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3)
2012 (3)
2014 (185)
2015 (285)
2016 (536)
2017 (259)
2018 (232)
2019 (307)
2020 (341)
2021 (248)
2022 (322)
2023 (273)
2024 (295)
2025 (7)
董其昌《臨蘇軾寒食帖》紙本,尺寸不詳。
選自《癸卯臨雜書冊》紙本,尺寸不詳。凡四十四頁,原藏於朱氏裏鬆庵。刊於日本《書苑》四-六,董其昌專號上。
延伸閱讀:
《寒食詩帖》不僅是宋代大書法家蘇軾個人書法生涯中最為精彩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國書法史尤其是行草書法發展史上的裏程碑式的重要作品。後人將其與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唐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相並稱,譽為“天下第三行書”,這裏的“第一”、“第二”、“第三”其實是指年代順序的前後,而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其藝術水平的高下分別。因此,學習和考察宋代尚意書風乃至研究自“二王”以來行書藝術風格流派的發展演化,就無法繞過蘇軾的這件經典之作。
此作為宋元豐五年亦即公元一○八二年蘇軾被貶黃州時寫下的兩首詩稿,紙本,原件現藏台北故宮。是年三月清明時節,蘇軾自黃州至沙湖,再遊蘄水,作了一次短暫的春遊,無非是身遭磨難苦中作樂而已。在如此困頓無助的日子裏,還保持著文人的童心雅趣,對生命充滿著赤誠熱愛,這是蘇軾性格中的可愛之處。正因為如此,也才有了這件詩書雙璧的《寒食詩帖》。這是兩首詩,自“自我來黃州”至“病起須已白”為第一首,“春江欲入戶”至“死灰吹不起”為第二首。作者在詩中描述了自汴京被貶黃州三年來悲苦慘淒的生活境況,抒發了其欲哭無淚徒歎奈何的感傷情懷。因此,我們不能把這件作品簡單地看作一件墨跡,一幅“好字”。在我們動筆臨寫之前,要認真地品讀詩句內容,仔細體味作者的情感與心境,感受作者彼時彼地濡墨揮毫時的生命律動。品讀體味既久,我們便會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地拉近了與作者的距離,直覺得作者就是我們身邊的一位慈祥長者,向我們訴說著命運的不幸與激憤,滿篇的點畫線條也就與我們產生了一種親近感,在我們眼前“活”起來了。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