的時候,這幢房子已經漲到了200萬美元。沒錯,如果當時我就把它買下來,然後兩年之後再賣了,確實能賺不少錢。可與此同時,租金卻沒漲多少,我搬走之後住進來的那個小夥子每月也就比我多出200美元。直到現在,還有人在問我為什麽要糟蹋錢租房子,可是我並沒有覺得自己在糟蹋錢,因為居住本來就是我的需求。同樣道理,為什麽沒人問我要糟蹋錢買食物?【台下笑】或是買其他一些必須的日用品?
這就是購房者的理念,他們認為租房是糟蹋錢,而買房是免費的。他們為什麽不覺得像房貸、物業稅、物業費、保險費、維修費這些才是真正地在糟蹋錢?而我從不用擔心這些。我現在仍然在租房,隻要交足第一個月和最後一個月的押金就行了,僅此而已。但是相反,據我所知,我付給房東的租金在扣除物業稅之後,給他留下的回報率就隻剩1%了。這還要求在租房期間不能有任何東西損壞,因為一旦有東西壞了他就必須給租戶修好,導致吞噬了最後1%的回報。總而言之,我享受了一切快樂,拋開了所有的麻煩;而房東負擔了所有的麻煩,拋棄了一切快樂【台下笑】。
可是,房產商卻不同意這種看法。你知道,房產商他們重新定義了“美國夢”。什麽是美國夢?隻要你不斷儲蓄、努力工作,那麽每個人都可以成功。你未必非要出身於富裕家庭,你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打拚成為公司CEO,甚至成為美國總統。這才是美國夢。然而房產商卻把美國夢歪曲成了“居者有其屋”:買一幢房子,沒必要工作,就能變得富有,這變成了“美國夢”。很明顯,這個夢現在已經碎了。在YouTube上你可以找到一部很透徹的視頻,我曾經連續兩年給西部地區抵押銀行經紀人協會做過演講,分別在2005和2006年,但之後他們就不再邀請我了,我也不清楚是為什麽【台下哄堂大笑】,有可能他們那個協會就此解散了,所有的會員都跑了。我在2005年的時候就告訴他們有許多事很快會發生,所以他們2006年又一次邀請我,因為我說的一些事確實發生了。2006年的演講在YouTube上有,分成了8個部分,對房地產市場的投資者很有幫助。當時我在說那些事情的時候,很多都還沒發生,所以現在的我看上去可能還沒有那時聰明【聽眾笑】。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巨大的泡沫。我知道這不隻是借款人的麻煩,放貸的一方麻煩更大;我知道一旦泡沫破裂,這個遊戲就結束了;我知道那些銀行和金融機構所持有的大量資產全都是IOU,全都是抵押貸款,如果借款人停止付款,那麽這些資產就會變得毫無價值,這意味著這些銀行將失去資本。我知道,房地美和房利美這兩家公司早晚會破產,因為他們擔保了超過50%的抵押貸款,而相對他們當初擔保時的價格,這些資產的市價早已大幅縮水。所有的購房者都是通過貸款買房的,所以隻要他們停止交月供,兩房就得關門。我知道所謂的“證券化”是怎樣一個過程,因為從2005年開始我就在幫一個對衝基金公司的朋友賣空抵押證券,很清楚證券化行業的內幕。我知道很多人都買了這種“結構化產品”,它很有市場。
人們從哪兒借那麽多錢買房子?這就是原因——抵押貸款證券化。最早是從兩房發起的,如果沒有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國人借不來那麽多錢買房子。為什麽他們能借?因為美國政府為他們做了信用擔保。投資者知道如果某天購房者出了問題,付不出錢了,那麽政府也會幫忙付錢。所以人們實際借來的錢要比一個自由市場所允許的多得多。但是,也有一些抵押貸款品種政府沒有做擔保,這就是所謂的“次級貸”。不過這可難不倒華爾街,他們想出了一個“證券化”的好法子。政府不是不願擔保嗎?那我們就把它全部買下來,然後包裝在“結構化產品”中,這樣風險就降低了。實在是非常神奇,通過各種切割與包裝手段,2/3的結構化產品都是劣質貸款,像什麽沒有首付的、信用分極低的、失業的、進監獄的【聽眾笑】……反正就是這些人。這些東西的2/3都給了AAA的評級,AAA!這怎麽可能!憑什麽把這些缺乏信用的貸款評為AAA?因為證券化之後,華爾街就可以把這些破玩意兒賣給海外,像中國人、日本人、對衝基金之類的冤大頭,因為他們有需求。為什麽他們對這種高風險高收益的東西有這麽大需求?因為美聯儲的利率太低,使得人們對高收益產品的需求特別高,哪怕承擔“一點風險”也樂意。那麽海外央行哪來那麽多錢購買抵押債券?答案是來自我們的巨額貿易赤字,以及來自我們過低的利率。所以正因為有政府的因素在裏麵,危機才會如此嚴重,人們才會認為房價永不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