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3)
2012 (3)
2014 (185)
2015 (285)
2016 (536)
2017 (259)
2018 (232)
2019 (307)
2020 (341)
2021 (248)
2022 (322)
2023 (273)
2024 (295)
2025 (6)
1. 薑夔《續書譜》說:“一字之體,率有多變,有起有應,如此起者,當如此應,各有義理。王右軍書‘羲之’字、‘當’字、‘得’字、‘深’字、‘慰’字最多,多至數十字,無有同者,而未嚐不同也,可謂所欲不逾矩矣”。
(一個字有數十種寫法,原因就在於“有起有應,如此起者,當如此應”,不同空間位置產生出不同的連接方式,或長或短,或正或斜,或收或放,最後導致了不同的造形。另一類是因形的對比而變形,一件作品中有許多相同或相近的字,為避免雷同,必須變形。)
2. 王羲之《書論》說:“每作一字,須用數種意,或橫畫似八分,而發如篆籀;或豎牽如深林之喬木,而屈折如鋼鉤;或上尖如枯杆,或下細若針芒;或轉側之勢似飛鳥空墜,或棱側之形如流水激來……若作一紙之書,須字字意別,勿使相同”。
3. 包世臣《藝舟雙楫》說:“蓋筆向左迤後稍偃,是筆尖著紙即逆,而毫不得不平鋪紙上矣。石工鐫字,畫右行者,其錞必向左,驗而實之,則紙猶石也,筆猶鑽也,指猶錘也。…… 鋒既著紙,即宜轉換,於畫下行者,管轉向上;畫上行者,管轉向下;畫左行者,管轉向右。”
4. 阮元《北碑南帖論》說:“短箋長卷,意態揮灑,則帖擅其長“。《南北書派論》說:”南派乃江左風流,疏放妍妙,宜於啟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