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二零二三年初春中歐之旅 (二)- 克拉科夫

(2023-04-28 09:40:09) 下一個
在華沙兩夜之後,我們驅車南下向波蘭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Krakow)進發。



在去克拉科夫的途中,我們到小城琴斯托霍瓦(Cz?stochowa),去參觀光明山修道院(Jasna Góra)。該修道院是波蘭最重要的朝聖地,亦是許多波蘭人的精神首都。



光明山修道院的魅力在於這裏供奉者黑色聖母(Black Mary)的聖像。圖片中間的聖像(icon)被相信具有神奇的魔力,幫助波蘭人完成眾多夙願。其中之一是在十七世紀大洪水時代,瑞典入侵波蘭,包圍了該修道院,是聖像奇跡般地禦敵於修道院之外,從而激勵了波蘭人民奮起抵抗外敵。此事件之後波蘭國王宣布將波蘭奉獻在黑色聖母的保佑之下,奉她為波蘭的主保聖人和女皇。



我在網上下載了上麵這張圖片。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日聖母升天日(Assumption of Mary),來自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天主教朝聖者湧進波蘭的這座小城,走進光明山修道院瞻仰黑色聖母聖像。在很多天主教國家這一天是國家公共假日,除波蘭外,還有法國、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時等。



我們進入光明山修道院參觀時,在聖像前的彌撒即將開始,教徒們在肅立等待。



光明山修道院內部。



越是災難深重的地方,越有最虔誠的教徒。



我們到達克拉科夫。這裏曆史上一直是波蘭的宗教、政治、經濟中心,一千多年前就是波蘭王國的首都,隻是近代才被華沙取代。我猜遷都的原因之一是克拉科夫地處波蘭南部邊界,而華沙的位置則在波蘭的中央,便於全國的管轄。克拉科夫在二戰時破壞較少,因此保留了很多宏偉的教堂。旅遊者來波蘭大都是奔著這座城市來的,華沙隻是順便來看一眼。



穿城而過的維斯圖拉河(Vistula)。

我寫了一首打油詩,描寫歐洲各大城市的特色:

城裏彎彎河一條,
有軌電車滿街跑。
各色教堂看花眼,
留神磚路擱了腳。

問太座有何高見,被禦批四大字:俗不可耐!



其實我倒覺得我這四句涵蓋了歐洲各大城市最普遍的四大特點。先說“河”。歐洲大城大都依河而建。倫敦有泰晤士河;巴黎,不用說,有塞納河;柏林有施普裏河;維也納、布達佩斯有多瑙河;布拉格有沃爾塔瓦河等。世界上像北京這樣無河無海看不見水的首都並不多(西班牙首都馬德裏也算一個吧)。那年我大學畢業實習,為一個美國教授旅行團做全程導遊。我問他們北京和上海比較喜歡哪個。他們異口同聲地選擇上海,給出的理由也是驚人地一致:因為上海有水。他們在遊曆了北京、西安,灰頭土臉地來到上海時,興奮得要蹦起來。



“有軌電車滿街跑”。我對歐洲的有軌電車印象深刻。在中國或美國,有軌電車基本被淘汰。而在歐洲城市的確是滿街跑,其經濟價值與無軌電車和汽車來比較不知如何。可能更多還是保持古風吧。在布達佩斯,我們見到了世界上最長的有軌電車。在布拉格,有軌電車是首要的交通工具,人人持有很便宜的年票,跳上跳下,沒人驗票查票。六十五歲以上乘客免費。我和老婆在布拉格不問東南西北地亂座一通,過足車癮。如果在紐約,上車不驗票這事非得亂套不行。



“各色教堂看花眼”。克拉科夫有波蘭最精美最著名的教堂,我們在下麵還要再介紹。



磚路更不用說了,各位來過歐洲的都對城裏坑坑窪窪的磚路有所體驗。在赫爾辛基,所有的街道都是磚路,公交車在上麵顛簸,也開不快。而美國極少能見到。咱就是一幫暴發戶,裝斯文這事兒就免了吧。在我們居住的社區,有個複古的火車站,車站的小廣場是紅磚地。幾年前花了很長時間翻新,工人不使用新紅磚,而是把舊磚拿下來慢慢敲掉上麵的灰土,然後再重新安回去。費了天大的牛勁,還是遠不如歐洲的磚路那樣古色古香。



