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見不少人在排隊,然後一眼掃到了WE Make It All Fresh的廣告,我被它的Fresh字樣擊中,頓時就有了童年的大熱天、在冰店等一客紅豆刨冰的心情……。不過那會兒離還車時間隻剩下一刻鍾了,我隻得急急忙忙往租車鋪趕,一路上咂著嘴巴把“原始碼頭”四個字念了又念。
這是個叫“五月岬”(Cape May)的觀光小鎮,在新澤西州的最南端,反正你沿著Garden State Parkway一直往南開啊開的,就遇上它了。聽說五月岬以前是個捕鯨場,小鎮的名字就是紀念當時的一位荷蘭船長而起的,如今它成了獲得認定的國家曆史遺跡。這不,鎮上那座建於1895年的燈塔,至今仍佇立在特拉華灣 (Delaware Bay)旁邊呢,暮色中的燈光把附近的海麵照得迷離婉約。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玩法,威尼斯要乘船玩,紐約的中央公園宜坐馬車遊,有些地方在大巴士上走馬觀花就好,也有些地方是一定要走路的,而像這個海邊度假小鎮嘛,那騎自行車玩是再合適不過了。
這樣的念頭在我看見那家叫做“盾牌自行車出租”的店鋪時,一下子變得無比清晰。
“這兒,還有這兒……,沒什麽車子,你可以放心騎。這條華盛頓街嘛,別走了,太擠,小心被撞。左拐,手勢是這樣的;右拐,做這手勢……記得打鈴,諾,鈴在這裏”,出租自行車的老板叮囑了再叮囑,臨了,又不放心地追問了一句:“你以前騎過自行車嗎?”
“騎過的”,我硬生生壓下想要大喊一聲的衝動,小心翼翼地回答著,生怕他突然改主意不租給我似的。有一次朋友問我,小時候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麽?
“是半隻糯米粽,黃豆沙餡的”。我這麽回答。
那時候父親還很年輕,我不過七、八歲,有次他突發奇想,帶了我從蘇州騎自行車去吳江看祖母。那是夏季,風很熱,我戴頂白草帽,坐在父親的自行車後座,看風景:京杭大運河,一座又一座的橋,不知怎麽保留下來的舊式的亭子,柳樹,西瓜擔子,樹上的知了……那絕對是一次難忘的旅行。
粽子是祖母包的,她自己炒黃豆、磨粉做的餡。隔天回蘇州的路上,父親在一處修車鋪停下來,給自行車打氣,我就是在那個時候,吃到了整個童年最美味的食物……
“耶!”沒兩分鍾,我已在久違的自行車上靈活自如了。
第一圈,熟悉地形。斯托克噸街(Stockton Place)後麵是嘎涅街(Gurney St.),嘎涅街後麵是大洋街(Ocean St.),……緊靠海邊的主街是濱海大道(Beach Drive)……
第二圈,啊,數不清的維多利亞式建築,隱隱約約的小鎮海洋時代繁榮史……紅牆的最好看,典雅精致,嗯?還有綠牆的?一、二、三,這條街有三棟呢,深綠、淡綠、翠綠,深綠的勉強可以接受,那翠綠的,未免太誇張了吧?
第三圈,噢,原來所有的樓房都是用來做生意的:旅遊紀念品小店,一家電影院,餐館,無數的小旅館……所有旅館都掛出了“客滿免問”的牌子,無一例外。
第四圈,路過一個公園,有人在草地上日光浴,再過去是一大片莊稼地,兩個農民在地裏拾掇,帶著大沿帽兒……嗯,旁邊這家倒不像出租的旅店,幾個孩子在院子裏追著跑,晾在繩子上的各種圖案的浴巾,在風裏舞成了五色經幡……
第五圈,路遇其他自行車愛好者了,說聲“Hi”。
第六圈,從海灘往主街走的人多起來了,旅館廊下啜著冰水看書的人也多了不少,太陽快落山了嗎?哎,一隻討厭的蚊子!“啪!”
第七圈,咦,這家店的櫥窗裏擺著漂亮的蠟燭,那個麻花辮、藍白印花燈籠褲的女孩子長得真美,她在鎖門呢,打烊了,要去哪裏喝一杯?
……
第N圈,還完車一路往“原始碼頭”方向走。天色漸晚,我像一個趕路去哪裏歇廟掛單的和尚,背上的褡褳裏裝滿這個下午、從五月岬化緣來的陣陣海風。
我走得心神安妥。
“一個雙份奶油核桃冰淇淋,要大號巧克力蛋筒的”。原來這“原始碼頭”,正是我尋尋覓覓的遠山古寺。
我一邊品嚐奶油核桃的香醇,一邊看著從五月岬駛向對岸小鎮劉易斯(Lewes)的渡輪慢慢遠去。晚風中,“原始碼頭”的新鮮勁兒,一直在我心裏停留了很久很久……
上班去先……
《雲水禪心》:)
這個好象是兩年前寫的, 時間過得飛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