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國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老照片 - 四十多年前姆們的北京

(2022-11-10 07:57:40) 下一個

圖為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正在歡送全國地質部門工業學大慶會議的代表返回工作崗位。

大街上行駛著一輛大卡車,載著一批工人。

1977年5月1日下午的長安街。那時還沒有獨生子女政策,一個母親帶著她的三個孩子,最小的孩子放在竹車裏推著,這個小竹車,就是我們小時候的神車!我想大家都太有印象了吧!

1977年5月。這位年輕的媽媽,推著竹編兒童車,把孩子和煤氣罐都放在了車內。因為它方便,不僅能容下孩子,還可以運輸菜、糧、煤氣瓶等簡單的生活用品。

70年代夏天傍晚北京街上的景象。那是馬路上真空,行人過街都不太用左顧右盼的。

兩個工作人員站在車旁聊天。

這像是長安街,您注意沒,那是走路的行人、三輪車、騎著自行車的人,還有像農用車駛過

70年代的北京大街上,汽車很少、非常寬敞。

圖為北京機場內,停著一輛中國民航的飛機。

一個交通警察站在一個十字路口交通台旁指揮交通。

街邊上一個賣西瓜的攤位上排滿了人,西瓜是那時候人們在夏天的降溫良品。

北京中央民族學院的學生正在上課,圖片中的女孩長得非常青春靚麗。沒有化妝、純素顏的狀態下,五官依然很漂亮。

北京中央民族學院舞蹈班的學生,不愧是學舞蹈的,每個人身型都很好

一家賣攝影器材商店裏展示產品的櫥窗。

70年代的北京街道,綠樹成蔭。

那時候的北京空氣很清新,天也很藍。

北京街上的自行車、無軌電車,七八十年代的中國不愧是世界上擁有最多自行車的國家,街上滿滿的都是自行車。

西花市大街,這條大街是一條很熱鬧的商業街,這條街上有很多老字號店鋪。

幾個年輕姑娘在街邊休息,那時候的女孩都喜歡綁著兩個麻花辮。

清晨,在公園裏練功的大爺大媽們,這景兒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圖為天安門前的遊客。

到八達嶺長城上遊玩的兩個女孩,穿的很樸素。那時候可少見在長城上刻字的

首都機場舊候機樓,國內航班的旅客們正在等待登上一架俄羅斯生產的螺旋槳飛機,他們大多數是中國旅客。

前門是北京內城的南門,也是進北京的正門。它的前麵是“正陽門箭樓”,用圓形的甕城牆把兩座城樓連起來,後來改造又拆除了甕城隻剩城樓。20世紀70年代,這兩個城門之間的空地,就成了公共汽車停車場。

還是晨練,沿著長安街,來到火車站附近,總是能看到市民早上做操、打太極。從這裏再往前走,就是往通州走的路了。

1977年4月前門大街,這裏從前有個大牌樓,就是大家經常說到的前門五牌樓。20世界50年代時就被拆除了,90年代末期又在原址上重建的。這裏曾是曆史上北京重要的商業街,現在除了左邊的老建築,還留著90年代的風格外,其它一切都改變了。

1977年4月,在昌平通往十三陵的“神道”上,一輛老式的三駕騾車正在前行。道路兩旁,吸引眼球的是大型花崗岩雕像,這是500年前明朝為了紀念先帝而修建的。

1977年4月,崇文門內大街。當年馬達羅穿梭在行人和自行車的洪流裏,誰都不知道,當時他的鏡頭為何始終對準普通百姓,誰也沒有想到,這些場景在今天竟都成為了遙遠的過去。

