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明人手劄

(2016-09-29 17:12:11) 下一個

方孝孺

 

方孝孺(1375-1402),字希直,又字希古。寧海(今屬浙江)人。曾以“遜誌”名其齋,蜀獻王替他改為“正學”,因此世稱“正學先生”。他曾從大儒宋濂學,重文以載道,以兼濟天下為己任。洪武二十五年(1392)任漢中府教授,蜀獻王聘他為世子師。惠帝時任翰林侍講,為帝所重,當時《太祖實錄》及《類要》等書皆由他總裁。惠帝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反,他起草討伐檄文。朱棣奪皇位後要其投降並命他起草詔書,他卻寫了“燕賊篡位”四字,於是被殺,並連及親屬九族、禍及學生,史稱“株連十族”。

 

他是文章大家,今存世者有《遜誌齋集》及《方正學先生集》等。此劄內容為告朋友彥士未赴約之由,並詢問及都轉公之情況,最後言及朋友所請寫之壽序文因“俗冗”心不能靜而尚未脫稿。此劄內容平實,言簡意賅;其字氣息沉厚,點畫老辣,結體碩長,有大人態。古來忠烈、重臣之字,如顏真卿、翁同龢等都是此類風格。從此劄中,可見其人實乃端人正士,筆筆到位,字字獨立,無逢迎之態,令人奉讀之如麵君子。

 


 

熊廷弼

 

熊廷弼,(1569或1573-1625),字飛百。湖廣江夏(今湖北武昌)人。萬曆進士。萬曆四十七年(1619),以兵部右侍郎任遼東經略。招集流亡,整肅軍令,訓練部隊,加強防務,在職年餘,後金軍不敢進攻。熹宗即位,魏忠賢專權,他被排擠去職。天啟元年(1621)遼陽、沈陽失守,再任經略,與巡撫王化貞不和。次年王化貞兵敗潰退。他同退入關,後被魏忠賢冤殺。有《遼中書牘》、《熊襄湣公集》傳世。

 

此熊廷弼致友劄內容為報自己得差將離別之心情,又對友人厚貺表謝意。寥寥數行,敘事言情,勝於長文巨篇。其書法宗王羲之《十七帖》一路,而行筆遲澀中見心境之愁鬱。以字法責之雖非上乘,然字外之音悠遠蒼涼。見字如見人,使人油然而生敬意,焉能斤斤於點畫也。

 


 

楊漣

楊漣致麓翁二劄

 

此劄書法風格近前方孝儒劄,可見他們雖不同世,但誌向、操守近,因而筆下自有相通處。但與方劄相比,字之棱角更見分明,行筆亦勁利,所謂合而不同者也。

 

楊漣(1572-1625),字文孺,號大洪。應山(今湖北廣水)人。萬曆三十五年(1607)進士。累官至左副都禦史,以敢言著稱。泰昌元年(1620),與左光鬥等反對李選侍。天啟四年(1607),上疏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次年為魏忠賢誣陷入獄,受酷刑死。崇禎初,贈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諡“忠烈”。有《楊大洪集》傳世。他在死前有一血書《獄中絕命辭》,中有“孔子說:‘托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可奪。’持此一念可以見先帝於天,對二祖十宗、皇天後土、天下萬世矣,大笑、大笑、還大笑,刀斫東風,於我何有哉!”讀之激昂悲壯,感天地、泣鬼神!此兩劄內容都是邀麓翁相聚,可側見其時東林士人雅集之逸事。

 


 

左光鬥

 

左光鬥致麓翁手劄(附萬壽祺跋)

 

此劄與前楊漣劄內容相近,都是意氣相投朋友間相約聚會之事。而書法較楊漣字寫得飛動多致,甚顯才情。其筆勢開闊而流暢,風流俊逸。後有明詩人、畫家萬壽祺(1603-1652)己卯(1639)的題跋,於左敬仰之情,猶對日月!亦可見其人在同世之影響。

 

