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1)
當年洗澡最常去的是八麵槽的清華園。王府井大街北口(金魚胡同西口)再往北,到燈市西口這一段,就叫八麵槽,相傳滿清時這裏有八個飲馬的水槽——為什麽呢?因為清朝的皇帝個個勤政,每天五鼓時分(淩晨3-5點)就開始辦公,那些上朝晉見的官員們是走東華門進宮,所以半夜就都來到這裏等候了。起得那麽早又要長久等候,總得有個落腳的地方,吃個燒餅喝碗餛飩、墊吧墊吧呀,東安市場就是這麽發展起來的。他們的坐騎呢,也得飲上一飲,就有了八麵槽。八麵槽就在東安市場以北。
北京在計劃經濟時代,洗澡成了個老大難問題。個人住家不用想,別說住平房的,就是樓房居民,也沒有多少帶浴室的,樓房和平房的區別,就是多個衝水便池,蹲坑占多數。大工廠大單位一般有職工澡堂,是定點供熱水,過了點兒,就洗不了了。而社會上的公共浴池,則少之又少。清華園為什麽有名?其實就因為這種隻要掏錢誰都能去、而且不用定點兒去的浴池,太少了。如今說起來,簡直難以置信。
這樣的澡堂子裏,當然是人滿為患。小時候,我們都是結伴而去。到了以後,先拿個號兒,得排隊等著,你要想交了錢馬上進去,門兒也沒有!一般得等倆鍾頭。我們就拿著號兒到東安市場或旁邊的利生體育用品商店裏瞎逛,要不就坐在街角的生鐵護欄上,直呆呆看來往行人。幸虧那時候歲數小哇,要現在我還坐護欄上這麽看,不出一點鍾就得讓國安帶走。
清華園洗澡分“池塘”“盆塘”兩種,池塘兩毛六一位,盆塘貴,五毛五。
所謂池塘,就是我們現在常見的大浴池,有一個溫水池一個熱水池,記得好像還有一個小小的長方形池子,永遠冒蒸汽,水極燙,我下不去。隔壁一間大房子,是淋浴室,有十來個噴頭,供應熱毛巾和公用肥皂。
盆塘那就高級了,在二樓,是一個個小單間,每間裏兩個西式澡盆,您可以獨自享用其中的一個。澡盆上有冷熱兩個水龍頭,可以調節適合自己的水溫,還備有休閑椅,供您浴後歇息。說來慚愧,這麽高級的地方,我攏共就去過一次,那是胡同裏一個在東北插隊的大哥回京探親,為了慰問他,也為了證實我們情誼的深厚,我請他一起去洗了個盆塘——當然,是二人分別在兩個澡盆裏各自洗的。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不但隻能洗“池塘”,並且得“脫筐”。什麽叫脫筐呢?更衣室本來是有衣櫥有“床位”的,但洗浴者永遠大大超過衣櫥的數量,所以,特備了許多大竹筐,放棄等床位的人(您等仨鍾頭也未必等得到)、尤其是小孩子,就把衣服脫在筐裏儲存,結伴而來者,更可以數人脫一個筐,簡便又省地兒。存了衣物的筐,擺放在屋角的特定區域內,或者高高掛起在房頂的鐵絲上,服務員用一根長竹竿,頭兒上帶鐵鉤子,身手敏捷地掛筐摘筐。那時代,當個服務員得有多大的本事啊!
