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金 張瑀 文姬歸漢圖 卷-3位專家用150元換

(2019-02-14 07:17:18) 下一個

老漢花1塊大洋買的擋灰布竟是千年名畫,3位專家用150元換走!

 

1962年,東北局文化部為了保護中華曆史文物,各處搜集因社會動蕩遺失在民間的書畫、工藝品。

 

金 張瑀 文姬歸漢圖 卷 絹本設色 29厘x129厘米 吉林省博物館藏

 

一天中午,三名文物專家在鍋灶廠當工頭的老漢家院子裏歇息攀談,其中一位無意間看見灶台上的擋灰布,一時激動語塞道:“你們看!這……這不是《文姬歸漢圖》嗎?”另兩位趕忙上前,又驚又喜:“這是國寶啊!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我們四處尋找文物,沒想到竟在這裏現身了!”

 

局部

 

老漢見到三位專家如此模樣,一時間也是納悶了起來:“怎麽著?這張‘破布’,有什麽玄機嗎?”3個專家冷靜下來後,向老漢細細解釋了一番,又仔細詢問了一下這幅畫的來源。

 

 

原來在1945年的時候,日軍敗給蘇軍,偽滿洲國倒台之後,宮中的各種寶物被逃跑的宮女丫頭、警衛士兵帶出來了不少。而老漢在當時,便是一個士兵。他看著大家都在搶寶物,自己也跟著去搶。可是,因為失了先機,最終什麽也沒落得。

 

不過,最後他發現了一個精美的盒子,盒子裏也有一幅畫。老漢不懂畫,但是看著盒子好看啊!這便打算帶走,無奈又被一群人給攔了下來。“這盒子拿過來,這可是我們先看到的。”老漢當時就是一個小士兵,看對麵幾個人凶神惡煞,不由得怕了起來。好說歹說,最終用1塊大洋買下了裏麵的那幅畫。其實,老漢想要的是盒子,因為他覺得,這畫可值不了幾個錢,說不定還是贗品呢。回來後,想著這布也算是花了錢的,就留給妻子去給灶台擋灰。現在看來,頗有些“買櫝還珠”的意思。

 

局部

 

在一開始,老漢本想拿去賣了,可是又害怕,萬一是個好東西,別人以為自己是偷的,再責罰自己怎麽辦。於是,這畫便被妻子拿去當成了爐灶的擋灰布,這一用,就是10年,直到這3個專家趕來,才還原了畫的真相。

 

很多人或許不理解,這畫擋灰這麽久,怎麽沒有燒掉呢?烤也烤壞了吧。其實,這要多虧了這畫本身的材質,是由絹繪製,要是一般的紙張,早就被焚毀了。最後,3個專家湊了150元帶走了這幅畫。當時老漢還開心了好一陣,畢竟早年可就花了1塊大洋。殊不知,這畫的價值放到現在,可不是150元就能買下的。

 

局部

 

這幅國寶級擋灰布叫《文姬歸漢圖》,金朝畫家張瑀所作,畫的是“蔡文姬歸還故國”的事情。

 

蔡文姬,東漢末年的一代才女,因被匈奴俘虜,最終定居在了這裏。可是,一直思念故裏,想要歸回大漢。曹操在平定匈奴以後,便是派出了將士去迎接蔡文姬。當時匈奴的左賢王抱著小兒子送蔡文姬歸漢,雖然蔡文姬思念漢,但是常年的夫妻感情也有了,分別時也是各種依依不舍。所以,也是因為這段感情,有了後來的《胡笳十八拍》。

 

局部

 

曆代畫“文姬歸漢”的畫家不少,多有象征,且以《胡笳十八拍》取意,分段描繪。張瑀的畫則不然,整幅取勢,略去背景,用飛揚的線條極有韻致地畫出風沙彌漫的漠北大地上,一隊迎風行進的人馬。全卷共畫12人,描繪東漢末年蔡邕之女文姬從匈奴歸漢行旅在漠北大風沙中之情狀。前有胡服官員執旗騎馬引道,中間是頭戴貂冠、身著華麗胡裝、騎著駿馬的蔡文姬,馬前有兩人挽韁,後麵還有護送的官員,並有小駒一匹、獵犬一隻、鷹相隨。

 

局部

 

此畫還有乾隆、嘉慶、宣統諸鑒藏印。曾經明內府、清梁清標、清內府收藏,是一件經金代至清代傳承有序的書畫珍品。

 

雖然在偽滿洲國倒台後的傳承曆經曲折,所幸如今還是完好無損地存放在了吉林省博物館,更是成為了鎮館之寶,以作展覽觀看。真可謂國之瑰寶,國之精華!

 

《文姬歸漢圖》全圖高清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