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怎麽才能讓你的毛筆更聽話

(2017-09-30 09:30:20) 下一個

 

 

 

很多人形容書法純熟的人筆法“遊刃有餘”,好像毛筆就是自己的手,其實當我們不斷臨摹,不斷汲取各種技法,對毛筆特性和筆法與創作關係了若指掌後,就能做到遊刃有餘,換言之,毛筆就成為你的手的一部分了,固然聽你的話。下麵,我們就說說,如何讓毛筆,聽你的話。

 

一、筆的運行軌跡

 

筆的運行軌跡,指毛筆在書法表現載體(紙、絹、竹、木等)上運動、行進的路線和因此而留下的痕跡。筆的運行軌跡因書體而異,因風格而異。

 

正書(含篆、隸、楷)講究逆鋒起筆、回鋒收筆。所謂“逆入平出”、“無垂不縮,無往不收”就是對筆的運行軌跡的基本要求。在起筆和收筆的過程中,筆鋒往往兩次經過同一個點。行筆過程中,筆畫圓轉處,筆按弧線行進;筆畫平直處,筆按直線運動。

 

行、草書由於運筆較快,筆意連貫,正書中逆起回收的要求被淡化。一筆之中,筆鋒很少兩次經過同一點(交叉除外)。同時,行、草書變化豐富,直線條相對較少,筆多按曲線運動,連綿前行。

 

 

 

二、筆的運行速度

 

筆的運行速度,指筆運行的疾澀、快慢。疾,快的意思。但“疾”並非一味的快速,仍須起伏行筆,急遽有力。澀,慢的意思,即行筆要留得住,但又並非停滯不前。字的點畫不同,行筆速度亦各異,故有“疾”、“澀”之分。清劉熙載《藝概-書概》雲:“古人論用筆,不外疾澀二字。澀非遲也,疾非速也。以遲速為疾澀,而能疾澀者無之。”清蔣和《書法正宗-筆法精解-指法名目》雲:“宜疾則疾,不疾則失勢,宜澀則澀,不澀則病生。”

 

一般而言,寫正書的速度要慢些,但又要有行草的靈動,寫行草書則要快些,但又要有正書的穩重。

 

筆運行的速度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根據具體情形時緩時急,交替前行。

 

 

三、筆與表現載體的接觸部位

 

筆與表現載體的接觸部位,即筆毫與表現載體接觸的最高部位。我們可以將筆毫先分為三個部分,接近筆管的三分之一稱為筆根,接近 筆尖的三分之一稱為筆鋒,中間的三分之一稱為筆腹。筆根以下的部分(即筆腹、筆鋒)又可分為三個部分,自下而上依次為一、二、三分筆。如此,則筆毫可大致分為四個部分:筆尖至九分之二處為一分筆,九分之二至九分之四處為二分筆,九分之四至九分之六處為三分筆,九分之六以上的部分為筆根。

 

一般而言,用一分筆,線條輕盈、靈動;用二分筆,線條勁健、潤澤;用三分筆,線條渾厚、沉穩;用筆根,線條蒼邁、野逸。在實際書寫過程中,筆毫與表現載體的接觸往往在多個部位之間相互轉換,以豐富線條的外在形式和內在質量。這種轉換是通過提按來實現的,提筆淺行,則筆畫輕細,按筆深進,則線條粗重。

 

 

四、部位筆鋒在筆畫種所處的位置

 

根據筆鋒在筆畫中所處位置的不同,用筆方法有中鋒、側鋒、偏鋒之分。

 

中鋒,亦稱正鋒,指運筆作書時筆鋒處於點畫中間。為使點畫圓潤,曆來書家多主張“筆筆中鋒”。因筆鋒在點畫中間運行時,墨汁順筆尖流注而下,均勻滲開,達於四麵,點畫也就無上重下輕、上輕下重、左重右輕、左輕右重等缺點。故“中鋒”乃書法之根本筆法。“錐畫沙”、“屋漏痕”即中鋒之喻。清王澍《論書剩語》雲:“中鋒者,謂運鋒在筆畫之中,平側偃仰,惟意所使,用其既定也端若引繩。如此則筆鋒不倚上下,不偏左右,乃能八麵出鋒,筆至八麵出鋒,斯施不當矣。”

 

偏鋒,即運筆時將筆之鋒尖偏在點畫之一麵。寫出的點畫往往有輕重不勻,一邊光一邊毛等弊病。一般書家以偏鋒為敗筆。

 

側鋒,指運筆時筆鋒所處的位置在中鋒與偏鋒之間的一種用筆方法。側鋒用筆是中鋒用筆的必要補充。在以中鋒為主的前提下,適當運用側鋒,可使點畫痛快淋漓,跌宕多姿,富有變化。正如古人所說的“正以取勁,側以取妍。”“正以主骨,側以取態。”我們在王羲之、蘇軾、米芾等書法大家的作品中常可見到側鋒筆法的運用。

 

 

五、部位筆的豎立程度

 

根據筆與書法表現載體的平麵是否垂直和筆的傾斜方向與運行軌跡的關係,筆的豎立程度可分為垂直(基本垂直)、與運行軌跡基本一致的傾斜和與運行軌跡不一致的傾斜三種情形。

 

垂直,指筆與表現載體的平麵呈基本垂直狀態。這是中鋒用筆時筆的基本狀態。明趙宦光《寒山帚談-用材》雲:“正鋒全在握管,握管直則求其鋒側不可得也。握管袤則求其鋒正不可得也。”

 

與運行軌跡基本一致的傾斜,指筆的傾斜方向與筆欲往或既過的方向基本一致。有筆毫在後、筆杆在前(可稱為“拖”)及筆毫在前、筆管在後(可稱為“推”)兩種情況。當代書家雷誌雄作篆書多用“拖”法,而何應輝作書則常用“推”法。

 

文字圖片由「雲上文化」編輯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佚木 回複 悄悄話 一針見血!To the point. 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