1977年4月,那時候,在東長安街上幾乎看不到小汽車,幾乎都是自行車。從照片上看懸掛著的歡迎標語,應該是有重要的外國首腦訪華。

1977年4月,北京火車站的早晨,站前的街道上人並不是很多。

1977年五一勞動節前夕的天安門,擠滿了歡度節日的遊客。紫禁城入口潮水般的人群讓我感覺,天安門不僅是北京的心髒,同時也是全中國的心髒。

每天穿越天安門的車輛主要是自行車、手推車,不多的公共汽車和很少見的小汽車。

那時天安門還是北京市民上下班主要道路,現在更多的是吸引著來自中國各地的遊客們。

祈年殿,有著獨特圓錐形屋頂的祈年殿周圍,被遊客擠得水泄不通。遊園活動從上午開始,有京劇、芭蕾舞、雜技和體操。到處插滿了紅旗。

1977年5月,午門。這裏是真正進入紫禁城的大門,沿線兩側是寬闊的自行車停車場,照片中呈現的是商販在臨時的流動櫃台上,向遊客出售導遊圖和明信片。

1977年5月,除了公交車還能帶些色彩外,其它的街道都是灰色的,包括服裝,灰藍色的製服,男女都一樣,沒有什麽區別。

1977年5月,清晨。胡同口,兩個女孩子帶著椅子去上學,其中一個胳膊上還戴著“紅衛兵”袖章,看上去學校離這裏並不遠。(據說這張照片上的兩個女孩子中的一個女孩子,在網上看到這張時認出了當年的自己)

1977年5月,北京清晨一胡同口。胡同的清晨,從各個方向奔出來的自行車流,在匆忙趕著時間上班。據史料記載,這裏的房屋建於大清帝國的18和19世紀之間,枝繁葉茂的大槐樹見證了它的年齡。

1977年5月,台基廠大街的副食店。這裏以前是外國使館區。裸露的卡車把凍豬肉運到副食店,沒有任何衛生防護措施。顧客們從清晨就排隊等候,盡管如此,豬肉還是實行配給製,沒有肉票是買不到豬肉的,可見,想吃頓豬肉,是多麽不容易~

1977年5月1日清晨,在通往天壇的崇文門大街上,學生們穿著漂亮的服裝,臉上化了妝,手持鮮花,前往天壇參加遊園活動,整個活動會持續一天。

1977年5月,當天是五一勞動節放假,媽媽穿上新衣服,奶奶在織毛衣,孩子在玩耍~

1979年4月,北海公園。在海拔50米的北海公園遠看北京,可以看見紫禁城的屋頂。

1979年5月,前門大街的一個菜攤,位於一家著名的絲綢商店門前。

1979年5月,一條寬闊的人行道,兩邊有商店。下班時分,路上擁擠著的是公共汽車和自行車,還看不到小汽車,一位媽媽正推著後座上坐著孩子的自行車行走~

1979年5月,金魚胡同口。一位年輕的軍官用自行車托著女兒,小女孩坐在自行車梁上,身子倚在車把上,軍官則推著車逆行前進。小女孩鮮豔的外套和露出的小手,在周圍大部分灰藍色衣服的襯托下, 構成了清晨一道亮麗的景色。

1979年5月,排隊買新鮮豆腐。現在的你,絕對想象不到排這麽長的隊,就是為了買塊新鮮的豆腐。因為那時候,豆腐都是在副食店裏限量供應的,是由加工廠送到副食店的,每當聽到豆腐已送來,副食店門口就是這番場景了。

1979年5月,周日的頤和園。頤和園距市區僅14公裏,是一個可以休閑一整天的好去處,有園林,有亭台樓閣,還有一個在夏季涼風徐徐的人工湖。所以,許多家庭都帶著孩子在節假日,乘坐公共汽車來這裏遊玩,他們還會帶著玩具和午餐,就當是郊遊了,通常都是在這裏玩上一天~

1979年5月,西單北大街。人行道上的中小學生,穿著顏色鮮豔的衣服,在等候校車的到來~這些聚集在人行道上的中、小學生穿著顏色鮮豔的衣服,表明他們對顏色都具有強烈的幻想。比較有趣的是,成人的服裝不超過四種顏色,而不滿15歲的孩子們的服裝卻是五顏六色,看來他們的父母對孩子的服裝有更多的選擇。總的來說,那時毛料和棉布是要配額定量供應的。

1979年5月,北京人愛吃麵,車上的籃子裏放著剛剛壓出來的新鮮切麵,旁邊的孩子在幫大人看車,車上的麵條可能是附近一個餐館預定的。

1979年,西單一家國營自行車商店門口。自行車商店門口站著許多人,在圍觀一輛半新的摩托車,有顧客也有營業員。商店的櫥窗很大,空曠,但沒有任何裝飾,隻擺放幾輛上海產的新品牌自行車。

那時候,北京胡同兒人家門口處根據主人的身份通常擺放一對石鼓,或一對石獅。遠處3個男孩在拋球,近處4個女孩子在跳皮筋兒,兩個騎車的成人邊騎邊聊,胡同生活在蟬聲嘈雜的大槐樹下悄悄流過,這是一幅多麽讓人陶醉的景象。

來源:姆們的北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