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總是如此相近,但不會簡單重複。
政府救市的舉措需要時間來發揮,商業借貸緊縮、流動性不足、消費信心下降等要用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來解決。在沒有找到更好更直接的方法前,讓美刀繼續下滑,將嚴重影響歐、亞洲產品在美國本土的競爭力。此消彼長,本土製造業能較好地依靠本地市場以及匯率帶來的便利占領更多的海外市場並複蘇。當然美國瞄準的新興消費市場之一就是中國,讓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就是最近美國一直強調的議題。
匯率這把雙刃劍會讓美國民眾感受到通貨膨脹的壓力,但美國本土的農業發達,食品及副食品供給、價格穩定,這方麵受匯率變化的影響較少。住房在這次危機的衝擊下價格已經非常合理(相對中國來說),而且長時間的低利率政策也使依靠貸款的購房者獲得優惠。
進口產品中,除去對能源價格的憂慮外最主要的來自於服裝及生活消費品。但對於一個正常的美國家庭來講,以上兩個項目的消費最多隻占收入的10~20%。消費市場的萎縮,令到供給這些產品的國家和地區不得不把價格拉下而求穩地的生意量。美國沿海及內陸的石油生產量的提高也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穩定能源價格。
最後在服務業中保險算是占支出中比較大的部分,我雖然不同意政府準備推行的全民健保計劃,但預計這個計劃被通過的機會很大。這部分的支出會以不同形式地被轉嫁到中產及企業成本身上,這對於勞資雙方都沒有好處。現在隻能希望這個方案中某些不合理部分得到修正,減低對市場複蘇的傷害。
我相信我們正站在經濟複蘇到來前最後的疑惑期,因為教訓太深而未能擺脫對前景的憂慮。就如老巴在今年的年會中所述的,回看以往到現在,生活不是越來越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