我們恰巧遇到工人在修磚路,很有意思。隻見他用一個四方框把一塊塊小方石固定在裏麵,以保持整體一致。



克拉科夫1901年就有了有軌電車。雖說是波蘭第二大城市,如今人口也僅七十多萬。它的綽號是波蘭雅典。2000年,克拉科夫獲選為歐洲文化之都。



古城靜謐、整潔,典雅,一派歲月悠悠的樣子,令我想起木心的《從前慢》。



中央集市廣場是歐洲最大的中世紀廣場之一。



中央集市廣場中央的位置有亞當·密茨凱維奇紀念碑。

密茨凱維奇是波蘭十九世紀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我是很早以前通過魯迅知道了他的名字。魯迅對受壓迫民族的文學一向十分重視,早在1907年魯迅就把密茨凱維奇的作品介紹到中國。值得注意的是,二戰時期德國納粹以克拉科夫為占領軍總部,沒有對城裏的古典建築做很多破壞,唯獨將廣場中的的密茨凱維奇雕像拆除。密茨凱維奇太具民族精神,其詩作彰顯反抗民族壓迫的主題,可謂波蘭人民的精神領袖,理所當然地為侵略者做不容。眼前的這個紀念碑是1955年根據原貌重建的。



從密茨凱維奇雕像背後可以看到始建於13世紀的聖母聖殿。

與眾不同的是聖母聖殿堂有兩座不對稱的高塔。至於設計師當年為何有此別出心裁,隻留下後人的眾說紛紜。較低的塔為鍾塔,髙69米。如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小時的整點,鍾塔都會演奏一段軍號樂曲,但該樂曲會在其間突然停止。原來是在十三世紀時,鍾塔上的號手吹響號角警告全城居民蒙古人來犯,但在吹奏當中被蒙古人的箭射死,號聲也嘎然而止。為了紀念這位護城英雄,如今的樂曲也在半端結束。





這家店號稱是世界上最小的糖果工廠。



克拉科夫最重要的建築當屬瓦維爾城堡,曾是波蘭王室的居所,因而此地成為中世紀波蘭的象征,波蘭王室和許多名人安葬於此。1978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二戰時期,德國納粹侵入波蘭,占據瓦維爾城堡為占領軍總部和總督府。這座大門和圍牆就是當年德國人為了門禁而建造的,以警世人而保存至今。



教皇保羅二世雕像。

保羅二世與克拉科夫有著不解之緣。青少年時代就隨家庭來此定居,在這裏上大學,和以為猶太姑娘談戀愛,德軍占領時期又在這裏的采石場當苦力。六十年代被任命為克拉科夫總教區總主教。1978年五十八歲時封為天主教第264任教皇,成為史上最年輕的教皇、首位波蘭裔教皇、四百多年以來首位非意大利裔教皇。

在克拉科夫隨處可以看到保羅二世畫像。要知道波蘭人向來是受氣包,歐洲有關鄉巴佬的笑話常拿波蘭人開涮。保羅教皇實在給家鄉父老長臉。

波蘭人說波蘭有今天,最要感謝五個人。首屈一指的當然是教皇。第二位是船廠電工團結工會主席瓦文薩。正是有教皇的撐腰,瓦文薩在東歐衛星國中最先開始挑事,最後扳倒共黨政權,成為波蘭首任民選總統,人稱“電工中的總統,總統中的電工”。

另三位促成波蘭變天的人物是蘇聯的戈爾巴喬夫、美國的裏根和英國的撒切爾。他們一直是被波蘭人所敬重的。



科希丘什科將軍雕像。

此人是另一位波蘭的驕傲。曾在美國與華盛頓並肩作戰,為美國獨立戰爭立下戰功。他對西點軍校的建立也起到重要作用。如今紐約有座以他命名的公路橋。前幾年該橋被拆倒重建。新橋建成後當時的紐約州長科莫想改名用他兄弟的名字,遭到波蘭人的反對。由於科希丘什科橋太拗口難記,當地的華人習慣稱之為“日本橋”。其實跟日本毫無關係,隻是因為讀起來嘰裏呱啦地像日文。



