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迷五色,心空四象

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
個人資料
正文

【連載】我的緬甸歲月 02

(2013-05-22 22:16:15) 下一個

(二)因瓦古城


雖然曼德勒是緬甸第二大城市,但其作為都城的曆史僅有短短的26年,而因瓦古城卻曆經了五個朝代,作為都城的曆史長達360年。遊客們來曼德勒地區旅遊,因瓦古城是必到之處。

鳩鳩騎著摩托車,沿著新修的公路,帶我繞道直接進了城。一路上,我們經過了舊皇城的外城門和內城門,跨過兩道護城河,雖然到處都是被遺棄的廟宇和殘破宮牆的廢墟,但還是可以看出古城當年的規模。



這是一座宏大的寺廟,毀於1839年的大地震,敏東王正是因為那場大地震,才拋棄了因瓦,在曼德勒另覓新都城。


 

外牆壁上的雕刻很精美。


 

狼藉遍地的古物。


 

高台之上的寺廟內部已經塌落成廢墟。


 

更多雕刻。


 


城裏的道路大多是黃土路,牛車將黃塵揚起,車轍在地麵壓出深溝,騎摩托車走這樣的路需要很好的車技。鳩鳩向我介紹說,這裏曾經是石子路,本來挺好的,前幾年,政府修了新路,變成黃土路了。雨季到來時,車輪深陷在泥濘裏,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他幽默地加了一句:“哼,政府說這樣也好,更具考古學意義。


 

另一處廢棄的寺廟。


 


鳩鳩帶我來到古城西南角的一處古炮台,這是一塊廢棄了的軍事堡壘,緊靠在伊洛瓦底江堤岸的東側。堡壘的麵積不大,四四方方,每條邊的長度大約也就
30米,中間圍出的低窪空地上長滿了野草。四壁是磚石結構,外麵的白漆大多已脫落,留下斑駁的痕跡。西麵臨江的一側牆體上,架著兩門黑褐色的鐵炮,炮口上刻著的大概是製造年份:“1843”。

“德國人造的,結實啊。可惜沒用上。”鳩鳩拍著炮身,不無遺憾地歎道。




堡壘北牆外開著一個小門,門口立著一塊漢白玉石碑,上麵的介紹大意是:這個炮台名叫“新拱堡(
Hsin Gyone Fort)”,也叫“因瓦炮台”。建成於敏東王時期的1874年,負責人是加囊王子等一眾官員和意大利工程師康莫托(Commotto)。它與伊洛瓦底江對麵的實皆炮台和另一座炮台形成犄角之勢,抵禦沿河而上的侵略者。

“根本沒用上啊。”鳩鳩又輕歎了一句。“怎麽著也得開炮的,或許曆史就此會改寫了。”


 

從河邊打水回來的緬甸姑娘。

緬甸曆史最讓我感興趣的,是他們與中國的近代史有太多的相似,很多重大事件的發生都和中國類似的事件相近,或早或晚,很難說誰步誰的後塵。比如,敏東王(錫袍皇帝的父親)登基前,緬甸已經經曆了兩次英緬戰爭,結果都是緬甸失敗,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第二次英緬戰爭結束後,敏東王趁亂奪下了皇位,並領導了旨在挽救國家民族於生死存亡的維新運動,史稱“敏東改革”,比中國的戊戌變法早了45年。

敏東提出了“實現工業、國防、科技”三個現代化的目標,本著“師夷長技以製夷”的理念,與改革派大臣們一道,開啟了“洋務運動”。工業上,大力興建“國營企業”,橡膠廠、棉紡廠、食糖加工廠先後上馬,從歐洲引進先進技術,甚至管理人員;軍事上,除了自力更生製造常規性武器,也從國外進口最先進的火炮,並派出軍事學員,到西方學習現代化軍事知識,主要師從法國和意大利。這座炮台就是敏東改革的產物,可惜,花錢進口的洋貨根本沒起上作用,敏東的兒子錫袍繼位時,在宮廷中進行了一場殘酷的血腥屠殺,將自己幾十名兄弟統統殺死,剩下的幾個都跑到了英屬地區避難。這給了英軍殺進曼德勒一個理由,而且,錫袍失去了民心,軍隊上下都不願為其賣命。英軍的艦隊逆著伊洛瓦底江經過因瓦時,曼德勒皇宮裏的皇帝已經投降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酸豆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zhonghuaren的評論:

多謝鼓勵!
zhonghuaren 回複 悄悄話 本來上篇要留言的,這篇一並補上。介紹的簡潔,明了。謝謝!
酸豆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jyx-003的評論:

不難,去緬甸領館簽證就是。我在曼穀辦的緬甸簽證,交了810泰銖(相當於170元人民幣吧),過了2天就拿到了。旅行簽證一般簽給你28天。
jyx-003 回複 悄悄話 去緬甸容易嗎?中國簽證
酸豆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數字證的評論:

有沒有發現素葩遙萊很彪悍的?:)

謝謝評論。我的帖子通常好幾千人看過了,沒一個留言的,哈哈!
數字證 回複 悄悄話 很精彩的曆史介紹。我還專門去看了油管上介紹Supi-yaw-lat的經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