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3)
2012 (3)
2014 (185)
2015 (285)
2016 (536)
2017 (259)
2018 (232)
2019 (307)
2020 (341)
2021 (248)
2022 (322)
2023 (273)
2024 (295)
2025 (4)
▼
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曾經說國要讀“讀萬卷書”,特指一個人要想成為優秀的藝術家,必須學習傳統,學習古人。
他17歲開始學習書法時臨寫顏真卿的《多寶塔》,22歲學習繪畫時師法黃公望,以後又遍學諸家,這種以古人為師的作法八十而不輟,伴其終生。他廣泛吸取對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書畫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今日,我們欣賞他的行書《李供奉贈懷素草書歌卷》。
董其昌
行書
《李供奉贈懷素草書歌卷》
灑金箋紙
28.2×136.1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卷行書雖不像狂草那樣奔放跌宕,但是全卷筆意連貫,行氣舒暢,墨彩華潤。整體風格於嫻熟精美中透露出生秀雋雅,又不失渾厚沉著。
卷後王時敏題跋引用蘇軾論書,認為書法備於正楷,溢於行草,而此卷體現了董其昌堅實的楷書功力,故能沉著痛快兼得。從全卷書風看,應是董氏75歲後晚年精意之作。
放大欣賞
▲康熙
臨董其昌
一般人學古人可能也就學一兩家,董其昌學了幾十家,而且每家不同的作品都在學。他學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外在形式,他學到的東西用一句古話來說,叫“精神流露處”。
正如這件《李供奉贈懷素草書歌卷》,既有顏真卿的端莊,又有懷素的氣韻,用筆像“二王”那樣非常精微,也有米芾的那種八麵出鋒、瀟灑。他可以把這些抽象的審美全都融會貫通,體現在一件作品裏。
Scan to Fo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