幾位朋友在得知我在克拉科夫,都問我有沒有去鹽礦。看來來克拉科夫不去鹽礦就像到北京不爬長城。



克拉科夫近郊的維利奇卡鹽礦已有逾千年的曆史,近年來才因失去商業價值而停止開采。鹽礦有327米深,超過287公裏長。鹽礦中有房間、禮拜堂、和地下湖泊等,宛如一座地下城市。197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遺產。



鹽礦就如金礦一樣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十四世紀時波蘭王國三分之一的國家收入都來自這座鹽礦。克拉科夫城市發跡與鹽礦的開發在時間上吻合,可以判斷鹽礦對該城市的重要。



當地人常在鹽礦裏舉行婚禮或其他聚會活動。



有雕塑表現當年礦工是如何採鹽的。



我這個頭坐電梯下礦井還有點費勁。



鹽礦裏有很多精美的鹽雕。





鹽雕《最後的晚餐》。



晶瑩剔透。



連地磚都是用鹽雕刻出來的。



都是鹽。用舌頭舔了一下牆壁,夠鹹!給力!



由於克拉科夫經濟活動的重要,這裏在曆史上是猶太人的聚居地,最多時全波蘭三分之一的猶太人都在克拉科夫。因此這裏的猶太人在二戰時遭受大規模的迫害。這個小廣場就是當年納粹在此將猶太人一批批集中起來,從這裏遣送至集中營。如果看到有些猶太人的健康不適於旅行,就就地處決。



小廣場上有65把椅子,代表克拉科夫在二戰中被殺害的六萬五千位猶太人,每把椅子上都有一張受難者的照片作為代表。



著名的辛德勒工廠就在克拉科夫。辛德勒是納粹黨員,招募猶太人作為廉價勞動力為他的工廠做工。後來他良心發現,挽救了1100名工人免遭屠殺。這是小廣場上的昭示板上辛德勒的照片。



從克拉科夫乘車不到一個小時就到達惡名昭著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對於很多西方遊客,尤其是猶太後裔,來克拉科夫,來波蘭,就是為了來奧斯威辛集中營。對於我們來說,克拉科夫的所有其他景點都沒有奧斯威辛集中營來得重要,因為這個地名已在腦海裏存留許久。這次親臨此地,完成了畢生一次的心靈之旅,十分值得。



因為不想使我自己和各位網友產生感官的不適,我沒有在集中營裏拍任何照片,盡管所有展品皆可拍攝,除了死者的頭發(以示尊重)。記得來過就好。I came. I care.



奧斯威辛恰好位處歐洲的正中間。納粹選擇在此設立集中營,就是為了以最短的距離將歐洲各地的猶太人通過這條鐵路送到這裏。展覽室裏有當年猶太人從不同國家到達此地的照片,甚至還包括從蘇聯來的猶太人。

獲獎無數的電影《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就在這條鐵路上取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黑白影片的背景下,突然出現一個紅衣女孩。刺眼的紅色在鐵路旁在死人堆裏跳躍。象征著生命和希望的脆弱無助。



離開克拉科夫,我們繼續南下。在邊界的一個小教堂停留片刻。這裏遠離塵世,小教堂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曆史,從未被戰爭染指。



教堂後麵的墓地裏布滿鮮花。明天就是複活節周末了。這正是懷念先人的時刻。巧的是,那天正好是中國的清明節。無論東西方,人們都在春天,緬懷過去,期待未來。



我們在邊界旁古色古香的餐館裏吃午餐。



麵包裏是蘑菇湯。味道雖然不錯,可惜有點鹹。對我來說西餐中的湯都太鹹。



餐館衛生間門口男廁女廁的標誌。



車窗外一個有藍色歐盟標誌的路牌,表示我們已經從波蘭出境,進入斯洛伐克共和國。沒有了邊界哨卡,沒有了鐵幕,沒有了圍牆,如今在歐洲旅行真方便,好像有種天下歸一的感覺。然而波蘭的東鄰烏克蘭那裏正炮聲隆隆,世界大同仍然任重道遠。願再無炮火硝煙與民族仇恨。

下一站:布達佩斯。

且聽下文分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