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迷五色,心空四象

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
個人資料
正文

舟楫吳江

(2010-04-15 21:21:56) 下一個
 

八百多年前的一個除夕之夜,落拓江湖的天才藝術家薑夔薑白石,告別了隱居蘇州石湖的詩人範成大,返回家鄉吳興。是時殘雪在地,四野幽闃,吳宮煙冷,夜寒襲人。舟行於碧水之上,有梅香浮動,流冰暗裂。過垂虹橋時,白石作了一首詩:笠澤茫茫雁影微,玉峰重疊護雲衣。長橋寂寞春寒夜,隻有詩人一舸歸”。

閉上眼睛想了想,雪後的夜晚,在一葉扁舟上度過新年,浩渺太湖為伴,一帶遠山映目,寂寥是寂寥了點,卻也好不隨適自在啊!

後來我母親坐了蘇杭班去吳江鬆陵鎮找我父親的時候,吳地的煙波、一如當年薑夔覽觀過無數遍的那個樣子,遠山也一徑地蒼鬱著。而天氣竟也是一樣冷幽幽的,寒氣深濃。隻是那座十分出名的垂虹橋,長長的石板橋麵,已經被歲月的風霜打磨得十分頹敗……

那個時候,母親和父親成親不久,一個在蘇州,一個在吳江,分隔兩地教書呢。母親想給父親一個驚喜,事先沒有寫信就出發了。

船上有賣嘉興粽子,肉粽一角,豬油豆沙粽倒要兩角五分,多少年後母親回憶道,兩角五分,在當時是貴得不得了了。不過,那粽子倒真大,夠兩個人吃一頓的。也許是快過年了,而父親又是愛吃豆沙粽的,母親沒怎麽躊躇就買了個豆沙的,準備拿去和父親分享。

隻是母親絕沒有想到,當她在鬆陵上岸的時候,父親早已懷著同樣的心情乘船去了蘇州。想來兩班輪船定是在途中相會過的,然後呢,逝水悠悠,舟行緩緩,船兒就那樣行得遠了......

後來呢?我問。

後來你父親……”。

不是不是,後來那隻粽子呢?我惦記著那隻誘人的豆沙粽。

嘿,看你這孩子饞的,母親輕斥。

後來我倒是吃過好多嘉興五芳齋的粽子,各式各樣的。月下泛舟的逸事,也曾有過。有一次還坐了船去看姑蘇城外寶帶橋的月,帶了一包煮熟的菱角,和酒。沒有粽子。而坐了夜班航船從蘇州去吳江的經曆,據說也有那麽一兩回,隻是那時的我還小,趴在船窗上看了沒多久的河水,就睡著了,頗不解風雅。至於有沒有見識那種如水的月色,卻是連同去的母親,都不複記憶了。

有一天,我在讀東晉王子猷雪夜訪戴的故事。子猷居山陰時,有一晚雪後新晴,月光如水。他獨個兒賞雪喝酒,吟哦左思的《招隱詩》 -- “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吟著吟著,他思念起好友戴逵來了,一時興起,就連夜駕小船在明月雪光中前往一百多裏外的剡溪訪戴。黎明時分始到戴家,卻興盡輒止,未進戴門便又駕著小船回去了。

子猷的這個故事讀得我興高采烈。於是跑去找母親,說她當年尋父親不遇的典故,很有些魏晉風度呢。不都說那些內心充滿趣味的人,他們是不會被生活的瑣屑所同化的嗎?

母親正在準備年菜。聽了一笑,說:什麽魏晉風度,我隻懂給你們做些好吃的,免得你總惦著我們那隻豆沙粽。當時母親正在做一道如意菜如意菜也就是素炒黃豆芽,因黃豆芽形似玉如意,故名。那是我們家年夜飯的傳統節目之一,清淡可口。母親說,新年新歲,要取個好意頭。

後來又讀到薑夔的另一首《過垂虹》詩: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曲終過盡鬆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考證了一下作詩的時間,說的跟那個長橋寂寞春寒夜,隻有詩人一舸歸是同一個除夕。

據說這小紅色藝雙絕,本是範成大家的歌妓,薑夔別去時,範成大以小紅相贈。算來那小紅,該是主人娛客的一件新年禮物了。原來
一舸倒真是一舸,但詩人卻並不寂寞啊。有美相伴,吹簫彈唱,何其樂哉!而玉人檀口輕啟、宛轉低唱的,則無疑是白石道人自創的《暗香》與《疏影》了……


一生不得誌的白石,被當作禮物送來贈去的小紅……卻偏又是這樣的絲竹清音,這樣的月夜,這樣的殘雪,這樣的山水,這樣的風情!怎樣的一個除夕啊!

於是對自己說,等哪年除夕之際,我也做回天涯遊子吧,就像當年的白石和小紅,像我父親母親曾經年輕的擦肩而過,像母親用簡單原料做出美味的那份雲淡風清……

彼時槳聲燈影,千山飛雪,寒水自碧,天心月圓。多麽清寂蕭閑的一種自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