溫水池裏,不分老弱病殘,永遠擠得滿滿登登的,有幸浸在“溫柔鄉”裏的人們,不但泡,還要搓,真是享受極了。所以池裏的水,也是汙濁不堪,說像一鍋餃子湯,還是往清亮裏形容的。人泡進那裏,正如未成年的孩子一腳踏入社會,多多少少會沾染些什麽。不是吹,老子一次也沒下去過!油鍋可下,渾水不可蹚也。
所以幾十年過去了,我渾身上下的肌膚(臉除外),還是那麽地黑滑水嫩,吹彈得破,什麽腳氣病、牛皮癬、紅瘡爛疥,一樣也沒得過。
別瞧是男浴池,也照樣有豔遇。成年同性戀男子,很喜歡在溫水池裏吊馬子,那可真叫“渾水摸魚”。我的一個朋友,年輕時眉清目秀,翩翩美少年,十四五歲時有一次去洗澡,好像是在新華社職工澡堂。他下浴池後,身旁是一個中年男人。泡得正美,忽覺那男人在水底踢了他一腳,他以為是妨礙了那人,趕緊往旁邊挪挪。他一挪,男人也跟著挪了過來,又踢他。踢了幾回,心裏毛了,怕人家打他,連忙爬出浴池,去了淋浴室。正在噴頭底下衝著,一睜眼,男人也來了,說:“小朋友,我幫你擦擦背吧?”“不用不用!”“那你幫我擦。”他哪兒敢給這位擦呀!急麻溜兒跑到更衣室換衣服。男人一直跟著,還問:“你們家住哪兒啊?”……這件事,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時候不懂什麽是同性戀,但覺得蹊蹺古怪,非同一般。
據社會學家調查,在澡堂子裏尋伴兒,是男同性戀者經常采用的辦法,有些少年就是在浴池結識了那樣的男人後,從此成為同性戀的。略感失落的是,我去清華園去了多少年,一次渾水裏被踢的豔福也沒遇到。這又是為什麽呢?告訴您:同性戀者與異性戀者,他們是一樣地都喜歡俊俏的玩伴啊!像我這麽碦磣的,誰會來勾引?
到八十年代末我出國的時候,北京洗浴業的狀況一仍其舊,基本是老樣子。
一去十年。1997年,頭一次回國。
心中始終惦記著清華園。跟出租車司機說“去八麵槽兒”,人家根本不知道有這麽個地名。車走到東單,我忽然看到了老字號“寶泉堂”。得,去這兒也成。
號兒是用不著拿了,不僅如此,顧客竟然隻有我一個。大夏景天兒,午後,這麽熱,人都哪兒去了呢?
當然也用不著脫筐了,就是想脫,也沒了筐,服務員手持長杆掛筐摘筐的技藝,也都廢了吧?
還是原來那樣逼仄的空間、昏暗的光線,但幹淨許多。脫光了衣服往裏走,直奔淋浴室——再愛國,我也不會踏進溫水池的。
淋浴室裏一片蕭索,細長的水管大噴頭悶聲不響,連滴水聲也沒有。什麽也沒有了,肥皂也沒有。
我轉身走了出來。
“同誌,怎麽沒肥皂啊?”
“自個兒買。”
“啊?……我、我都脫了……還得穿衣服出去呀?”
大老爺們服務員像看猴兒似地看看我:“拿錢來呀!”
噢,敢情他能幫我。
“要洗頭的還是要洗澡的?”
我腦袋又大了,不明白什麽意思。“全要吧。”
買來了才知道一包是香波洗發露,一包是潔身沐浴液。上下不分、頭腳共用、大家集體使用同一塊肥皂洗澡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回到淋浴室,問題又來了。把水管帶噴頭從上到下看一遍,找不到放水開關。不是找不到,是根本就沒開關。我心裏又嘀咕起來:難道現在改成由一個總閘控製著,實行統一定時放水了?北京缺水,顧客要達到一定的數量才放水?來多少人才算夠數量呢?我不能在這兒等一宿啊!……一邊嘀咕一邊在噴頭下逡巡,突然,嘩——水澆頂而下。原來是激光感應器啊!比美國高級多了!
變了,北京變了。這個城市的硬件和軟件,全部更新了一遍,或者幾遍。
我花了很長時間,來了解和適應這個變為陌生的北京。早已經沒人去什麽寶泉堂和清華園了,北京城外(二環以外),一幢幢富麗堂皇燈光明亮的建築,隻要是帶高大的羅馬柱和金黃色長翅膀的肥女浮雕的,幾幾乎全是洗澡的地方——現在人們管它叫“洗浴中心”。什麽“皮包水水包皮”“馬殺雞”“推油”之類的,學到了很多嶄新的知識。那種提起洗浴中心,往往伴有曖昧和神秘味道的表情,說明它比澡堂子的含義要豐富得多。
唐德剛說:近代以來,中國是二十年一變,一變就麵目全非。信哉斯言!
我到底還是去了趟清華園。現在是十五塊錢一位,已淪為外來務工人員和被時代拋棄的下層市民才光顧的場所。盆塘還有,多少錢已不記得,反正我去了。之前聽說很多澡堂外有給您“陪浴”的零散“服務人員”,我在外麵踅摸了一圈兒,沒找著。
又過了十年,八麵槽的清華園拆了,東單的寶泉堂也拆了。一個時代被拆得片甲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