左光鬥(1575-1625),字遺直、共之,號浮丘。安慶桐城(今屬安徽)人。萬曆進士,授中書舍人,擢遷禦史,奉命辦理屯田事務,在北方大興水利,墾水田,種水稻。泰昌元年(1620)他與楊漣等反對李選侍。又與楊漣同因彈劾魏忠賢而下詔獄、受酷刑死。

 


 

黃道周

 

黃道周致韞生手劄

黃道周(1585-1646),字幼平、又作幼玄,一字螭若,號石齋。福建漳浦人。明天啟二年(1622)與倪元璐、王鐸一同中進士。選庶吉士。崇禎年間,擢為大學士;南明福王朱由崧於南京即帝位後,任禮部尚書;唐王聿鍵被擁立於福州時,任武英殿大學士。黃道周一生不諧流俗,為人嚴冷方剛,以文章風節高天下。後複明無望,被俘於南京,不肯投降,在獄中仍從容小楷書《孝經》,被俘翌年(1646)從容就義。

 

他有絕命書,寫道:“綱常萬古,節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凜凜然有生氣!他有《石齋集)》等傳世。此劄內容即述南明王朝昏庸、江河日下之情形,從中透露出其於時勢無奈之心境。其書法奇崛古淡,端嚴而秀密,誠為佳作。黃道周大字生辣放縱,跌宕奔騰;小字精緊高古,其間反差極大。但無論大小字,其內在氣息都以峻拔稱,方折分明,字如其人。

 


倪元璐

倪元璐致台翁手劄

 

此劄內容為慰亡,寫得沉痛哀婉,但又以通脫之觀點為生者解說,言簡意深,於平常俗事中見高遠之懷。所書結體端正,行筆樸厚而活潑,極為精彩。

 

倪元璐(1594-1644),字玉汝,號鴻寶。浙江上虞人。明天啟二年(1622)進士,授編修之職。祟禎時,深受器重,聲望很高,從侍講累官至國子祭酒。但旋受奸臣陷害,退隱故鄉;崇禎十五年(1642)再度受召任兵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但國運衰弱,獨梁難支,頹勢難挽。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帝自縊,他亦自縊身殉。後來明福王賜諡“文貞”。他的書法近黃道周,但氣格更勝,比黃道周更為奇崛。

 


 

史可法

史可法二劄

 

此兩劄內容都為朋友問言詩文事。其書法贈益之劄寫得豪邁雄強,筆勢奔騰,結體碩大,亦可見奇崛之氣流於字裏行間;另一劄寫得較謹嚴公整,清氣蕩漾。兩劄書法風格對比強烈,應該是所書時心境及所予對象不同而致。史司法書法較少見,雖不以書名,但其字亦卓然俊偉,蓋與黃道同、倪元璐輩屬同一流人物,觀之令人心動。

 

史可法(1601-1645),字憲之,號道臨。河南祥符(開封)人。崇禎元年(1628)進士,任西安推官。福王時,任兵部尚書等,後清兵破城,他白刎而未死,命副將將自己殺死。他生得相貌猥瑣,身材短小,但自幼聰慧,有奇才;師從東林黨人左光鬥。

 


 

傅山

傅山致戴楓仲二劄

 

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後改名山。字青主,號公之它、丹崖翁、真山、僑黃等。陽曲(今屬山西)人,祖籍大同。明亡後曾出家為道士,故人稱“朱衣道人”。有《霜紅龕集》等傳世。他是一位很有氣節的人,前半生全力反清,晚年隱而不仕清,成為曆史上少有的氣節高貞之人。

 

傅山主張“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又針對當時趙、董流弊一味甜熟之風,提出“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等著名書法觀,反映了他的卓爾不群,出時風之表的高格。他的草書雄強奇崛,下筆如龍蛇飛舞,蒼鷹盤旋,極自由超拔。他曾自言比於王羲之,是“龍躍似之,虎臥不足”,說的就是自認為動處似王羲之,靜處尚有不足。

 

 

轉自書法思考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