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晚明“四大天王”手稿

(2020-05-31 08:24:52) 下一個

 

 

傅山致戴楓仲二劄

 

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後改名山。字青主,號公之它、丹崖翁、真山、僑黃等。陽曲(今屬山西)人,祖籍大同。明亡後曾出家為道士,故人稱“朱衣道人”。
 
他是一位很有氣節的人,前半生全力反清,晚年隱而不仕清,成為曆史上少有的氣節高貞之人。
 

主張“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又針對當時趙、董流弊一味甜熟之風,提出“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等著名書法觀,反映了他的卓爾不群,出時風之表的高格。

 

 

 

他的草書雄強奇崛,下筆如龍蛇飛舞,蒼鷹盤旋,極自由超拔。他曾自言比於王羲之,是“龍躍似之,虎臥不足”,說的就是自認為動處似王羲之,靜處尚有不足。他的小字精嚴,楷法顏真卿,而歸之於鍾繇,寫得極精到高古。

 

 

此兩劄內容,前劄為和摯友戴楓仲談做文章之道,文意深刻玄遠,而又能平實之言出之,啟人尤多;後劄為朋友之間相約往來,如家常言,親切自然。就其書法言,前劄放縱,後劄收斂;前劄筆沉墨厚,後劄清勁嚴整。蓋前劄言文道則自負,後劄敘友情則謹敬者也

 

 
 

倪元璐致台翁手劄

 

倪元璐(1594-1644),字玉汝,號鴻寶。浙江上虞人。明天啟二年(1622)進士,授編修之職。祟禎時,深受器重,聲望很高,從侍講累官至國子祭酒。但旋受奸臣陷害,退隱故鄉;崇禎十五年(1642)再度受召任兵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但國運衰弱,獨梁難支,頹勢難挽。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帝自縊,他亦自縊身殉。後來明福王賜諡“文貞”。

 

 

他的書法近黃道周,但氣格更勝,比黃道周更為奇崛

 

倪書用筆蒼勁古拙,飛揚恣肆,結體出於顏蘇,但展脫挺健,得顏蘇之精神。此劄內容為慰亡,寫得沉痛哀婉,但又以通脫之觀點為生者解說,言簡意深,於平常俗事中見高遠之懷。所書結體端正,行筆樸厚而活潑,極為精彩。

 

 
黃道周手稿
 
黃道周(1585-1646),字幼平、又作幼玄,一字螭若,號石齋。福建漳浦人。明天啟二年(1622)與倪元璐、王鐸一同中進士。選庶吉士。崇禎年間,擢為大學士;南明福王朱由崧於南京即帝位後,任禮部尚書;唐王聿鍵被擁立於福州時,任武英殿大學士。黃道周一生不諧流俗,為人嚴冷方剛,以文章風節高天下。後複明無望,被俘於南京,不肯投降,在獄中仍從容小楷書《孝經》,被俘翌年(1646)從容就義。

 

 
 
 

他有絕命書,寫道:“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凜凜然有生氣!他有《石齋集)》等傳世。此劄內容即述南明王朝昏庸、江河日下之情形,從中透露出其於時勢無奈之心境。

 

其書法奇崛古淡,端嚴而秀密,誠為佳作。黃道周大字生辣放縱,跌宕奔騰;小字精緊高古,其間反差極大。但無論大小字,其內在氣息都以峻拔稱,方折分明,字如其人。

 

 

王鐸手稿

 

下麵這幾幅手稿,眼尖的書友,馬上就能認出是誰的字了。至於認不出的,就更該好好看看了,至少這手稿的筆法、墨法是極其嫻熟的,對於隨性手稿而言,章法也是極好地,尤其看空間布白關係 

 

好了不吊胃口了,這是明代著名書法大家王鐸的手稿。王鐸,有後人讚譽“後王勝先王(王羲之)”,足顯其書法水平之高。純熟書藝如陳酒,愈久彌香。

 

 
 
 

 

我們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份手稿,結字茂密,氣勢跌宕超逸,率意天真,節奏變化顯著,既得險峻之致,又能複歸平正,比其他的作品更加淋漓盡致,發揮個性。 

 

 

順便給大家看看內容吧,看到上麵這張,對著內容看看,或許別有風味。“參考吾子善自持。感物念孤挺,錚錚已不私。漱彼神泉水,手拂花木枝。君子信在獨,玄造元無私。徘徊古今事,言之不免悲。願各保遐尚,忉怛亦何為。其二。相暌雖不遠,若彼江沾蘅。采采隔遠道,能不縈中情。良玉切磋需,瑪墦有經營。石與蘭同宅,原非慕其榮。子洵行古誼,使我道心生。神鼇海水潛,應龍藏光靈。嗟哉口艱難,豈獨為嚶鳴。此外不敢言,有言誰與聽。其三。”

 

  

 

這份王鐸詩稿墨跡作品內容之博、字數之多,墨法、技法、章法之豐富,較現存的王鐸傳世作品而言,堪稱王鐸一生之煌煌巨著。也是在唐宋後,書法創作意識更明顯後,無意而佳之典範。

 

 

 

 


來源:蘭亭書會

 

 

Scan to Follow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